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柴」的快樂生活 日本青年人:不為國家而活

日本年輕人一直以來都被當做「方便利用的協作者」,又被稱為「生活在絕望國度的幸福的年輕人」。和他們的父輩不同,未來有一連串難以解決的難題等待着他們。
國際 日本

週一清晨五點,36歲的永井真平起床,為自己和同居女友亞由美做早餐和午餐便當。今天的早餐是烤全麥麵包,蔬菜沙拉和酸奶。午餐便當是照燒雞肉、玉子燒、牛蒡沙拉和白蘿蔔小菜,永井充分考慮便當的營養均衡,每次都力求有肉有蛋有菜,米飯也加入富含食物纖維的穀物。

九點左右,永井將便當交到亞由美手中,目送她去上班。亞由美現在在一所國立大學的醫學部兼職教務工作。目送亞由美離開後,永井並沒有上班族般的匆忙,依舊穿着早上做早餐時的休閒T-shirt,拿上環保布袋,「今天是附近寺廟的『緣日』,會舉辦市集,能淘到不少便宜又新鮮的食材。」寺廟的緣日(編者註:緣日,與神佛有緣(うえん)的日子,比如神佛的誕生、顯靈等日子,也是進行祭祀及奉養的日子。民眾相信在緣日參拜,會十分靈驗。)是永井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在緣日的市集上,他可以在小攤上買到比超市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食材。他買菜有幾個技巧,只買當季食材,多買沒問題,可以做成各種醃製食品或是果醬。他會和相熟的攤主聊聊天,交流一下食材的最佳做法。笑着誇攤主阿姨賣的小乾魚又便宜又好吃,阿姨就會滿面笑容地多送他一大把。永井很享受這種萍水相逢又不失温暖的人際關係。一趟市集逛下來,永井的環保布袋裏已經裝滿了市集上買到的當季食材,「今天旁邊的超市魚打折,我去看看。」永井將周邊地區的打折資訊都熟記於心。

永井的尷尬並不在於自己閒散的工作,而是在於不知道該如何讓抱有勞動信仰的人理解自己的選擇。

「我喜歡做菜,不愛工作,想過好的生活一定要通過拼命掙錢來實現嗎?掙得少也花的少同樣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一週的大部分時間,永井都是不工作的。他一週去大學兼職教兩天國語課,說是兩天,其實只有四節大課而已,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大部分時候,他都悠閒地躺在家中的榻榻米上讀感興趣的書,或是琢磨今天可以挑戰什麼新菜譜。亞由美雖然現在一週工作五天,但是他並沒有打算靠女友這份工資生活的想法,希望女友可以儘快去實現自己寫小說的理想。「如果她因為無聊的工作倍感壓力,那她就不會開心,她不開心,我也不開心,那何必讓自己不開心呢?」永井平靜地說道。

在日本這個崇尚勞動的國度,永井這樣的人被認為是異端,是不負責任的廢柴。每次永井回老家,家鄉的親朋好友就會滿臉狐疑地問「你到底在做什麼工作?是正式員工嗎?」這樣的詢問令他陣陣尷尬,他的尷尬並不在於自己閒散的工作,而是在於不知道該如何讓抱有勞動信仰的人理解自己的選擇。

日本年輕人不愛奮鬥——這是日本老一代對當今日本年輕人的擔憂。曾經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每個日本上班族都將職場當做揮灑熱情和汗水的戰鬥場,甚至提神飲料的廣告都面向上班族激昂地反覆呼喊着「你能戰鬥24個小時嗎?」

而如今,年輕人似乎開始懷疑勞動的價值——人生來就是為了不停工作嗎?大原扁理著書《20幾歲就隱居—週休5天的舒適生活》(『20代で隠居 週休5日の快適生活』),倡導以最低限度的工作維持閒暇生活。筆名為Pha的京都大學畢業生更是實踐了最極端的反例,選擇成為完全不工作的尼特族(NEET,為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縮寫),並著書《尼特族的生活方式》(『ニートの歩き方』)來解釋自己這種選擇的理由和實踐技巧,書中直言不諱地質疑勞動至上的生活方式,同時強調社會多樣性的重要,尼特族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可以容納他們的社會才具有創造性和發展潛力。

「沒辭職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的青春都會被工作榨乾。」直樹說。直樹今年25歲,現在在一家居酒屋做後廚的小時工,一週上班4天,一次出勤5小時左右。一年前他從一家從事零售業的小企業辭職。曾經作為上班族的他,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8點,週六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大學時代熱愛登山的他,週日只想在家休息,看到學弟學妹們社交網站上發的登山照片,他只能滿懷失落地點讚。而現在,居酒屋的工作兩週一排班,工作時間靈活,領時薪無加班,他又可以重拾登山愛好了。只是工資縮水為上班族時期的一半,僅有10萬日元(約7100港幣)左右。「如果自己住,肯定入不敷出,所以只好暫時和父母同居。」這是唯一讓直樹慚愧的事,父母到現在還時不時問他有沒有去找「正經」工作。

作者 Pha 在書中直言不諱地質疑勞動至上的生活方式,可以容納多樣性的社會才具有創造性和發展潛力。
作者 Pha 在書中直言不諱地質疑勞動至上的生活方式,可以容納多樣性的社會才具有創造性和發展潛力。

永井一直強調自己絕不是不負責任,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他也曾想要當一名大學老師,並為此進入一所國立大學研修日本近代文學。但是當他目睹自己的導師們收入和地位之外異常忙碌的生活,他意識到那並不是自己嚮往的生活方式。

現在的他雖然沒有大學教員的光環加持,但卻有一週5天時間看書寫字,用他的話說「如今生活裏全是自己喜歡的事」。他現在年收入剛過100萬日元(約七萬一千港幣),還不到日本平均年收入440萬日元(約31萬港幣)的四分之一。不過通過他用心經營,他和女友兩個人每個月的花銷都控制在9萬日元(約六千四百港幣)以下,這花銷包括房租,水電費和伙食費等基本生活所需,而通常9萬日元只能養活一個人。「我和亞由美都愛喝咖啡,每個月我們都會去不同的特色咖啡館約會兩到三次,我們並沒有刻意節省,若是壓抑自己的慾望,這種節約就沒有意義。」

低慾望會讓日本經濟進一步衰退嗎?

社會對缺乏勤奮精神的日本年輕人還有另一極的擔憂:不愛奮鬥的年輕人貌似對消費也毫無興趣,勤勞帶來財富,財富滿足慾望的思考迴路不知在哪裏出現斷裂。

就因為我們不像老一代人那樣「衝動」消費,就把我們說的好像怪物一樣,無非就是跟不上年輕人多樣化的消費思維,生意難做罷了。

最近在中文世界中也引起話題的大前研一《低慾望社會—胸無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就是這般擔憂的集成。身為日本知名經濟顧問的作者指出,日本年輕人不結婚不買房不買車,對消費態度冷淡,宣稱日本已經進入低慾望社會,唱衰安倍經濟學無論如何刺激剛需,也無法引起年輕人消費的慾望。今年已經74歲,經歷了整個日本戰後發展的大前研一將低慾望年輕人稱之為「窮充」(プア充—poor並充實的日文錯寫),窮充的年輕人認為生活是為了心靈真正豐富起來,不是為了財富地位而拼命工作,而是收入低的悠閒生活。大前認為這股風潮不會長久,主張政府要制定政策激發年輕人勞動的熱情,「如果國民都不熱愛勞動,那國家就會滅亡」。

「與其說年輕人不消費,不如說年輕人已經不再熱衷房子車子這類消費,消費更加多樣化。」永井對於年輕人低慾望的說法不以為然,他和女友早已決定不婚不育,房子車子育兒自然不在他的消費計劃當中,可是他每個月都會買咖啡館推薦雜誌,並且會存錢以備心血來潮的出遊。

「就因為我們不像老一代人那樣『衝動』消費,就把我們說的好像怪物一樣,無非就是跟不上年輕人多樣化的消費思維,生意難做罷了。」永井有些不屑。

日本毀滅了?那又如何?即使日本毀滅了,曾經在日本這個國度中生活的人幸福的話又有什麼關係呢?比起什麼國家存亡、國家榮譽,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如何過活。

泡沫經濟破滅時,永井還是高中生,並沒有真正享受到泡沫經濟時期的紅利。當他走入社會時,正好經歷了日本那衰退的20年……「我們不可能按照我們父輩那樣去生活,如果他們是在不停創造價值中獲得成就感,那麼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則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去發掘那些長久被認為沒有價值的東西中,藴含的價值。」

2010年左右,一部分日本人開始漸漸將注意力轉向如何發現通過廉價(或者無價值)的商品,構建高級的生活方式。2009年出版的話題作品《斷舍離》教人們極簡生活,曾深受囤物癖母親困擾的作者山下英子告訴人們,要「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裏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人氣綜藝節目「the!鐵腕!Dash!!」於2013年開設新欄目「0元食堂」,專門收集農家準備丟棄的食材來製作美味的料理。2011年開始播出的新節目「幸福!貧窮女孩」(幸せ!ボンビーガール),更是直接打出「即使貧窮也能幸福」的口號,專門去尋找貧窮並快樂生活着的年輕女性來展示她們的生活……有人推測這或許和日本2011年遭遇3·11大地震之後,不得不面對能源危機和災後重建有關。雖然日本依然是毫無爭議的發達國家,可是無用廢墟中尋求新生的渴望,已深植於當今日本人的內心深層。

剛剛32歲的新生代社會學家古市憲壽指出,年輕人一直以來都被當做「方便利用的協作者」,國家需要勞動力時,年輕人就被要求賣力勞動;當國家需要消費者時,年輕人就被要求大方購物;當國家需要下一代勞動力和消費者時,年輕人就被要求婚育。他抗拒被利用的命運,「日本毀滅了?那又如何?即使日本毀滅了,曾經在日本這個國度中生活的人幸福的話又有什麼關係呢?比起什麼國家存亡、國家榮譽,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如何過活。」

年輕人一直以來都被當做「方便利用的協作者」,國家需要勞動力時,就被要求賣力勞動;當國家需要消費者時,就被要求大方購物。他抗拒被利用的命運,「日本毀滅了?那又如何?比起什麼國家存亡、國家榮譽,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如何過活。」
年輕人一直以來都被當做「方便利用的協作者」,國家需要勞動力時,就被要求賣力勞動;當國家需要消費者時,就被要求大方購物。他抗拒被利用的命運,「日本毀滅了?那又如何?比起什麼國家存亡、國家榮譽,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如何過活。」

他稱日本的年輕人為「生活在絕望國度的幸福的年輕人」,現如今的年輕人和他們的父輩不同,未來有一連串難以解決的難題等待着他們——老齡化少子化帶來的社會福祉壓力和勞動力短缺、全球競爭力下降、貧富差距急速拉大、穩定的終身僱傭制的崩壞,政府大額財政赤字……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前途似乎都是一片灰暗。

但是當下日本卻尚可安居樂業,生活在日本的年輕人們依然可以享受良好的自然和城市風貌、高度發達而多元的生活文化、全球屈指可數的治安環境和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應該退回去的過去,而眼前的問題多如山,未來無希望,但是,對現狀也並無不滿。貌似幸福又隱約不安。」古市這樣總結日本年輕人糾結的心理狀態。

衰老,無法逃避的未來

我們並不是反消費,只是不想讓消費主義將自己的人生吞噬殆盡。

永井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態感到滿足,唯一令他略感不安的就是衰老了,父母的衰老,自己和女友的衰老。「幸好父母那一代趕上日本最好的時代,比我們富裕。再加上日本國民健康保險保底,錢應該不用發愁。像我這樣工作彈性,反而可以在父母有事時立刻放下工作回老家照顧他們。」

永井為父母的老去做好了準備,而面對他自己老去的風險時,他表示並沒有為此存錢,「所以現在我堅持健身,儘量保持健康。」他每週末都去附近廉價的市民游泳館游泳,並堅持每天散步,研究健康飲食。他開玩笑稱自己的理想是健康到老,然後摔一跤咔嚓就歸西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前幾天社區免費測身體狀況,我的體年齡只有26歲哦!」他很自豪地說道,不過女友亞由美血壓略高,所以他最近都在研究降血壓的菜譜。

「我們並不是反消費,只是不想讓消費主義將自己的人生吞噬殆盡。」永井這樣總結自己的生活方式。

直樹打算從父母家搬出去一個人住,但怎麼算工資都不夠,「無論怎樣,也不想再過除了睡覺全泡在公司的日子了」。

傍晚5點,直樹離開家趕去繁華街的居酒屋打工,而永井在路過一家蔬菜店時,免費拿到了一些有破損無法繼續販賣的黃瓜,他滿懷期待地琢磨着今晚可以做一道美味的醃黃瓜給女朋友消暑了。

(應受訪人要求,直樹為化名。)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为什么减少工作仍能生存?如果我缩减自己的工作量到这种地步,恐怕很快温饱都成问题

  2. 是不是也该站在国家的角度想想呢?或者小一点,自己的村子的角度。这些人不需要他人,但有其他人需要他们啊。

  3. 大陆学生瑟瑟发抖

  4. 希望端传媒不要倒闭并收我去实习表示:

    努力工作买好的商业保险才行啊

  5. @Sonja 你説“沒有產值、也不需要產值”,有點像《未來簡史》一書中的觀點呢!按照書中觀點,未來一小部分人繼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大部分人就變成“廢柴”被機器養著。也許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這樣逐步分化吧,譬如文中的日本。

  6. 澄清一下羨慕忌妒恨只是一個網路流行語…羨慕我是100%有的,不否認;妒忌有一點點,恨是沒有的,憑良心講。

  7. 啊,這文看得我羨慕妒忌恨啊………………首先想說,日本年輕人懷疑勞動的價值,作為一個貧窮的中國人我想說我的勞動是換取基本生活所需必然付出的代價啊!勞少一點都活不下去啊!低存款低收入,等於更低的抗風險能力,萬一遇到天災人禍疾病等怎麼辦,受災而無力抵抗除了傷害自己是否也更傷害愛著他們的人呢……文中的第一個主角永井さん並非完全“不勞動”,想辦法在有限預算內仍然把生活經營得還好本身就不容易吧,也是某種腦力勞動啊;第二個主角直樹さん安於拿著日本平均工資的四分之一,不知道如果他在中國拿著平均工資的四分之一(憑感覺即使撇除貧困農村地區也最多1000元人民幣吧)還夠不夠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經濟學的東西我不太懂,但大概好像聽過發達國家收入高物價低的原因,一定程度是把低價值產業、勞動密集產業等轉移到欠發達國家。有些人經常驕傲说全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貨品,但這有什麼好驕傲呢?不是剛好證明中國現時有一大群在工廠裏累死累活地打工才能生活下去的“低端人口”嗎?)………………………另外不為國家而活,換個角度能不能看成是權利和責任的問題,日本科技和經濟發達給他們帶來這樣的福利和保障,或者來自國家或者來自父母輩的努力,總之這是受了恩,我們應該贊同他們有權選擇不還嗎?……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些“廢柴”日本青年人出生於發達國家不是他們求來的,出生在哪沒有得選擇,想來想去好像也覺得他們無可厚非,只能感嘆,想起金庸筆下楊過說過的一句:“他們命好,我們命苦!”

  8. 逃避可耻但有用

  9. 我認識的朋友中,泰國,日本和台灣的朋友好像都有這種想法,開一個小店就足矣,但是大陸像歲月靜好,還是不太可能。

  10. 這正好彰顯了人類發展的矛盾之處,社會不斷開發新科技,就是在追求從無可預測的自然,以及無止盡的可悲勞動中解放。以後的世界勢必工作會大幅減少,而人類的生命將不再取決於勞動成果的高低上。這種廢柴說是一時的,事實卻是人們必須要及早進入並學習這種不勞動的生活模式,換句話說,人人都要面臨怎麼當廢柴這個問題。
    這是一方面的確一種解放,另一方面卻是當代心靈的危機,當人類不勞動了,我們還剩什麼?當我們沒有產值、也不需要產值時,意義感能靠什麼維繫?

  11. 还是需要有国民健康保险做底。

  12. 也挺好的。不过对大陆人来说就过于奢侈了

  13. 我覺得日本當上班族的門檻太高了,如果要8am-8pm,很多人是不願意的,而且工作到生病的時候公司還不是毫不留情地拋棄你~ 更何況,現在好多是朝不保夕的派遣工
    如果他像馬來西亞這樣,大部分時候準時下班,容許你有下班以外的生活,我想還是很多人願意當全職的

  14. 一個健康社會本來就需要包容跟接納各種不同的聲音與處世態度
    汲汲營營與簞食瓢飲都只是個人的選擇

  15. 物極必反,消費主義到了盡頭轉向極簡主義。然而,要像本文中的日本年輕人選擇這樣低物慾、非常規上班族的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氣。👍

  16. 这样挺好的!

  17. 這些年青人在心靈上得到滿足,對於心理的確是很好的生活方式。但對於人類文明就正好相反,是差透的生活方式。要如何在兩者取得平衡,正正是台灣現在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18. 現在台灣也有不少年輕人抱持這樣的價值觀,我覺得挺好的。所謂的成功,應該是由自己來定義的,不是嗎?

  19. 日本对于收入高的人相应税收也越高 但是真正拥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资本家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税收 才会使大部分的福祉压力转嫁到工薪阶层吧 「劫富」做得不好 致使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就要面临巨大的社会福祉压力 所得税 健康保险 年金 再加上基础的饮食交通水电燃气宽带电话等支出 哦 真的是在负重前行

  20. 能成為快樂的「まだお」,對心理質素與教育程度的要求一點也不低。

  21. 要老人活得好 又要生子育儿没有太多经济上的负担 福利制度不是空中楼阁 青壮年 这锅只能由你们背了

  22. 人类无休止的“发展”总有一天会耗尽资源毁灭地球。这样低欲望的生活也许才是可持续的。难说这不是一种进化。

  23. 這篇很棒

  24. 「⋯⋯尚可安居樂業⋯⋯可以享受良好的自然和城市風貌、高度發達而多元的生活文化、全球屈指可數的治安環境和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不知是地球上多少十億人的夢想!
    「沒有應該退回去的過去,而眼前的問題多如山,未來無希望,但是,對現狀也並無不滿。貌似幸福又隱約不安。」⋯⋯ 縱然這樣仍有糾結的心理狀態的話,只可以說人是宗教貧民,心靈需要的,物質永遠填不滿。

  25. 講呢個題目,不能不看日本動畫《銀魂》了!

  26. 說實話,很難做到同理—我們的經濟泡沫還在往上吹,而且我們也沒有‘個人主義’的土壤,更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

  27. 小時候看過希臘釣客只釣兩條魚的故事,前些日子希臘政府破產了

  28. “财富满足欲望的思考回路”,很有启发思考的意味。

  29. 思考自己要為了什麼而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生活方式並堅持也是不容易。

  30. 有人记得吗?直树是《告白》里的少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