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柯文哲訪問中共一大會址時,他在想什麼?

包括柯文哲在內的綠營地方首長,在兩岸交流事務中被要求政治表態時,各自都有一套應對方法。柯文哲的特色是語彙靈活、姿態油滑而纏鬥力強大。
台北市長柯文哲到訪上海與市長楊雄見面。
台灣

上海黃浦區興業路76、78號的「李漢俊寓所」裏,客廳的陳設和94年前幾乎一樣:一張長方形西式餐桌,圍繞着12隻圓凳,桌上陳設的茶具、玻璃花瓶和一對煙灰缸,努力勾勒着當年的氣息。

柯文哲右手扶着下巴,伸長了脖子看着牆上那本1920年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它是中文世界第一個譯本。被展出的這一本封面印着「共黨產」,當時印錯封面的版本,如今格外珍貴。和這本「共產黨宣言」一併展出的還有「少年中國」、「新青年」等等,都是當時傳播左翼思想,啟迪民智的「進步刊物」。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滿厲害的。

柯文哲

「李漢俊寓所」就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這裏當年是法國租界,地址是望志路106、108號。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裏舉行,13名中國代表和2名共產國際代表參加了會議。記者問柯文哲參觀一大會址的感想,他回答從一個只有13名黨人與會的政黨,到最後變得如此龐大,「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滿厲害的。」

柯文哲這句話說的當然是中國共產黨,但同時他想到的也很可能是自己的政治路。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一年前,又有誰會想到我會擔任台北市長?一個月前,又有誰會相信,我今天會站在這裏與上海的朋友見面?」

在台北、上海「 雙城論壇」的開幕典禮上,柯文哲開宗明義地講了這麼一段話。這樣的言談,無論在台海兩岸的哪一岸,都不是官場套路,特別和先致詞的上海市長楊雄比起來,更顯突兀。

柯文哲的言談,與其說他感慨着人間正道滄桑如是,不如說他其實非常得意自己創機造勢,乘風而起的本領。去年11月29日,這位不曾參政,沒有黨籍的外科醫師,以史無前例的大比數擊敗國民黨提名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無黨籍人士上一次當選台北市長,是1964年的高玉樹。

「雙城論壇」的問題從柯文哲勝選的那一夜開始出現。宣布當選的第一場記者會上,一位外媒記者問柯文哲有沒有和中國大陸交流的計畫?柯文哲回答:政治要有延續性。台北市政府在市層級跟中國大陸所有的交往,全部會照原有的頻率跟深度進行,包括上海和台北的雙城論壇。

但中國大陸涉台部門在此後一段時間反覆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系列成果是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取得的。除了台辦系統堅持以「九二共識」為前提,柯文哲就任之初接受媒體專訪時,發表了「兩國一制」和「殖民統治使文明進步」等爭議言論,一度激怒了中國鷹派代表「環球時報」,主張應該以停止雙城論壇做為制裁。

一般相信柯陣營和中共方面的轉圜起於台北市政府「大陸事務小組」部分成員的奔走協調。

「大陸事務小組」這樣的編制最早起於民進黨籍高雄市長陳菊,為了處理兩岸日益增加的官、民交流,也希望中國大陸不要抵制高雄舉辦的國際會議或運動賽事。陳菊首創了這個由半數官員、半數民間人士的決策小組。去年底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大勝,黨主席蔡英文要求各執政縣市都仿效成立「大陸事務小組」;柯文哲也同步成立。

台北市政府大陸事務小組並不是清一色的綠,也不乏中立的學者或者思想偏向藍營人士。任職民間媒體工作,也是國民黨高官「政二代」的北市府大陸小組成員邱珮琳多次被外界點名「代表上海」與柯文哲協調雙城論壇事宜。雖然台北市府、上海官方和邱珮琳本人同聲否認。

中國大陸官方為柯文哲訪問上海「開綠燈」的過程非常戲劇性:他前後兩次接受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專訪」,對於自己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做出一番表態。第一次「專訪」,柯文哲全程低着頭照念一份稿子。重新闡述他對兩岸關係的主張,但也表示「願意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

柯文哲也用自己的措辭表達了對「一個中國」問題的態度。他說:「在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

中國國台辦很快對柯文哲的「專訪」內容表示贊賞和肯定。不過七月中卻又傳出中方認為柯文哲上述回答的「善意」不足,要求他再做表態。

八月初,同樣的「專訪」形式再來一次:柯文哲說,「大陸方面提出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這個立場表達了解和尊重。」

比較這兩次「專訪」,後一次明確提到了「九二共識」。但柯文哲自己並沒有明白表示承認九二共識,只是說對於中國大陸以「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關係基礎的立場表示「了解和尊重」。

至於柯文哲自己則是用「(20)15新觀點」表達他對兩岸關係的主張:

「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以「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

比起言必稱「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人,包括柯文哲在內的台灣綠營地方首長在兩岸交流事務中被要求政治表態時,各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方法。其中柯文哲的特色是語彙靈活、姿態油滑而纏鬥力強大。

就以「九二共識」為例,以往中國大陸官方對台灣政治人物的要求是必須「共同尊奉」九二共識。但柯文哲咬住的是「了解和尊重」,也就是對中方的立場不持異議,但自己另有一套主張。經過這樣一番搏弈,不能說柯文哲沒有為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政治表述上打開了一些空間。

但相對的柯文哲也必須有所付出,例如必須把「兩岸一家親」掛在嘴邊。這也為他引來了本土獨派猛烈的批評砲火。他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明顯像是一段「設計好的表態」。但顯然柯文哲認為這樣的交換還是划算。因為要在台灣做政治工作,能不能夠站上兩岸舞台,被公眾認為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還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政治領袖在綠營尤其稀缺,柯文哲要讓自己變成這樣一個人,卡穩緣營與中共對接溝通的閘口。

就是要學習,當年共產黨是如何一舉擊敗國民黨。

柯文哲

中共當局之所以對柯文哲較為親善,恐怕有些感性因素:柯文哲對中共黨史有高度的興趣,他曾經主動要求參訪延安和西柏坡等「革命聖地」,「就是要學習,當年共產黨是如何一舉擊敗國民黨」。 1949年3月毛澤東率中共進入北平前,在西柏坡要求黨員:「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去年11月,台北市長選情大勢抵定,柯文哲眼看勝利在望,他用以約束競選團隊的,同樣也是「兩個務必」。

同樣的,在面對雙城論壇是不是能夠成局的這一輪反反覆覆的搏弈中,柯文哲口誦心維的策略會不會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革命戰略,是面對並擊敗強者的策略。在台北市長選戰中,敵人是國民黨;在「雙城論壇」的搏弈中,柯文哲的對立面是共產黨。當他身處中共一大會址,感慨「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時,他心裏所想、所見的說不定其實是他的自我鏡像。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