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柴”的快乐生活 日本青年人:不为国家而活

日本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方便利用的协作者”,又被称为“生活在绝望国度的幸福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不同,未来有一连串难以解决的难题等待着他们。
国际 日本

周一清晨五点,36岁的永井真平起床,为自己和同居女友亚由美做早餐和午餐便当。今天的早餐是烤全麦面包,蔬菜沙拉和酸奶。午餐便当是照烧鸡肉、玉子烧、牛蒡沙拉和白萝卜小菜,永井充分考虑便当的营养均衡,每次都力求有肉有蛋有菜,米饭也加入富含食物纤维的谷物。

九点左右,永井将便当交到亚由美手中,目送她去上班。亚由美现在在一所国立大学的医学部兼职教务工作。目送亚由美离开后,永井并没有上班族般的匆忙,依旧穿着早上做早餐时的休闲T-shirt,拿上环保布袋,“今天是附近寺庙的‘缘日’,会举办市集,能淘到不少便宜又新鲜的食材。”寺庙的缘日(编者注:缘日,与神佛有缘(うえん)的日子,比如神佛的诞生、显灵等日子,也是进行祭祀及奉养的日子。民众相信在缘日参拜,会十分灵验。)是永井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在缘日的市集上,他可以在小摊上买到比超市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食材。他买菜有几个技巧,只买当季食材,多买没问题,可以做成各种腌制食品或是果酱。他会和相熟的摊主聊聊天,交流一下食材的最佳做法。笑着夸摊主阿姨卖的小干鱼又便宜又好吃,阿姨就会满面笑容地多送他一大把。永井很享受这种萍水相逢又不失温暖的人际关系。一趟市集逛下来,永井的环保布袋里已经装满了市集上买到的当季食材,“今天旁边的超市鱼打折,我去看看。”永井将周边地区的打折信息都熟记于心。

永井的尴尬并不在于自己闲散的工作,而是在于不知道该如何让抱有劳动信仰的人理解自己的选择。

“我喜欢做菜,不爱工作,想过好的生活一定要通过拼命挣钱来实现吗?挣得少也花的少同样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周的大部分时间,永井都是不工作的。他一周去大学兼职教两天国语课,说是两天,其实只有四节大课而已,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大部分时候,他都悠闲地躺在家中的榻榻米上读感兴趣的书,或是琢磨今天可以挑战什么新菜谱。亚由美虽然现在一周工作五天,但是他并没有打算靠女友这份工资生活的想法,希望女友可以尽快去实现自己写小说的理想。“如果她因为无聊的工作倍感压力,那她就不会开心,她不开心,我也不开心,那何必让自己不开心呢?”永井平静地说道。

在日本这个崇尚劳动的国度,永井这样的人被认为是异端,是不负责任的废柴。每次永井回老家,家乡的亲朋好友就会满脸狐疑地问“你到底在做什么工作?是正式员工吗?”这样的询问令他阵阵尴尬,他的尴尬并不在于自己闲散的工作,而是在于不知道该如何让抱有劳动信仰的人理解自己的选择。

日本年轻人不爱奋斗——这是日本老一代对当今日本年轻人的担忧。曾经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每个日本上班族都将职场当做挥洒热情和汗水的战斗场,甚至提神饮料的广告都面向上班族激昂地反复呼喊着“你能战斗24个小时吗?”

而如今,年轻人似乎开始怀疑劳动的价值——人生来就是为了不停工作吗?大原扁理著书《20几岁就隐居—周休5天的舒适生活》(‘20代で隠居 周休5日の快适生活’),倡导以最低限度的工作维持闲暇生活。笔名为Pha的京都大学毕业生更是实践了最极端的反例,选择成为完全不工作的尼特族(NEET,为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写),并著书《尼特族的生活方式》(‘ニートの歩き方’)来解释自己这种选择的理由和实践技巧,书中直言不讳地质疑劳动至上的生活方式,同时强调社会多样性的重要,尼特族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可以容纳他们的社会才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没辞职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的青春都会被工作榨干。”直树说。直树今年25岁,现在在一家居酒屋做后厨的小时工,一周上班4天,一次出勤5小时左右。一年前他从一家从事零售业的小企业辞职。曾经作为上班族的他,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8点,周六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大学时代热爱登山的他,周日只想在家休息,看到学弟学妹们社交网站上发的登山照片,他只能满怀失落地点赞。而现在,居酒屋的工作两周一排班,工作时间灵活,领时薪无加班,他又可以重拾登山爱好了。只是工资缩水为上班族时期的一半,仅有10万日元(约7100港币)左右。“如果自己住,肯定入不敷出,所以只好暂时和父母同居。”这是唯一让直树惭愧的事,父母到现在还时不时问他有没有去找“正经”工作。

作者 Pha 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质疑劳动至上的生活方式,可以容纳多样性的社会才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作者 Pha 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质疑劳动至上的生活方式,可以容纳多样性的社会才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永井一直强调自己绝不是不负责任,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也曾想要当一名大学老师,并为此进入一所国立大学研修日本近代文学。但是当他目睹自己的导师们收入和地位之外异常忙碌的生活,他意识到那并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他虽然没有大学教员的光环加持,但却有一周5天时间看书写字,用他的话说“如今生活里全是自己喜欢的事”。他现在年收入刚过100万日元(约七万一千港币),还不到日本平均年收入440万日元(约31万港币)的四分之一。不过通过他用心经营,他和女友两个人每个月的花销都控制在9万日元(约六千四百港币)以下,这花销包括房租,水电费和伙食费等基本生活所需,而通常9万日元只能养活一个人。“我和亚由美都爱喝咖啡,每个月我们都会去不同的特色咖啡馆约会两到三次,我们并没有刻意节省,若是压抑自己的欲望,这种节约就没有意义。”

低欲望会让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吗?

社会对缺乏勤奋精神的日本年轻人还有另一极的担忧:不爱奋斗的年轻人貌似对消费也毫无兴趣,勤劳带来财富,财富满足欲望的思考回路不知在哪里出现断裂。

就因为我们不像老一代人那样“冲动”消费,就把我们说的好像怪物一样,无非就是跟不上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思维,生意难做罢了。

最近在中文世界中也引起话题的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胸无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就是这般担忧的集成。身为日本知名经济顾问的作者指出,日本年轻人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对消费态度冷淡,宣称日本已经进入低欲望社会,唱衰安倍经济学无论如何刺激刚需,也无法引起年轻人消费的欲望。今年已经74岁,经历了整个日本战后发展的大前研一将低欲望年轻人称之为“穷充”(プア充—poor并充实的日文错写),穷充的年轻人认为生活是为了心灵真正丰富起来,不是为了财富地位而拼命工作,而是收入低的悠闲生活。大前认为这股风潮不会长久,主张政府要制定政策激发年轻人劳动的热情,“如果国民都不热爱劳动,那国家就会灭亡”。

“与其说年轻人不消费,不如说年轻人已经不再热衷房子车子这类消费,消费更加多样化。”永井对于年轻人低欲望的说法不以为然,他和女友早已决定不婚不育,房子车子育儿自然不在他的消费计划当中,可是他每个月都会买咖啡馆推荐杂志,并且会存钱以备心血来潮的出游。

“就因为我们不像老一代人那样‘冲动’消费,就把我们说的好像怪物一样,无非就是跟不上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思维,生意难做罢了。”永井有些不屑。

日本毁灭了?那又如何?即使日本毁灭了,曾经在日本这个国度中生活的人幸福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比起什么国家存亡、国家荣誉,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如何过活。

泡沫经济破灭时,永井还是高中生,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泡沫经济时期的红利。当他走入社会时,正好经历了日本那衰退的20年……“我们不可能按照我们父辈那样去生活,如果他们是在不停创造价值中获得成就感,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发掘那些长久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中,蕴含的价值。”

2010年左右,一部分日本人开始渐渐将注意力转向如何发现通过廉价(或者无价值)的商品,构建高级的生活方式。2009年出版的话题作品《断舍离》教人们极简生活,曾深受囤物癖母亲困扰的作者山下英子告诉人们,要“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人气综艺节目“the!铁腕!Dash!!”于2013年开设新栏目“0元食堂”,专门收集农家准备丢弃的食材来制作美味的料理。2011年开始播出的新节目“幸福!贫穷女孩”(幸せ!ボンビーガール),更是直接打出“即使贫穷也能幸福”的口号,专门去寻找贫穷并快乐生活着的年轻女性来展示她们的生活……有人推测这或许和日本2011年遭遇3·11大地震之后,不得不面对能源危机和灾后重建有关。虽然日本依然是毫无争议的发达国家,可是无用废墟中寻求新生的渴望,已深植于当今日本人的内心深层。

刚刚32岁的新生代社会学家古市宪寿指出,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方便利用的协作者”,国家需要劳动力时,年轻人就被要求卖力劳动;当国家需要消费者时,年轻人就被要求大方购物;当国家需要下一代劳动力和消费者时,年轻人就被要求婚育。他抗拒被利用的命运,“日本毁灭了?那又如何?即使日本毁灭了,曾经在日本这个国度中生活的人幸福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比起什么国家存亡、国家荣誉,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如何过活。”

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方便利用的协作者”,国家需要劳动力时,就被要求卖力劳动;当国家需要消费者时,就被要求大方购物。他抗拒被利用的命运,“日本毁灭了?那又如何?比起什么国家存亡、国家荣誉,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如何过活。”
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方便利用的协作者”,国家需要劳动力时,就被要求卖力劳动;当国家需要消费者时,就被要求大方购物。他抗拒被利用的命运,“日本毁灭了?那又如何?比起什么国家存亡、国家荣誉,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如何过活。”

他称日本的年轻人为“生活在绝望国度的幸福的年轻人”,现如今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不同,未来有一连串难以解决的难题等待着他们——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社会福祉压力和劳动力短缺、全球竞争力下降、贫富差距急速拉大、稳定的终身雇佣制的崩坏,政府大额财政赤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前途似乎都是一片灰暗。

但是当下日本却尚可安居乐业,生活在日本的年轻人们依然可以享受良好的自然和城市风貌、高度发达而多元的生活文化、全球屈指可数的治安环境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应该退回去的过去,而眼前的问题多如山,未来无希望,但是,对现状也并无不满。貌似幸福又隐约不安。”古市这样总结日本年轻人纠结的心理状态。

衰老,无法逃避的未来

我们并不是反消费,只是不想让消费主义将自己的人生吞噬殆尽。

永井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唯一令他略感不安的就是衰老了,父母的衰老,自己和女友的衰老。“幸好父母那一代赶上日本最好的时代,比我们富裕。再加上日本国民健康保险保底,钱应该不用发愁。像我这样工作弹性,反而可以在父母有事时立刻放下工作回老家照顾他们。”

永井为父母的老去做好了准备,而面对他自己老去的风险时,他表示并没有为此存钱,“所以现在我坚持健身,尽量保持健康。”他每周末都去附近廉价的市民游泳馆游泳,并坚持每天散步,研究健康饮食。他开玩笑称自己的理想是健康到老,然后摔一跤咔嚓就归西了,不给别人添麻烦。“前几天社区免费测身体状况,我的体年龄只有26岁哦!”他很自豪地说道,不过女友亚由美血压略高,所以他最近都在研究降血压的菜谱。

“我们并不是反消费,只是不想让消费主义将自己的人生吞噬殆尽。”永井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方式。

直树打算从父母家搬出去一个人住,但怎么算工资都不够,“无论怎样,也不想再过除了睡觉全泡在公司的日子了”。

傍晚5点,直树离开家赶去繁华街的居酒屋打工,而永井在路过一家蔬菜店时,免费拿到了一些有破损无法继续贩卖的黄瓜,他满怀期待地琢磨着今晚可以做一道美味的腌黄瓜给女朋友消暑了。

(应受访人要求,直树为化名。)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为什么减少工作仍能生存?如果我缩减自己的工作量到这种地步,恐怕很快温饱都成问题

  2. 是不是也该站在国家的角度想想呢?或者小一点,自己的村子的角度。这些人不需要他人,但有其他人需要他们啊。

  3. 大陆学生瑟瑟发抖

  4. 希望端传媒不要倒闭并收我去实习说道:

    努力工作买好的商业保险才行啊

  5. @Sonja 你説“沒有產值、也不需要產值”,有點像《未來簡史》一書中的觀點呢!按照書中觀點,未來一小部分人繼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大部分人就變成“廢柴”被機器養著。也許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這樣逐步分化吧,譬如文中的日本。

  6. 澄清一下羨慕忌妒恨只是一個網路流行語…羨慕我是100%有的,不否認;妒忌有一點點,恨是沒有的,憑良心講。

  7. 啊,這文看得我羨慕妒忌恨啊………………首先想說,日本年輕人懷疑勞動的價值,作為一個貧窮的中國人我想說我的勞動是換取基本生活所需必然付出的代價啊!勞少一點都活不下去啊!低存款低收入,等於更低的抗風險能力,萬一遇到天災人禍疾病等怎麼辦,受災而無力抵抗除了傷害自己是否也更傷害愛著他們的人呢……文中的第一個主角永井さん並非完全“不勞動”,想辦法在有限預算內仍然把生活經營得還好本身就不容易吧,也是某種腦力勞動啊;第二個主角直樹さん安於拿著日本平均工資的四分之一,不知道如果他在中國拿著平均工資的四分之一(憑感覺即使撇除貧困農村地區也最多1000元人民幣吧)還夠不夠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經濟學的東西我不太懂,但大概好像聽過發達國家收入高物價低的原因,一定程度是把低價值產業、勞動密集產業等轉移到欠發達國家。有些人經常驕傲说全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貨品,但這有什麼好驕傲呢?不是剛好證明中國現時有一大群在工廠裏累死累活地打工才能生活下去的“低端人口”嗎?)………………………另外不為國家而活,換個角度能不能看成是權利和責任的問題,日本科技和經濟發達給他們帶來這樣的福利和保障,或者來自國家或者來自父母輩的努力,總之這是受了恩,我們應該贊同他們有權選擇不還嗎?……當然我們可以說這些“廢柴”日本青年人出生於發達國家不是他們求來的,出生在哪沒有得選擇,想來想去好像也覺得他們無可厚非,只能感嘆,想起金庸筆下楊過說過的一句:“他們命好,我們命苦!”

  8. 逃避可耻但有用

  9. 我認識的朋友中,泰國,日本和台灣的朋友好像都有這種想法,開一個小店就足矣,但是大陸像歲月靜好,還是不太可能。

  10. 這正好彰顯了人類發展的矛盾之處,社會不斷開發新科技,就是在追求從無可預測的自然,以及無止盡的可悲勞動中解放。以後的世界勢必工作會大幅減少,而人類的生命將不再取決於勞動成果的高低上。這種廢柴說是一時的,事實卻是人們必須要及早進入並學習這種不勞動的生活模式,換句話說,人人都要面臨怎麼當廢柴這個問題。
    這是一方面的確一種解放,另一方面卻是當代心靈的危機,當人類不勞動了,我們還剩什麼?當我們沒有產值、也不需要產值時,意義感能靠什麼維繫?

  11. 还是需要有国民健康保险做底。

  12. 也挺好的。不过对大陆人来说就过于奢侈了

  13. 我覺得日本當上班族的門檻太高了,如果要8am-8pm,很多人是不願意的,而且工作到生病的時候公司還不是毫不留情地拋棄你~ 更何況,現在好多是朝不保夕的派遣工
    如果他像馬來西亞這樣,大部分時候準時下班,容許你有下班以外的生活,我想還是很多人願意當全職的

  14. 一個健康社會本來就需要包容跟接納各種不同的聲音與處世態度
    汲汲營營與簞食瓢飲都只是個人的選擇

  15. 物極必反,消費主義到了盡頭轉向極簡主義。然而,要像本文中的日本年輕人選擇這樣低物慾、非常規上班族的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氣。👍

  16. 这样挺好的!

  17. 這些年青人在心靈上得到滿足,對於心理的確是很好的生活方式。但對於人類文明就正好相反,是差透的生活方式。要如何在兩者取得平衡,正正是台灣現在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18. 現在台灣也有不少年輕人抱持這樣的價值觀,我覺得挺好的。所謂的成功,應該是由自己來定義的,不是嗎?

  19. 日本对于收入高的人相应税收也越高 但是真正拥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资本家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税收 才会使大部分的福祉压力转嫁到工薪阶层吧 「劫富」做得不好 致使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就要面临巨大的社会福祉压力 所得税 健康保险 年金 再加上基础的饮食交通水电燃气宽带电话等支出 哦 真的是在负重前行

  20. 能成為快樂的「まだお」,對心理質素與教育程度的要求一點也不低。

  21. 要老人活得好 又要生子育儿没有太多经济上的负担 福利制度不是空中楼阁 青壮年 这锅只能由你们背了

  22. 人类无休止的“发展”总有一天会耗尽资源毁灭地球。这样低欲望的生活也许才是可持续的。难说这不是一种进化。

  23. 「⋯⋯尚可安居樂業⋯⋯可以享受良好的自然和城市風貌、高度發達而多元的生活文化、全球屈指可數的治安環境和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不知是地球上多少十億人的夢想!
    「沒有應該退回去的過去,而眼前的問題多如山,未來無希望,但是,對現狀也並無不滿。貌似幸福又隱約不安。」⋯⋯ 縱然這樣仍有糾結的心理狀態的話,只可以說人是宗教貧民,心靈需要的,物質永遠填不滿。

  24. 講呢個題目,不能不看日本動畫《銀魂》了!

  25. 說實話,很難做到同理—我們的經濟泡沫還在往上吹,而且我們也沒有‘個人主義’的土壤,更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

  26. 小時候看過希臘釣客只釣兩條魚的故事,前些日子希臘政府破產了

  27. “财富满足欲望的思考回路”,很有启发思考的意味。

  28. 思考自己要為了什麼而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生活方式並堅持也是不容易。

  29. 有人记得吗?直树是《告白》里的少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