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足在昨晚(3月24日)的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二強中戰平沙特,連續20年無緣世界盃。儘管在綠茵場失意,但國足依然是輿論場裏「一點即燃」的一個另類又獨具中國特色的話題。
不可否認的是,20年來,中國足球成了社會情緒的「按摩棒」——得意時,可以是虎口一開、虎軀一震、虎虎生威式的「中國(足球)可以說不」;亢奮時,可以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式的「趕英超美抗日拒韓」;徘徊時,可以是有理有據、白紙黑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足球之路」;潦倒時,可以是彈幕橫飛、國罵霸屏的「後悔入華夏,再不看國足」……
作家黃集偉說過一句話:中國足球,金句無窮,看似是「語言問題」,其實是「社會情緒問題」。相比於醫療、衞生、教育等公共領域「一切盡在不言中」式的無法言說,足球在中國的言論邊界較為模糊。它是公共話題的一塊自留地,宣泄公眾情緒的一個緩衝機,雜糅國家、民族、身份、角色的一包催化劑,也是製造鋭詞、生產新語的一台加速器。
在中國特色體制下,「足球語言學」也在政治背景、權利資本、大眾輿論的輪番澆灌下,開出了一朵時代烙印清晰的「語言之花」。在中國足球繼續無緣世界盃,再次成為「全球最早備戰下屆世界盃的球隊」之際,我們以20年為一個時間軸,從那些被中國足球碾過的車轍中,尋找這段時期社會思潮、大眾心態、時代體温的蛛絲馬跡,耙梳20個「足壇流行語」作解剖,試圖描摹中國特色足球語言學的基本輪廓。
1 「中國男足從此站起來了」
詞源:
2001年十強賽,中國男足衝擊世界盃成功,時任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閻世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歡迎中國隊暨答謝社會各界的招待會上表示:「中國男足從此站起來了!」
解詞:
「從此站起來了」的句式,最早出現在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開幕詞中,「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占人類總數1/4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作家葉聖陶這樣評價毛澤東「從此站起來了」的言論:「余從毛氏所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發揮,謂以後必將湧起愛國主義之高潮,因為一切都屬於人民自己所有。此意殆未經人說過。」
作為新世紀開端的2001年,「站起來的」這一表達,還有伴隨因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足首進世界盃而席捲全國的愛國主義浪潮。在被稱為「融入世界元年」的2001年,閻世鐸因為在任期內實現了「世界盃之夢」,在此後20年被稱為中國最成功的足協主席。
但沒人能想到,剛剛被閻主席宣告已「站起來」的中國男足,就此開始了被政治、資本、市場、體制左右的自由落體運動,而民間因為世界盃而被培育起來的「足球夢」,還沒開始,就已結束。回看閻世鐸當初的那句「中國足球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真可謂「預言先師」——用網友的話說,「剛站起,暗中觀察,一看形勢不對,立馬認慫躺平」。
造句:
「中國男足從此站起來了!形勢不對!哥幾個卧倒!躺下!」
2 「進一球,拿一分,贏一場」
詞源:
2002年韓日世界盃,中國隊和巴西、土耳其、哥斯達黎加分在一個小組,「進一球,拿一分,贏一場」被認為是國足小組賽的目標。最後中國隊三戰全敗,淨負九球,小組墊底出局。
解詞:
早在王健林提出「小目標」一詞的15年前,中國足球就已製造出屬於自己的「小目標」。
去「看世界」之前,中國男足定下的小組賽目標中,「進一球」彰顯進取之姿,初出亞洲,驚豔世界;「拿一分」,藴含中庸之道,「場上做對手,場下好朋友」,大國「以和為貴」;「贏一場」,體現改革之心,以「壯士斷腕」姿態,讓中華體育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正所謂「目標定得好,大賽回家早」,2002年首入世界盃的國足,依然難逃那個無形「政治任務」的加身。當「進一球,拿一分,贏一場」成為輿論場裏為民族吶喊、大國造勢的指揮棒,這個「小目標」最終把國足「加持」成了「一球未進、一分沒拿、一場沒贏」的墊底隊。
用今天的話說,「目標定得很好,下次別再定了」。
造句:
「你聽過的最不切實際的目標是什麼?」
「進一球,拿一分,贏一場。」
3 「天亮了」
詞源:
2005年遲尚斌在深圳健力寶執教期間,和俱樂部、球員間矛盾不斷、齟齬叢生,遲尚斌最終下課。有記者隨後就此事採訪了深圳隊前鋒李毅,後者說:「天亮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解詞:
一句「天亮了」,道盡了球場、師徒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憑藉這三個字,李毅「破壁出圈」,從足壇「C位出道」,被網友封為「蚌埠迴旋鼻祖」、「足壇文青奠基人」、「朦朧詩派掌門人」。參透「天亮了」玄機的各界素人,紛紛對這三個字感同身受。「給我穿小鞋的部門領導走人了,天亮了」、「大盤今天轉綠為紅,天亮了」、「兒子今天開學,神獸歸位,天亮了」……
急速躥紅的「天亮了」,則像中國足球「後世界杯」時代的一句朦朧讖語——它總是給你「天亮了」的錯覺,但其實睡在哪裏,都是睡在夜裏。
造句:
「老婆這兩天出差,天亮了。」
4 「打平就出線」
詞源:
2004年,中國隊在世界盃預選賽出戰科威特之前,只要客場打平就可基本鎖定出線名額,但0比1不敵對手,最終無緣2006年世界盃。在中國足球歷史上,「打平就出線」堪稱夢魘,據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起至今,中國足球在「打平就出線」的情況下,最終被淘汰的失敗案例多達8次。
解詞:
「打平就出線」意味着什麼?樂觀者看到希望,「不輸就是勝利」;悲觀者滿眼絕望,「輸球走向地獄」。
中國足球眼裏的「打平就出線」,是前者多還是後者多?
不管結果如何,「打平就出線」更像大眾對足球的一次「辯證式博弈」:「打平」意為「低消」(最低消費),「出線」代表「成功」,想成功就必須保證打平,否則必將走進成功的反面。
細想一下,像極了輿論場中「非白即墨、非此即彼、非對即錯、非善即惡」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一將功成萬骨枯,平局走向輝煌,敗局直接滅亡。而媒體、大眾因此句而頻頻上演的「嘴上風暴」,也在一次次的失敗案例中,有意無意地成了早已為中國足球挖好的「語言陷阱」。
造句:
「什麼是打平就出線?」
「就是打死也不出線。」
5 瘋狗精神
詞源:
2005年,時任中國男足主教練的朱廣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了「瘋狗精神」一詞。「我組織的這批人要敢拼,要讓對手感到中國隊不好打。選隊員有個最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上場比賽時應該像吃了瘋藥一樣。我要告訴隊員與國外強隊比什麼。比技術?免了!比戰術?差了!只有比這瘋狗精神!」
解詞:
2005年,一部《亮劍》風靡中國。這部今天在豆瓣評分高達9.5分的神作,被新華網稱為「泥腿子將軍劇」,「開創了主旋律影視劇的新模式,也體現了革命話語、精英史觀與國家立場。」
「敢於亮劍」「幹他一炮」……的抗戰情緒,體現在當年的中國足壇,便是「瘋狗精神」的橫空出世。有網友戲稱,「瘋狗精神」一出,八千足記低頭如搗蒜——吸收精髓不止,領會精神不迭。當年有個社會學家、民俗學家叫艾君,專門刊文剖析「瘋狗精神」:「這並非簡單意義上的亂撞亂咬、兇猛拚搶,更多的是體現的是足球場內外的一種作風……這是一種敢於亮劍的精神。」
雞血、雄獅、蠻牛、戰狼……在那個言必「戰魂」作風,落實「鐵軍」紀律,動輒「尖兵」附體,崇尚「亮劍」氣魄的年代,「瘋狗精神」躬逢其盛般地衝出足球圈,在各行各業「野蠻生長」——多少企業假「瘋狗」之名,在風雨如晦的小作坊裏肆意996甚至007,多少公司奉「拖不垮、打不爛、擊不敗」為發展信條,在叢林法則橫生的行業江湖裏捉對廝殺,頻頻亮劍。
金風玉露一相逢,好男兒皆成「瘋狗」。
造句:
「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萬中無一的足球奇才,衝擊世界世界盃的重擔就靠你了,我這有本秘籍——《瘋狗精神》,見與你有緣,就十塊賣給你了!」
6 「中國足球是一盤好菜,但夾菜的筷子有毒」
詞源:
2006年,接手遼寧俱樂部180天、成為遼足董事長的小品明星趙本山,公開表示要「徹底斷了搞足球的念頭」。「現在的中國足球就像一個大盤子,裏面放了很多菜,很多筷子都伸進來夾好吃的菜。假如這些菜是乾淨的,大家也都洗乾淨了筷子,那這盤菜是很好吃的。但這些筷子都有毒,結果不僅僅是把菜給污染了,還傳染給了其他拿着乾淨筷子進來夾菜的人……中國足球是一盤好菜,但玩的人把它玩壞了。」
解詞:
2005年,趙本山給遼足準備了5000萬,成為遼寧足球俱樂部董事長,經過180天的「奮鬥」——血洗球霸大佬、大擺宴席慶功、鐵血揪罰假球後,留下一句醒世名言:「中國足球是一盤好菜,但夾菜的筷子有毒。」
「好菜碰上了毒筷子」——「趙本山拯救遼足」故事的主線,是公眾明星回報家鄉球隊的「暖心線」,卻在跨界投資的情節裏,延展出了主教練喪失管理權、運動員喪失求勝欲、投資人喪失決策權的故事支線,最終在中國足球這個不按常理出牌、不照規矩辦事的劇本里,支線力壓主線,成為決定一支球隊、一傢俱樂部和一群各懷鬼胎投資人的關鍵劇情。潮水褪去時,誰在裸泳一目了然;曲終人散後,體制原罪浮出水面。
造句:
「中國地產是一盤好菜,但夾菜的筷子有毒。」
7 叉腰肌
詞源: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足被淘汰之後,謝亞龍給全體球員「上課」:「你們身體肌肉群中,最需要訓練的是叉腰肌。」「叉腰肌」一詞不脛而走,併入選多家媒體評選的「2008年年度鋭詞」。
解詞:
2007-08年之間,中國出了兩個熱詞,一為2007年底的「正龍拍虎」(陝西農民拍攝的假華南虎照片),一為2008年初的「亞龍叉腰」。
叉腰肌即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組成,位於腰部離脊椎骨兩指左右處。據說這是一個洗浴業的專有名詞,是浴室按摩師傅「一說就懂」的詞,按摩叉腰肌能消除腰部疲勞疼痛,還能減去贅肉。
研究中國社會流行詞的作家黃集偉這樣評價「叉腰肌」對「祛魅」足球的功勞:「說某某人『很男足』,名詞當形容詞來用,按理說語法不通,但大家都聽得明白是怎麼回事。很多不看足球或者不懂球的人,也通過這些熱門詞彙摸清了中國足球的門道,這不能不說是「叉腰肌」們的功勞。
不得不說,謝亞龍稱得上是中國足球過去20年裏的「金句王」。這個田徑運動員出身的前足協主席,不僅要求過足球運動員苦練「叉腰肌」,還在2017年國足0比3慘敗烏茲別克斯坦,無緣亞洲盃8強後,在更衣室向全體球員吟誦抗日英雄吉鴻昌臨刑前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次日,「亞龍吟詩」在各大社區爆紅,「敗烏茲,談抗日,管足球,練叉腰,想當年,亞龍金戈鐵馬,邏輯狗屁不通。」
造句:
「做人不知叉腰肌,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8 「你們是不是又想搞我」
詞源:
2008年6月,中國隊在世預賽首戰輸給卡塔爾隊後,有記者安慰時任足協「掌門人」謝亞龍,「謝主席,比賽輸了,你一定很難過吧?」謝立即反問:「你們是不是又想搞我?」
解詞:
足協一把手能「火」到什麼程度?昔日「龍王」謝亞龍為繼任者「打了個樣」。
如果當年痛批日本隊為「偽技術」球隊體現的是「無神論」,面對外界質疑時回擊「我可是有科技部頒發的專家證書的」體現的是「專業論」,力主將中超賽制改為「南北分區」體現的是「革新論」,那麼當年那句火遍大江南北的「你們是不是又想搞我」,則是謝亞龍對「陰謀論」的一次徹底解讀。
歸納一下,謝亞龍患上「被迫害妄想症」確實有跡可循:原罪是國家隊的疲軟成績,媒體足記們負責「煽風」,莊家資本們負責「點火」,大環境越是惡劣,越多粉筆、鍵盤和蒼蠅拍向自己。據說當年「亞龍下課」的聲音傳到國外,外國人誤認為「下課」是中國足球的新新加油語,於是都紛紛加入到「亞龍下課」的吶喊助威聲勢中,聲稱要「謝天謝地謝亞龍」。
造句:
「謝主席好。」
「你們是不是又想搞我?」
9 「千萬不要有人撞到我的槍口上」
詞源:
2009年3月,在中國足協中超、中甲聯賽工作會議上,足協掌門人南勇表態要整肅中國足球,「今年我們將對違法者進行嚴厲打擊,絕對不允許有任何涉及假賭黑的情況出現……千萬不要有人撞到我的槍口上!」
解詞:
在一個句子變成段子的輿論場裏,那些義正言辭的發言稿,時刻挑戰着國人想像力的邊界。
當年「別撞槍口上」言論一出,媒體和公眾紛紛為「南大人」點讚,「魄力非凡」,「敢啃硬骨頭」。但2009年末,全國公安機關在各地展開調查,開始「足壇打黑」行動,被稱為「足球版打黑除惡」。次年1月15日,南勇被公安部「8.25反賭專案組」帶走協助調查。
從2009年初喊出打黑豪言,到2010年春節前因涉毒、貪腐問題鋃鐺入獄,南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實現了職業生涯的「冰火兩重天」。「千萬不要有人撞到我的槍口上」不是段子,它和「中國足壇打黑獲國際刑警肯定」這類新聞標題互為鏡像,照出足壇黑暗面,也映射出中國社會的頑固痾疾。
造句:
「在我蹲號子之前,希望不要有人撞到我的槍口上。」
10 恐韓症
詞源:
2010年2月,在第4屆東亞四強賽上,中國隊3:0戰勝韓國隊,打破了此前32年國際A級賽不勝韓國的魔咒。大陸官媒評論稱,國足終於治好了「恐韓症」。
解詞:
「恐韓症」一詞,見證了21世紀前後中韓兩國經濟實力、民族情緒和複雜歷史淵源的發展與更迭,它像一塊傷疤,長久地留在「祖上本就不闊」的中國足球的肌膚表層,每逢大賽相遇時,那塊已經趨近痊癒的疤,又重被韓人反覆揉搓,以至於沒耐心的國內媒體,習慣用「恐韓症晚期」來形容相遇必落魄的中國男足。
其實早在20世紀末,就有多篇論文以「恐韓症」為研究主題,一篇題為「恐韓症析」的論文甚至提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需要的層次與滿足呈負相關,即需要的層次越高越難得到滿足、越易受到挫折。從中韓足球對抗的心理態勢看,韓國隊的需要層次越來越高,即不但要勝而且要大勝;中國隊的需要層次相對較低,或平或輸都是可以接受的,雙方需要滿足的難易程度顯而易見……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隊的不思進取,反而會使恐韓症不攻自破,也許一場球的勝利就足以治癒中國足球的恐韓症,而這場勝利不可避免地會到來。」
這篇1997年寫就的、「腦回路清奇」的論文,也預言了13年後(2010年)中國隊破咒「恐韓症」。但它無法預測的是,恐韓症亦有復發的可能——
就在「恐韓症」被中國民眾宣告治癒的當年年末,2010年11月,在廣州舉行的第16屆亞洲運動會足球1/8決賽上,中國國奧隊0:3完敗韓國國奧隊,賽後中國媒體驚呼:國足的「恐韓症」再次復發。
造句:
「剛治好的恐韓症,說復發就復發了。」
11 官哨
詞源:
2011年3月,央視曝光震驚中國足壇的原著名足球裁判陸俊、黃俊杰、周偉新和原足協裁委會主任張建強收受賄賂、操縱比賽,媒體稱之為「官哨」。
解詞:
在世界足壇,假哨、黑哨、主場哨幾乎無從杜絕,但像中國足壇一樣,創造性地發明了「官哨」一詞的,放眼足壇,無人能出其右。
官哨,中國特色足球詞彙,隸屬「黑哨」,但在中國足壇環境下,衍生出新意:和黑哨不同,「官哨」特指政府或相關部門任職的公務人員,基於自身私利介入並操控比賽。
不管你信不信,中國足壇有屬於民間的「吹哨人」,也有屬於官方的「吹哨人」,前者稱為「黑哨」,後者稱為「官哨」。源自英國的吹哨人(Whistleblower)一詞,舶來至中國後,被直接扭送至綠茵場,接着扭曲成了賄賂、指使、威脅裁判在比賽過程中做手腳,以此造成誤判、錯判,並在不同場次、不同球隊判罰中採用寬嚴不一的尺度。
造句:
「有多大的官威,就有多響的官哨。」
12 「房地產和足球談的不是戀愛,是生意」
詞源:
2011年,時任《體壇週報》副社長顏強刊文,標題為「房地產足球是一場好生意」,「為什麼房地產行業都開始投資足球?投資足球的回報,難道比房地產主營收入還要高嗎?……一系列的疑問,由恆大高調收購並經營廣州俱樂部開始,至萬達全面支持中國足球計劃而升級。放眼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職業足球、職業體育,從未有房地產行業和職業體育行業如此熱烈地結合。」
解詞:
中國特色職業足球的必經之路,必然是地產和足球談戀愛之路。如果愛,請深愛;如果究,那也不妨深究一下:中國特色職業足球,本質上是地產足球,資本足球,泡沫足球。
伴隨房地產在中國二十餘年的「紅利效應」,一個被地產企業、資本培植起的足壇「新戰場」是這樣誕生的:球員、經紀人、俱樂部董事和資本家紛紛入局,資本家在宏觀市場中分走因股權和資本市場而帶來的最大蛋糕,俱樂部董事年終坐等分紅,商業化運作讓俱樂部能長期維持有效運轉,也讓俱樂部能為球員支付高工資和獎金,並讓那些足球世界裏的「資本掮客」——經紀人通過抽成而成為百萬甚至千萬富翁。
這是一個沒有輸家的資本市場,這也是一個無論成績如何,廣袤市場都足夠每個人「酒足飯飽」的江湖。當所有局中人都已攫取市場利益的最大化,足球呈現出的,不過是被泡沫和債務塞滿的一副空殼。房地產和足球談的當然不是戀愛,而是生意。當地產業遭遇斷供潮,進入拋售期,「足壇欠薪」的報導頻頻搶佔新聞頭條也就不足為奇了,真可謂「一朝年薪超百萬,悲催欠薪延三代」。
造句:
「中國和足球在一起,這說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場事故。」
13 「管足球,不必懂足球」
詞源:
2013年,時任中國足協主席的韋迪在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了中國足球的管理問題。「他們(中層幹部)不用懂足球,只要懂管理就行!以前那些人倒是懂足球,可是把中國足球整成什麼樣子了?你別看我不懂足球,我相信我能比他們幹得都好!」
解詞:
外行管內行,是中國足球漫長發展史上最大的「政治正確」。
前《足球報》記者李承鵬總結過中國足球的「外行攝政史」:「崔大林以前是搞田徑的,他接管足球後,有着十連冠輝煌的遼足再也沒有奪過冠;閻世鐸是工農兵出身,政策法規他最懂;南勇是冰上先生,男子速滑是他的特長;謝亞龍是百米短跑好手;韋迪是水上運動專家。2010年後,接任足協副主席的張劍是搞法律的,他的繼任者蔡振華則是打乒乓球出身。」
別忘了,現任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是個懷揣初中文憑謀逆襲,從碼頭工人變國企高管的「體制人」,當然,他還因為國足闖入世界盃亞洲區十二強賽後,在更衣室一席熱舞而收穫一個新外號:霹靂舞王子。
造句:
「管XX,不必懂XX,這話取自中國足球圈,但絕不限於足球圈。」
14 「臉都不要了」
詞源:
2013年6月15日,中國男足在熱身賽中1-5慘敗於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泰國隊,外界稱之為「615慘案」。幾天後,國足名宿范志毅在接受採訪時,直接炮轟足協領導:「你在合肥輸個1比5,你倒告訴我怎麼解釋呢?臉都不要了。」
解詞:
「范大將軍」撼天地,熱血男兒造IP。那次採訪的8年後,在吐槽大會節目上,圍繞自己無心走紅的那句「臉都不要了」,范志毅又調侃起了中國籃球,隨後引發了足籃界的「輿論口水大交兵」,范志毅也成了抨時弊、吐真言,「本可憑脱口秀出圈,但偏要靠球技上位」的體育大IP。
一句「臉都不要了」讓「吐槽」的社會學價值持續升温,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接受那些諷刺、譏誚、一語雙關、含沙射影式的體育脱口秀,伴隨國足每況愈下的實戰成績、足協事倍功半的外行管理,中國足球在一種全新的語言形態下破壁、出圈,竟有蜕變為一個受意見領袖(范志毅)啟蒙,由評論、跟帖、彈幕、脱口秀、鬼畜剪輯等新媒介形態重新構築的公共場域,甚至有球迷在國足慘敗泰國的新聞下留言:「足球人人可評,圍觀改變中國」。
圍觀能改變中國嗎?誰也說不清。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圍觀能改變中國足球。
就在范志毅在吐槽大會上「舌戰群儒」的第二天,中國足協網站更新動態,發布了《中國足球協會紀律準則》,準則規定,球員或官員利用公共媒體或比賽日在體育場內或其周邊地區出現「挑起敵意和暴力」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將至少給予停賽或禁止進入替補席18個月,並處罰款至少30萬元。
5天後,在節目中再現那句「臉都不要了」的吐槽大會官方宣布:第八期正片(范志毅參與那期)「因剪輯時間不足」而停播。
造句:
「范志毅吐槽足球、籃球『臉都不要了』的節目停播後,我真的覺得他們『臉都不要了』。」
15 「對不起」
詞源:
2013年,國足在熱身賽中1-2不敵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隊的官方微博在賽後更新三個字:「對不起」。此後,每當國足輸球或表現不佳,這條微博都被網友挖出來「鞭屍」。據統計,該條微博目前累計轉發超30萬次,並有接近10萬條評論。
解詞:
現在才明白,「一句話,一輩子」的歌詞,是唱給把「對不起」掛在嘴邊的中國男足聽的。
翻看國足「對不起」微博下的評論,會給人造成「走錯評論區」既視感:有人在下面感歎加班壓力大,說「看你們踢球挺好的,看着看着就笑了」,有人在@好友後表示,「看,還有比你過得更憋屈的」;有人聊起了一線城市的房價,「在出租屋裏看國足,倒也般配」,有人在「杜絕歪樓」的同時也不忘挖苦一番國足,「學巴西,學德國,學日本,學法國,學西班牙……你們這些年學了不少,可到底學了個啥???」
「對不起」微博下也並非一片罵聲。2015年亞洲盃,中國隊提前鎖定小組第一,順利出線,賽後不少球迷轉發了「對不起」的微博,並附上轉發語:原諒你。
但有些事,不是說原諒就能原諒的。在那年的世界盃預選賽亞洲賽區40強小組賽中,國足先是主場被香港隊逼平,接着客場被卡塔爾隊擊敗,在面臨生死戰的情況下,客場被香港隊再度逼平。有球迷憤怒留言:「對不起」微博,建議長期置頂50年。
造句:
「我愛你。」
「對不起。」
16 「2025年,中國足球將不再是一條小船,而是一艘航空母艦」
詞源:
2015年,時任足協主席蔡振華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提出「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發展校園足球,「2025年校園足球學校辦5萬所,足球人口5000萬,社會形成合力,想像那樣的遠景,心真的是醉了,陶醉了……相信中國足球將不再是一條小船,而是社會功能價值齊全的航空母艦。」
解詞:
2015年,「雙創」旋風席捲中國各大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像一張正面漂亮無比的糖紙,背面卻是由高漲的房價、天津爆炸,深圳滑坡等公共事件、不斷膨脹的地產泡沫組成。
但每個擁有「老闆夢」的創業者心中,依然篤信從0到1式的神話故事。這其中,就包括成為足協主席僅一年的「國乒教父」蔡振華。
蔡振華為中國足球貢獻了「小船與航母」的「創業故事」——他把青少年足球培育看成一次「創業之路」,企圖通過「土法煉鋼」,在10年內變「小船」為「航母」。
「小船」和「航母」,措辭之恢宏,設想之大膽,反差之離譜,難怪有人調侃,「蔡主席主政足協的整風運動,起初聽起來在樹新風,後來一聽,確實是在樹(Tree)新(New)蜂(Bee)!(英文諧音「吹牛逼」)」
也有人送出對聯:「中國百姓:活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中國足球:乘小破船的命,開大航母的心。」
橫批嘛,或許可共用一句:鹹吃蘿蔔淡操心。
造句:
「5202年,我將不再是一名打工人,而是手底下一群打工人。」
17 歸化
詞源:
2019年3月19日,中國足協發布《中國足球協會入籍球員管理暫行規定》,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到「歸化球員」的問題。根據該文件,俱樂部應對入籍球員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了解中國歷史和現實國情,制定中文學習計劃,「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應能識國旗、認國徽、唱國歌」。
解詞:
允許外國球員入中國籍、進中國隊,被媒體炒作為「中國足球的改革開放」。2019年5月30日,此前在英國踢球的李可(尼克·延納里斯)成為第一位入選中國國家隊的歸化球員,開啟了中國足球的歸化時代。
這個時代的主題依舊是中國人的世界盃之夢——一個令體育舉國制度感到難堪的夙願、一道投射在「大國崛起」輿論下的陰影。
除了在血緣層面的挑戰中國人對民族身份的定義,「歸化」一次還讓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的成績有了更多期待。「歸化上嗎?上幾個?」一度成為國足比賽前,球迷最關心的話題,而「歸化」二字也隨着國足再度無緣世界盃,而迅速跳水貶值。中國男足這個肩負習近平奪冠願望的球隊,依舊難逃政治捆綁與體制原罪,而在政治入局、地產資本、利益博弈的多方夾擊之下,越來越多球迷開始意識到,曾經被自己寄予厚望的「歸化」群體,只不過是延緩國足「社會性死亡」的那根形同雞肋的稻草。
造句:
「建議國足歸化企鵝,這樣就能在世界盃南極洲區預選賽出線了。」
18 「我不想搶錢」
詞源:
2019年11月14日,中國男足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亞洲區40強預選賽上,1:2不敵敘利亞隊,將出線主動權拱手讓出。賽後,國足的意大利籍主教練里皮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自己正式辭職。「我在中國掙非常非常多錢,但我不想搶錢。」
解詞:
恆大董事長許家印曾稱里皮為「白求恩」,「為了中國足球的發展,里皮先生不遠萬里來中國執教,為中國足球發展、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
但這個越來越不按「劇本」走的「跨國援救故事」的結局卻是,「白求恩」像娜拉一樣「出走了」。
「白求恩」出走的背後,是一心認定「花錢就能辦大事」的中國足球理念徹底破產。而賽後在社交媒體上刷屏的那句「我不想搶錢」,並不是里皮這位世界盃教頭「不差錢」般的「凡爾賽」,套用魯迅《狂人日記》的原話仿寫——「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我不想搶錢』五個字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另外五個字:你們太菜了。」
造句:
「執教國足?雖然我窮得叮噹爛響,但我真不想搶錢。」
19 「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
詞源:
2020年12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各級國家隊已經15-20年沒進入世界大賽,中國各級投入是日本J聯賽3倍,是韓國K聯賽10倍,「我們中國俱樂部一線球員的工資是日本J聯賽的5.8倍,是韓國的11.67倍,這些數字觸目驚心,我們難道還不覺醒?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
解詞:
和南勇那句「別撞我槍口上」一樣,在當年助推「金元足球」大潮的過程中,陳戌源或許是最得意的那批人之一——主政上海上港時,他力主「花大錢,辦大事」,給外援開高價,讓球員「踢得放心」。
這也難怪他那句關於「良心已死」的話會引起公憤——一個曾經鼓吹金元足球的人,成為職業足球的最高管理者後,開始對金元足球大批特批。
有球迷對此匿名評論:「以階級為分,球員是打工人,是工人階級,是無產階級;球隊老闆是資本家,是資本階級。陳戌源旗幟鮮明地幫助資產階級壓榨無產階級,球隊老闆當然雙手贊成。就像今年許多互聯網公司借疫情為藉口來減薪,資本家既然享受了收益,就要承擔虧損的風險。現在,陳戌源只不過是幫助老闆將虧損轉嫁到球員而已。」
更多的人則是想到了一個表情包:陳主席,你的良心不覺得痛嗎?
造句:
「虐球迷千百遍的中國足球,難道良心已死嗎?」
20 國足
詞源:
中國足球隊。曾經特指中國男子足球隊,但隨着2022年初中國女足獲得亞洲盃冠軍,網上開始出現一個聲音:「國足」不再特指男足,而是拼搏意志更強的女足。
解詞:
該如何定義「國足」這個詞?
毫無疑問,它已經超越體育範疇,成為一個涵蓋運動學、社會學、組織學、人類學、心理學……當然還有本文提到的語言學的綜合詞彙,原北大教授、社會學家鄭也夫在2006年炮轟「學部委員」,談及「社會學界有黑幕」時就提過國足,「社會學界其實和國足一樣,也有假球、黑哨之類的,好不到哪裏去。」
20年前,「國足」一度把國人的愛國熱情推向最高點——首次入圍世界盃的喜悅,讓無數人感慨「有生之年就等於看見奪得世界盃了」;但隨後,伴隨資本入侵、假球橫行、黑(官)哨不斷、成績不佳、口碑斷崖、地產泡沫、欠薪討薪……「國足」這兩個字和反市場、反專業、反職業緊密相連。在一個被摁下加速鍵的中國社會大背景下,「國足」是一塊和時代保持同頻的競技體育切片,甚至在「流量為王」的今天,它都可以成為演藝界、體育界飽受攻擊的同時,迅速收割流量紅利的一大利器。
如今的「國足」,和情懷越來越遠,倒是把流量「玩明白了」。
造句:
「罵誰呢?說誰看國足呢?你們全家都看國足!」
没有“RNM退钱”我是很不赞同的
感謝作者在這個不怎麼光明的時空下為我們帶來一些黑色幽默
屢敗屢戰,永不勝利
聊的是中国足球,看见的确实整个中国社会。
非常有趣的一篇文,就算不了解中國足球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幽默與資訊兼而有之
國際足協沒有一隊球隊叫中國香港隊,只有香港隊,請不要擅自改名
哈哈哈哈笑死了感谢作者
建议补充“RNM,退钱!”
謝謝本篇解救讀者於戰情及疫情報導之中,笑得翻過去。
中國網友金句yyds。
范志毅對於615慘案的評論應該全文背誦😂:
「你说职能部门,一届一届换了多少足球协会主席了,改过不啦?换汤不换药啊,人家卡马乔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队,我带的西班牙队,你这批人是什么人啊,你叫我带。中国足球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你赵鹏什么的都在踢中卫,他能踢吗?踢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再下去要输越南了,泰国队输完输越南,再输缅甸,接下来没人输了。”
(画外音:从另一方面来说,国足是备战2018年世界杯最早的队伍)“哎哟(作揖),谢天谢地了,谢天谢地,你像这样的比赛本身就没有打好基础,你能跟我保证在17年或者16年这样关键比赛他能赢啊!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我把自己战术打法,足球的这个理念先搞懂,人小高带的蛮好的,你把他换了干什么,你在合肥输个1比5,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脸都不要了。」
還有天津權建老闆束昱輝的那句:「我擔心,我害怕!我怕他們不喜歡錢。」😅
感覺近10年的國足金句都沒怎麼上榜啊,特別是朱雀門事變那些中國球迷的心聲,他們的金句比文中各大領導的金句更令人印象深刻:
RNM,退錢
已經結束了
很藍(難)的啦
我太tm失望了
朱雀門事變回顧:【还记得那个国足采访吗 (高清纯净版)-哔哩哔哩】 https://b23.tv/PDCi5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