
世界科幻文學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雨果獎(Hugo Award)8月22日公布結果,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小說《三體》英文版贏得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獲得該獎的首位亞洲人。出版於2008年的《三體》是中國大陸最暢銷的長篇科幻小說之一,與另兩部小說《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合稱劉慈欣的《三體》系列。2014年,由美國華裔作家劉宇昆翻譯的《三體》英文版在美國面市,並於2015年獲得與雨果獎齊名的另一科幻文學大獎星雲獎(Nebula Award)提名,但未獲獎。目前,《三體》第二部英文版已在美國發售,第三部也即將在美國出版。由劉慈欣擔任監制、根據《三體》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已殺青,預計於2016年7月上映。
我很榮幸……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
由世界科幻年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主辦的第73屆雨果獎22日在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會議中心揭曉,其中最佳長篇小說獎是最後公布也是最受矚目的獎項。《三體》在五輪排序復選制投票中始終領先,最終以200票優勢勝出得票第二高的作品《哥布林皇帝》(Goblin Emperor)。《三體》最初於2006年5月開始在中國大陸科幻雜誌《科幻世界》連載,講述了中國文革時期,女大學生葉文潔進入探索外星人的絕密基地並與三體世界建立聯繫的故事,故事中涉及經典力學中的三體問題。此次《三體》獲獎後,作者劉慈欣並未親自領獎,獎項由英文譯者劉宇昆代領,劉宇昆曾憑藉短篇小說《手中紙,心中愛》(The Paper Menagerie)成為首位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科幻小說大獎的華裔科幻作家。
《三體》英文版的獲獎並不順利。今年的雨果獎也在右翼保守勢力「悲傷小狗」(Sad Puppies)和「瘋狂小狗」(Rabid Puppies)的攪局下引發爭議:這兩個組織由右翼作家發起,抗議雨果獎將向女性和少數族裔傾斜,宣稱要重奪美國保守派白人作家的地位。他們會列出符合自己政治觀點的作家和作品名單,並號召粉絲按照名單投票。在這樣的情況下,《三體》曾一度未獲今年雨果獎提名,後來因為被提名作者Marko Kloos主動退出而「替補」入圍。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瘋狂小狗」的頭領 Vox Day 在自己博客上公開的雨果獎選票中,將《三體》排在第一位。
由於雨果獎提名後的投票選項中有「不獲獎」(No Award)一項,本屆有5份名單因被投票者拒絕而未頒獎,是歷年雨果獎獎項出現懸空次數的總和。主辦方世界科幻年會表示,將討論是否需要改善提名機制,但最快也要在2017年的雨果獎時才能生效。
聲音
雨果獎堪稱科幻領域的諾貝爾獎,而且比諾貝爾文學獎更專業,更純粹,更關乎文學的核心要素:想像。榮耀屬於大劉,屬於所有熱愛科幻的人們,也屬於雨果獎與科幻本身。科幻生於西方,長於西方,一直是西方人最擅長最強勢的文學樣式,雨果獎與星雲獎從未被亞洲人拿過,現在終於有了重大突破。科幻在東方也找到了沃土,這是科學與想象超越國界的人類意義的最好證明。
能得獎很大程度上是托翻譯和英文編輯的福。大劉的文字水平本來糟糕,但劉宇昆的譯筆掩蓋了這方面缺陷;而原作中滿紙性別歧視、恐同的語言也在編輯堅持下刪改。這跟莫言的獲獎「譯本」近乎譯者再創作有異曲同工之處。
目前中國科幻雖然有弱點,但畢竟發展了幾十年,也積累了其他優秀的作品和作家。現在(媒體)集中關注劉慈欣,而其他優秀的作家還沒有被真正關注過。這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