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我們的新開端

一個新總編,一些新欄目,一段新開始。
2019年,香港。

親愛的讀者,

從12月1日武漢出現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至今,已過去近100天。疫情以驚人的速度蔓延全球,至今已感染超10萬人,奪走3千多條生命。多地實行了半封關狀態,流動滯阻、經濟停擺,世界被進一步割裂了。

去年夏天開始,我們一直身處起伏、快速的變化中。香港像是被超大質量天體拖拽、吞噬的小星球,熾烈的燃燒整整持續了六個月,顛覆了人們過往對這片土地的諸多假設,在民間凝聚力強烈爆發的同時,也衍生了難以消融的傷痛和撕裂。

以817萬票將蔡英文送上連任軌道後,台灣人依然必須共同面對一個課題,如何定義蔡英文所主張的「中華民國台灣」?何謂「中華民國」、何謂「台灣」?在疫情焦灼之際,新生的台灣共同體又如何面對中華民國體制留下的「僑胞」、陸配與陸生等議題的多重考驗?

中國大陸被折疊成兩個場域,成長於牆內的一代人已登上輿論舞台的中央,消費和娛樂成為自我表達的主要通道;經濟放緩的陰影則籠罩著折疊的另一面,大量中小經濟體已熬不到疫情結束,失業增多,數字勞工成為農村勞動力的最終出口。

中美之間的貿易、科技、意識形態摩擦並未隨著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訂而終結。「新冷戰」會延燒到世界更多角落嗎?特朗普會連任嗎?歐盟的藍圖還有幾分穩固?中東的未來將由誰做主?在氣候、技術、民粹這些人類共同面對的議題下,誰最受到傷害,誰來領導變局?

在剛剛跨越的新年,端傳媒也經歷了一些改變。1月初,和我們一起走過近兩年時光的總編輯李志德離職,開啟另一段職業生涯。我們按照端初創時的模樣,重新成立了編委會,接手端的日常事務和未來走向。編委會成員分佈在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和歐洲,從端初創至今,已共同走過近5年時光。我們成長自不同的社會環境,沉浮於迥異的歷史敘事,持有各自的身份認同,卻共享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連接的渴望。

同溫層像冰川一樣快速消融,跨越兩岸多地的我們,愈加察覺立足之處的窘迫。同事們偶爾調笑,說我們像在地的流亡者——明明深愛著腳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卻無法全情擁抱任何一種潮流。不知你是否和我們一樣,在加速的撕裂與此起彼伏的潮湧中,感到倉皇、無措。

如何認知正在各地生長的本土主義?如何尋找自我的身分認同、並誠懇有效地表達?如何與多元文化/身份共處?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如何回應並回饋這個時代?

尋找答案的過程充滿了錯位、誤解和痛苦。我們希望能深入理解每一個「本土」,說出個體的具體困境與其背後的政治、歷史脈絡——說給你聽,也說給那些和你相對而站的人聽。這是端傳媒回應時代的方式,從創始至今,從未改變。

詩人西川在一次訪談中說:「不是一個開放的人,我就會把這個時代給浪費掉。」我們始終相信,唯有開放、對話和流動,才能真正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我們會繼續關注抗爭者、夢想家和創新力量,關注新生的思潮和文化,關注未來。

如果存在一個能夠真正顛覆舊秩序的力量,那便是科技。圍繞5G標準和人工智能算力的爭奪正在幫助這個世界劃分出不同以往的格局,也必將帶來從產業生態到思維方式的巨大革新;手握大數據的互聯網巨頭們正在越來越多地分擔政府的角色與任務,每一枚比特的背後,都充滿了認知與秘密、危險同誘惑。

2020年,我們會將更多的目光投注於科技和商業之上,也將嘗試更多新鮮有趣的內容載體。我們推出了新的對談欄目「端對端」、影評專欄「散場之後慢慢吵」,也將陸續重啟2.0版的「異鄉人」、「Game On」。此外,我們搭建了北美記者站,希望在立足「全球」的同時,更努力做到「在地」。無論你想走向遠方、或在原地留守,我們都會走向你,和你站在一起,在831太子地鐵站,在台灣大選之夜,在澳洲大火燃燒不絕的煙塵裏,在武漢發熱門診令人絕望的長隊中,在每一次掙扎、碰撞和變革的現場。

讓我們在時代潮湧中看見彼此,看見連接,看見未來。

端傳媒執行總編 吳婧、副總編 馬家豪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提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小建议吧,“深度”栏目中能否把很多更多表达纯粹个人观点的文章单独从“深度”中拆分出来?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去年起很多不怎么深度的文章混进了其中。顺便一提,网页版的端想随便浏览一些稍微有点老的文章有些困难,不知能否提供改版前分页码浏览文章的页面以供选择?
    近两年质量尚可的中文媒体似乎越来越少了,作为从付费订阅起就一直支持端的读者,希望端能越来越好。

  2. つながりたいから、諦めない
    希望端能够继续作为连结汉语世界的严肃深度报道写作者,再接再厉

  3. 很喜歡能夠看見不同地方的中文使用者的想法和意見,感覺收費也是個門檻,隔絕了很多辣眼睛的東西。
    看見梁文道的專訪,感覺道出了蘋果立場這些深黃媒體未必能觸碰的點。
    希望端繼續努力,我會繼續支持。

  4. 看到端說「如果存在一個能夠真正顛覆舊秩序的力量,那便是科技」感覺非常古怪,配上後面對科技的闡釋就感覺更怪了

  5. 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it码农),原来我也以为科技是万金油。但是,滴滴顺风车连续多起抢劫强奸杀人案、明星的ai换脸在色情视频中大行其道、舆论监控管制日益精细且高效、联网即裸奔等等事件中,不得不反思科技可能不是最后的答案,甚至还会为虎作伥。人、管理、社会环境不做出改变,进步只是奢望

  6. 好奇心日报倒下之后,中文媒体就看端了。中文作为一种语言在这个时代不容乐观,还是要靠各位写作者的努力,产出优质的专业的有价值的内容。加油!

  7. 我認為,在這個充滿分裂的時代,二次元是聯繫不同背景年輕人的很好渠道

  8. 去年反送中前沒續訂好幾個月,著實有點失望,那陣子太少香港在地報導了,也不夠紮實,感覺編採不太熟悉香港題目。學者評論不是不好看,卻缺少採訪的現場感,略嫌離地。以上種種,訂閱價錢又比蘋果日報還要高兩百。不是因為香港抗爭,付不下錢支持,希望之後能好好做吧。

  9. 小端還可以推薦一些值得一提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動漫、遊戲和音樂

  10. 我看到之前反送中的時候有香港畫師發聯動「鬼滅之刃」的海報,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送中文宣聯動二次元的例子,而比幪面超人,寶可夢之類的文宣更有時代感。

  11. 小端可以多報導一些泛亞地區的新聞,比如日本新聞和印度新聞,還可以多一些文藝評論和二次元評論,比如2019年新番「鬼滅之刃」就值得一提。

  12. 希望你們在新開端中能好好重新認識中國文化,不要把正、殘二體的文字搞混,刋出「發」、「髮」不分 ; 「徵」、「征」不分的文章,不要讓你們的大陸同事染汚中華文化。

  13. 我目前只订阅了两个收费媒体,英文是NYT,中文就是端传媒,希望端能继续成长甚至有朝一日回复到裁员前的规模

  14. 这篇动情了❤️

  15. 希望 Podcast 能以普通话进行。虽然有点对不起香港听众,但大部分大陆和台湾的读者都不掌握粤语,而相反普通话在两岸三地都能通用。

  16. 希望有更多的大陆报道

  17. 作为难得的中文媒体,还是希望能将目光继续投射中国大陆。

  18. 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越来越少,特别是去年仿佛一切眼珠都放在香港上。香港的情况固然重要,但作为极少数独立报导中国的中文媒体,希望端能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到中国。

  19. 耶 期待Game on歸來!!

  20. 政治,时局,两岸关系,中港关系,这些也要重视啊

  21. 吴婧升了?最早看过她的端传媒报道是对“湖南四害”的报道

  22. “散场之后慢慢聊”是不是比较好?

  23. 非常好的媒体,希望后面越来越好!

  24. 加油!希望端一直好好的!

  25. 雖然是用戶,但對端的了解並不深入,只能說從疫情初始便很少打開端了,偶爾打開卻也很少有吸引我的內容,當然是否吸引我這一點並不足以成為某種標準,但總歸還是覺得可惜,一點批評,聊作參考。

  26. Pab_chan惊涛书生886表示:

    政经的传统强势板块一定不能放!

  27. 希望:
    1、減少學者自說自話的空洞政治「國運文」。
    2、重大事件的現場深度報道,請繼續。
    3、歡迎科技商業,政治、思想、人文類請保留,出精品。
    4、期待旅行、生活類在地深度文。
    作為幾年的訂閱老讀者,還有幾個月的觀察期是否停止退訂。畢竟總編團隊換了第三波,粉絲情懷也逐漸落地和理性。XD

  28. No worries. Tech is the new politics.

  29. 同问 增加科技深度报道固然好 但是还是希望端对政经的侧重一如既往 特别是政治外交方面的报道不要减少 毕竟 深度解读政治的媒体 深度观察中港台的媒体 在华语圈里就你们了 加油!!!

  30. 「2020年,我們會將更多的目光投注於科技和商業之上...」
    希望只是我多心... 但這代表關於政治的話題會減少嗎?

  31. 非常爱吴婧

  32. 很好的中文媒体,一直订阅,希望再多一点长文。

  33. 爱端❤️

  34. 所以科技媒体是大概怎么样的模式?

  35. Podcast我也听不懂,因为是香港话

  36. 加油,会继续支持!希望《端对端》能出一个podcast版本,更方便一些。

  37. 新的团队加油!希望看到更好的作品!

  38. 可惜之前數個醫生作者的項目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