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選,人民行動黨獲得全面勝利|Whatsnew

大選的結果代表著公衆是否認可這個逐漸「去李化」的核心領導圈層。
2025年5月1日,新加坡總理兼人民行動黨秘書長黃循財在新加坡大選前的黨夜集會上向支持者揮手致意。攝:Suhaimi Abdullah/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2025年5月4日凌晨,楊厝港體育場內,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與同僚正在滿面笑容地同支持者握手,共同慶祝在剛剛出爐的新加坡國民議會大選結果中,他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PAP獲得全面勝利,以65.57%的高得票率得以繼續執政,並獲得了97個國會議席中的87個席位,成為了絕對多數。

這其實是一場沒有懸念的選舉,人民行動黨PAP自1959年以來就一直是新加坡唯一的執政黨,從建國前的自治時代直到今天,沒有在一場選舉中失利過。因此在開票結果公佈前,就幾乎可以確定PAP將延續它長期的執政地位,但仍令人關注的是PAP能否獲得壓倒性勝利。在2020年的上一次大選中,PAP僅獲得了略高於60%的支持率,這在PAP的戰績中可謂是歷史最低之一,面對越來越强勢的反對黨,本次大選更像是現任政府對民意的一塊試金石。

這是長期由李氏家族掌權的新加坡自執政了20年的李顯龍卸任總理以來,首次舉辦全國選舉,也是新總理黃循財第一次以PAP領袖的身份帶隊參選,大選的結果代表著公衆是否認可這個逐漸「去李化」的核心領導圈層。黃循財在開票夜的記者會上說,這是「一種明確的信號」,表明了人們「對政府充滿信任、穩定與信心」。此前兩任總理上任的首次大選都面臨了得票率下滑的窘境,此次大選更是發生在了民衆對執政黨態度撲朔迷離的時期,此前就有學者表示PAP的支持率將逐年下滑,即使本次大選跌破六字頭,降低到57%或58%,也沒有人會意外。

這次大選,PAP在反對黨擴張的局面下保住了領先地位。競選期間黃循財曾多次顯露出自己擔憂反對黨的擴張。在4月28日的群衆大會演講中,他稱投給反對黨不是將更多的聲音送進國會,而是在削弱政府,不利於新加坡在日益動蕩的局勢中立足。競選期的最後一次動員大會中,他還以足球隊做比喻,提醒選民有多位部長參加此次競選,若他們落敗,加上目前已卸任的四位,内閣將失去八位部長,那政府將很難以團隊的形式發揮出原有水平。

2025年5月1日,新加坡大選前夕,人民行動黨 (PAP) 支持者在夜間集會上歡呼雀躍。攝:Suhaimi Abdullah/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如今由於特朗普引發的關稅戰,民衆與政府都對新加坡經濟的未來陷入迷茫,黃循財主張他手下的部長們已經與外國夥伴建立了良好關係,民衆應該在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中選擇他們求穩。「如果人民行動黨拿到的支持被削弱了,那一定會有人想壓我們一頭,到時候新加坡想爭取自己的利益就沒那麽容易了。」在同一場演講中,通過强調新加坡對貿易的高度依賴,他再度提醒民衆這些内閣成員在平衡和中美的關係中至關重要,新加坡需要他們來度過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

新加坡反對黨的擴張

黃循財如此期望得到民衆的授權,是因爲在此次大選結果公佈前,以工人黨(WP)爲首的反對黨正在持續擴張,而如果這種情況保持下去,很有可能幾年内新加坡的政治格局就將被重塑。在2020年的大選中,工人黨獲得的席位從此前的4席增加到10席,雖看似不多,但這已是破紀錄的數字,令PAP感受到主導地位受到動搖。更有學者預測,若反對黨獲得席位超過20個,那麽2030年就有可能獲得可以阻擋PAP單獨修憲的30個席位,到2035年更可以正式發起挑戰,結束PAP維持了幾十年的「一黨獨大」。

工人黨是新加坡最大的反對黨,普遍受中產及Z世代支持。根據Blackbox Research對2020年大選的數據調查,時年21-25歲的選民中,支持工人黨的比例最高。而常年支持工人黨的選區如阿裕尼、盛港、榜鵝一帶,也是新加坡較早期發展的新市鎮,大多居住的是白領或中產階層。工人黨常稱自己為「建設性」反對黨,即比起激進地反對,他們更傾向於為政府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進行制衡和爭取發聲機會。

而這次大選工人黨曾被認爲能取得不錯的成績,是因爲根據統計,這次大選大家更關注的是民生問題。此前YouGov的民調就顯示,約72%受訪者認爲「生活成本」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比起關心宏觀的國家建設,選民們將重點投向了生活成本、商品及服務稅以及外國勞動力造成的競爭上。比如自2023年以來已經兩次上調達到了9%的商品及服務稅(GST)就另許多人覺得難以承受。

這個稅項廣受工人黨和其他反對黨批評和反對,他們指GST的上漲加劇了通貨膨脹。工人黨及其它反對黨的崛起,除了因年輕人的支持和對多元化聲音的强烈需求,還有民眾對日益加重的貧富差距與精英主義的厭惡。根據瑞士銀行的數據,新加坡表面上有著數量衆多的百萬富翁,平均財富在2008到2023年間翻了一倍還多,但中位數財富卻下降了1.8%,也就是説大部分的普通新加坡人甚至還覺得更貧困了。反對黨針對這些痛點,提出了最低工資制度、為被裁員工提供補償的保險制度、增加組屋供應以及大力强調為國會增加不同聲音以制衡執政黨一言堂的必要性,並以這些政策吸引了不少選民。

而爲了將反對黨的威脅降到最低,此次大選執政黨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是突然決定的提名以及投票日,還有僅僅9天的競選活動周期。自從黃循財2024年5月接棒總理一職,外界就一直猜測何時舉行國會大選,大多分析都認爲執政黨會挑選一個有利自己的時機,而2025年財政預算案的通過就是一個好的窗口。黃循財在2月提交的預算案中宣佈了一系列的稅收減免和補貼措施,可以乘選民對PAP好感驟增時舉行選舉,同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反復也讓PAP看到了機會。

2025年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工人黨集會的支持者。攝:Suhaimi Abdullah/AP/達志影像

PAP如何贏回青年選票?

4月15日,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宣佈根據總理黃循財的建議解散國會,將投票日定在5月3日,也就是說各黨僅有兩周左右時間準備,這對於資源和支持都遠遜於PAP的多個反對黨來説略顯倉促。反對黨之一的前進黨主席也批評PAP製造恐慌,稱選民會因爲害怕貿易戰而認爲投給現任政府是最安全的做法。

另一個對執政黨可能有利的是選區的重新劃分。新加坡採取特殊的集選區(GRC)與單選區(SMC)制度,所謂單選區即一名候選人競選與當選,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集選區則比較複雜,是新加坡爲了保證少數族群可以進入國會而將多爲競選人「打包」,整組參加競選並當選。這一制度也引起了批評,認爲執政黨可以將實力強的候選人分散到不同選區,再與影響力弱的候選人進行搭配,將更多的人送入國會。而選區的規劃也至關重要,一般該項事宜由選取範圍檢討委員會負責,大約在大選半年前公佈選區規劃報告,但今年報告到三月中才發表,且許多反對黨活躍且佔優勢的選區被「縮水」或乾脆被拆分消失,引發了爭議與不滿。

爲了贏得年輕人歡心,PAP也竭盡全力用社交媒體進行更有趣的宣傳。在Tiktok上與KOL拍短視頻或者參與播客錄製,平日嚴肅的官員們放下演講稿,端起咖啡或走入廣播電視臺做起實習生。根據8world,本届大選的社媒活動可能比上一屆多出一倍。黃循財還特意在社交媒體發帖,對年輕人與首次投票者說,「我聽到了你們的聲音」,並稱網絡上充斥著的對Z世代的諸如軟弱或缺乏韌性的評論都是不對的。而事實證明,在此次大選結果陸續揭曉時,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援引的專家評論表明年輕選民的投票傾向打破了「年輕人必反對」的刻板印象。

此次大選PAP可謂大獲全勝,不僅支持率回升,還自2001年以來首次有選區獲得了超過80%的選票,且達到這一數字的選區有三個之多。對於工人黨進攻猛烈的榜鵝、淡濱尼和惹蘭加由選區,雖得票率是勝選區中較低的,但也獲得了勝利。工人黨在自己的大本營阿裕尼集選區、盛港集選區和後港單選區中守住了10個席位,但未能在其它新選區中獲得進展。而國會的第三大黨前進黨則戰績不佳,全軍覆沒未能取得席位。

2025年5月4日,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中)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 (PAP) 選舉之夜活動上向支持者致意。攝:Ore Huiying/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爲了保證國會中反對黨聲音的存在,新加坡設立了非選區議員(NCMP)制度,以確保國會中反對黨至少擁有12個議席。非選區議員由得票率最高但未能當選的參選人擔任,而由於本次前進黨在落選數據中也不佔優勢,空餘的兩個非選區議員都將落在工人黨。不過,工人黨黨魁畢丹星目前表示,尚未決定派誰出任。而除民選與非選區議員之外,新加坡國會就只剩下官委議員(NMP),他們由總統根據特別委員會推薦名單任命,但今年四月初時,國會秘書處曾發表文告暫時不會委任新的管委議員。隨著民選議員已塵埃落定,未來只待工人黨最終確定非選區議員,新加坡的第15屆國會便將組建完成,為黃循財領導的新一任政府拉開序幕。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