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流芳百世》:語言困境裏的愛情悲劇

在這個意義上,《流芳百世》是一戰華工遭遇離散、歧視、愛情、抵抗、死亡的故事,同時也是被遺忘的過去以何種方式在當下復活的寓言。

《流芳百世》:語言困境裏的愛情悲劇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编者按:一戰期間曾有13﹣14萬中國勞工被輸出到法國從事後勤。除了空襲和戰亂,他們也不得不應對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乃至西方世界的歧視壓迫。面具戲《流芳百世》(又名《西線無戰事:一戰華工版》)由法國平民劇團及香港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共同創作。由一位法國男子在香港的尋根旅程開始,引出了一段塵封於歷史的故事。一戰期間,由香港去到法國的外勞李大文,與一位當地的法國女子相愛;另一面,因為英資公司的嚴苛制度與不公對待,華工與英資公司之間矛盾重重。華工們團結起來反抗英資公司,結果李大文在抗爭中因被子彈射中而死去。演出於2015年4月在法國首演,後隨「中法文化之春」在上海、北京等多地上演。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圖片由中法文化之春提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