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北國際書展場上,10本推薦您關注的新書

台北國際書展於2月12日正式開展,《端》為您推薦10本甫於2019年出版的中文新書,如果在書展現場遇到它們,不...
2019年2月11日,以「讀書正好」為主題的台北國際書展開幕。

台北國際書展於2月12日正式開展,《端》為您推薦10本甫於2019年出版的中文新書,如果在書展現場遇到它們,不妨多停留些腳步。在這些書裡面,有的回應了過去一整年人們的擔憂、疑惑,有的則望向未來,提供我們面對瞬息萬變局勢所需的思考養分;其中有需要投注大量時間心神閱讀的學術著作,也有漫畫、小說等深具閱讀樂趣的作品。

以下,是我們的新春薦讀書單。

你所不知道的美國

《白垃圾:美國四百年來被隱藏的階級真相》
作者:Nancy Isenberg
譯者:王怡芬
出版:八旗文化

這本被《紐約時報》選為「理解川普現象的六本書」的著作,確實有助於人們理解「另一個美國」,這個藏在光鮮亮麗、高舉人人平等的美國之下的國家,不僅有種族歧視,還有嚴重的階級議題——四百年來身處貧窮底層的白人,被稱以「white trash」,出現在歷史文獻、名人傳記、文學作品及科學統計裡。他們是孤兒、罪犯、流浪漢、鄉巴佬,他們是美國夢裡少被提起的陰影,是過去中產階級與主流社會忽視的聲音,卻也可能是川普前進白宮的最大推手。

民主的中年危機與中二病

《民主會怎麼結束:政變、大災難和科技接管》
作者:David Runciman
譯者:梁永安
出版:立緒

英國脫歐、川普當選,乃至2018年台灣大選合併公投的結果,讓許多人不禁感到焦慮疑惑:民主怎麼了?民主真的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嗎?本書作者是劍橋大學政治學教授兼英國政治評論家,他認為已有兩三百年歷史的西方民主正經歷中年危機——人們對現狀不滿加上太過深信民主制度,才會出現不按牌理出牌的幼稚脫序。而書中提到的「政變、大災難、科技接管」三個危機,老實說讀來很難不有既視感,但還是必須提醒,西方民主進程與中港台差異甚大,我們當有自己的脈絡來看待眼前的困局。

民主崩潰猶如溫水煮青蛙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歷史所揭示的我們的未來》
作者:Steven Levitsky、Daniel Ziblatt
譯者:李建興
出版:時報出版

相較於前面介紹的《民主會怎麼結束》,由兩位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合著的《民主國家如何死亡》,顯然更明顯地流露出對於美國當前政局的焦慮。兩位教授都是研究國外民主制度的專家,他們在書中分析民主國家走向民主崩潰的過程,其中包括了專制領袖當選、政府濫權與壓制反對黨等步驟,甚至在老百姓毫無察覺下,以一種偷天換日的方式慢慢腐蝕並取代民主制度,而這一切可能都發生在和平非暴力的表象之下。透過這些案例,兩位作者想大聲疾呼的當然是當今美國的民主危機,以及他們毫不掩飾地高舉對川普的不信任大旗。

玻璃心所為何來?

《滾出中國》
作者:Robert Bickers
譯者:胡訢諄
出版:時報出版


10年前一本叫《中國不高興》的書大受歡迎,標誌著伴隨中國經濟發展而起的新民族主義,讓中國在國際間留下了敏感、易怒、脆弱的形象。《滾出中國》書名看似挑釁,但作者回顧近代中國歷史,從1840年代以來的強權入侵開始,仔細爬梳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與中國的「反帝國主義」情結對撞產生的影響與後遺症,至今仍然沒有改變。在政治力的運作下,其中潛藏的危險訊息不言可喻。



宗教復興在中國

《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作者:Ian Johnson
譯者:廖彥博
出版:八旗文化

劇烈的社會變動、經濟高度發展帶來的競爭壓迫、城市中的疏離與人際淡漠⋯⋯當代中國正面臨強大的精神危機,而解藥之一,或許是宗教?本書作者張彥(Ian Johnson)以五年時間走訪中國各地,探究佛教、道教、基督教、傳統民俗的信徒如何挽救這些曾經被毀滅殆盡的精神文化,也讓我們不禁好奇在現今逐漸緊縮的政治氛圍中,精神信仰的力量是否有可能突破僵局、找到出口。

山很大,人很小,我們為何登山?

《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
作者:Robert MacFarlane
譯者:林建興
出版:大家出版

人們為何迷戀登山?本書揉合了自然科學、人文歷史以及作者自身的登山經驗,試圖闡述「為何登山」這個看似簡單其實難以回答的複雜問題。在人類登山的三百年歷史中,無數人頂著肉體的苦痛、冒著生命的危險,攀爬眼前的高山,這座山,既是物理上望之而不可得的巨怪,同時也是精神上的自我超越與挑戰。台灣擁有精采的高海拔地形,山是這塊土地的一部份,生活在上面的人們卻對山很陌生,透過閱讀這本書,或許能夠讓你在看待近年數次頗具爭議性的山難新聞及社會輿論時,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中國青年的生存處境

《遠處的拉莫》
作者:胡遷
出版:寶瓶文化

許多人是從《大象席地而坐》第一次認識到胡波的名字,作為2018年金馬獎的最大獎得主,胡波短暫如彗星劃過天際的人生,確實為他的作品添了幾分傳奇色彩。在導演之外,胡波的另一個身分是作家胡遷,幾年前在台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大裂》中,便收錄了《大象席地而坐》的小說版本。《遠處的拉莫》則是胡遷的遺作,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完成了十幾則中短篇故事、一部劇本,或許我們不能輕易說他在這些文字裡透露了什麼,不過如同他在書裡曾寫到:「我只是告訴你我所知道的,但這是多麼傷感。」

想像近未來的台灣

《苦雨之地》
作者:吳明益
出版:新經典文化

台灣作家吳明益在新作《苦雨之地》中,以六個發生在近未來台灣的故事,探討人、動物、自然、土地之間的關係。曾經被歸類為自然書寫作家,但吳明益卻希望跳脫傳統自然書寫強調非虛構、寫實的格套,運用小說的虛構性與自由度,做出新的嘗試,正如他在書中後記所言:「我想藉由小說這種形式,去設想人跟環境關係的異動、人與物種之間的關係,去感受人做為一種生物的精神演化,特別是在我所生長的這個島國台灣。」

新世代日台女同志書寫

《獨舞》
作者:李琴峰
出版:聯合文學

一本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非常特殊且特出的新銳作家處女作。大學畢業後赴日本求學、工作,李琴峰雖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第一部小說卻是用日語寫成的,還獲頒日本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就此順勢在日本文壇「出道」。雖然如此,如同作者在後記所言,這是一本內容相當「台灣」的創作,不僅九二一地震、太陽花運動等事件成為小說中的背景,前輩作家邱妙津等人對作者的創作啟發在書中亦清晰可見。出生於1989年,成長於照理說應該更加百花齊放、兼容並蓄的年代,但作者認為:「主體的傷痛不是一句『時代已經進步』就能解決,無關乎文學史或同時代文學的潮流如何,《獨舞》之於我而言是,有傷痕,所以必須書寫,如此而已。」

另一個角度看二戰

《阿蘭的戰爭:烽火下的荒誕與日常,一個二戰大兵的意外人生》
作者:Emmanuel Guibert
譯者:陳文瑤
出版:臉譜

阿蘭是曾參與二戰的美國大兵,年逾90歲的他,在偶然的機緣下與法國漫畫家艾曼紐.吉貝(Emmanuel Guibert)結成忘年之交,於是這位從軍生涯只發射過一枚彈砲的士兵,有了機會向本書作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戰爭與退役後的生命故事。阿蘭不是戰爭英雄,軍旅生涯也少遭遇槍林彈雨,他的回憶是細瑣的、是個人的,是大時代裡小人物的悲歡喜樂;就像當時千萬個尋常百姓一樣,戰爭擦身而過,在生命裡留下了一處處難以忘懷的印記。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看過白垃圾,文筆滿主觀的,特別是歷史方面的闡述。比起這個我比較推薦另外一本《HILLBILLY ELEGY: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這本比較深入的探討並觀察貧窮白人的困境

  2. 买这种书一定要人肉去台湾买,过关没收无所谓,但代购风险更大。

  3. 实体书的话可以考虑代购,或在类似博客来这样的平台购买(支持配送大陆,但过关时会不会被截未知)

  4. 请问看这篇报道的朋友,在大陆 如何才能买到上述书籍呢,本人十分希望买到《中国的灵魂,后毛泽东时代的宗教复兴》

  5. 小標題出現了「中二病」,或許我的理解與編輯與諸位的理解有所不同吧⋯⋯

  6. 强烈支持楼上观点,要有好书分享内容。

  7. 作为端的一个死忠粉,我很想强调一下,端一定不能丢掉“小端选书”这个栏目。虽然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栏目,但以前经常会针对各种话题、书展都有一些相关文章出现。
    端的读者就不是一般的普通读者,大家的智识、品味和审美本身就是要求很高的。那么,选书这一块儿就满足了端读者的很大需求。让我们通过阅读更深了解一个问题、有什么新书(强调智识性)也能及时发布在端上。这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