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 In的中國同行者:向前一步,還是精英俱樂部?

在中國一線城市打拼的女白領,決心實踐美國商界女精英的成功理念,專心改變自己,是否終能改變世界?
大陸

這場講座的主辦方叫做 Lean In Beijing,成立於2013年,其創建精神正來自當時英文版剛出不久的《向前一步》——女性勇敢向前一步,擺脱社會成見,與男性競爭,獲得尊重。邱冬英參加的就是 Lean In Beijing 「導師計劃」的活動之一,這個項目專為即將離開校園的女大學生提供職場指導。

而邱冬英人生中第一次「Lean In」就是向 Lean In Beijing 的聯合創始人陳玉馨搭訕求職。

在邱冬英眼中,陳玉馨「很厲害」:來自新加坡,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從事金融律師行業,先後在倫敦、非洲和中東工作,還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傑出青年(Global Shaper)——雖然年輕,但是當之無愧的女性偶像。

邱冬英記得每場活動結束之後,都有很多人圍着陳玉馨。有一次,她站在那裏等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一個機會插話。「我可以加入你們嗎?」邱冬英問。「OK。歡迎!」陳玉馨答。

「我沒有想到她那麼乾脆地接納了我,」邱冬英回憶。之後,邱冬英以志願者身份為 Lean In Beijing 服務。大學畢業之後,經過短暫的工作調整,她成為了 Lean In China 的一名全職工作人員、陳玉馨的同事和助手。

向上流動的積極註解

Lean In Beijing 最初是自發和偶然形成的。陳玉馨回憶,2013年5月的一個晚上,她和幾位女性朋友約在北京北鑼鼓巷的一間酒吧聚會。這些女孩年齡相仿,分別來自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獨自在北京工作,從事法律、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

身處一個企業雲集、競爭殘酷、適者生存的商業社會,這群女孩中,有的人對事業發展比較困惑,例如不知道怎麼從一家國企跳槽到外企,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的市場價值以及怎樣和 HR 談薪水。還有一位女孩想去美國讀 MBA,但她的家境普通,想找贊助卻不知道有哪些獎學金渠道。除此以外,她們也聊到在茫茫人海中該怎樣尋找人生伴侶……

當時《向前一步》這本書出版剛兩個月,中譯本還未推出。書中寫了不少美國商界女精英的故事,指出商界、乃至整個社會,對女性追求事業進取的負面標籤和壓抑桎梏,鼓勵女性勇敢地與男性同台競爭,爭取自己應得的肯定、讚許、回報和晉升,不要輕易被傳統的「家庭優先」、「女主內」等想法和權力結構阻礙,努力推進職場性別平等。

隨着書的出版,桑德伯格在英文世界炙手可熱。她頻繁走上 TED 等演講舞台,講述自己在知名互聯網企業的職場經歷,併發起公益組織 Leanin.org,目前支持世界各地超過14000個女性互助小組。

英文原版書、在線演講,以及桑德伯格本人耀眼的人生履歷和進取精神,給和陳玉馨一起聚會的女孩們帶來了新鮮有力的指引,為她們在高壓社會中尋求向上流動的提供了一個積極的註解。她們不僅以最快速度接納了「Lean In」理念,並開始在生活中實踐和傳播。

陳玉馨是她們之中擁有更多國際背景且相對成熟的那一個,長年的律師經歷讓她在談判技巧等領域很有發言權。她慷慨地回答了聚會間提出的一些問題,並受到了大家的信任。那可以算作 Lean In Beijing 的第一次聚會,從此她們決定每個月都要見面。

Lean In Beijing 的聯合創始人陳玉馨。
Lean In Beijing 的聯合創始人陳玉馨。

2013年6月底,《向前一步》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9月,桑德伯格來北京宣傳新書,並與 Lean In Beijing 的初創成員初次見面,那也是桑德伯格第一次與美國以外的 Lean In 組織見面。桑德伯格在一次採訪中回憶對這個組織的印象,「她們29歲,被社會稱為『剩女』,因為還沒結婚。而每月一次的聚會,幫助她們定義自己的人生,想要怎樣的事業,想找怎樣的伴侶。」

桑德伯格說自己在那次會面中淚流滿面,因為「一個成長在小農村裏,離我那麼遠的女性,一直被勸說嫁給自己並不想嫁的人。而現在每月一次的聚會,她抵制了那些勸說,並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陳玉馨記得,那一次桑德伯格很興奮地問了她們每一個人的夢想,大家依次回答。其中一個女孩說想要去美國念 MBA,兩年以後,她真的實現了這個夢想。

Lean In Beijing 一直與桑德伯格保持聯繫。在2015年和2016年她到訪中國的旅程中,這些中國姑娘都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偶像。

野心表現得越強烈,就越被周圍鄙視

Lean In Beijing 成立之後,陳玉馨很快感覺到,對 Lean In 組織的潛在需求,絕不僅限於一線都市北京。

2014年,她和其他成員嘗試性地舉辦了一場公開活動,租借了一個私人場地,沒有進行任何宣傳,僅靠朋友的口耳相傳,一下子就來了100多人。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字,2014年,中國大陸有高達73%的女性進入職場,是全球女性就業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同年韓國與印度的數字分別為55%和27%。

在那場活動上,這100多位女性被分成十組,進行隨意討論。然而話題最終集中在三個方面:你對現在的人生階段滿意嗎;你現在在職場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你最需要哪方面的支持。

陳玉馨明顯感受到,這些女性渴求全方位提升自己,從穿着打扮到待人接物,從到溝通技巧到決策能力……而且非常想要少走彎路。

大陸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業機遇,但傳統的性別觀念、角色分工、家庭價值以及長期由男性掌權的社會結構,讓許多女性,尤其是在職場上追求工作、財務和生活獨立的女性,要承受社會偏見和歧視帶來的困擾。

邱冬英記得,面對一個好的機會,如果她展示出野心,就會收到來自外界的敵意,「表現得越強烈」,「就越被周圍人鄙視」,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子。

2017年3月,大陸大型求職招聘網站「智聯招聘」與北京大學社會調查中心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在受訪的55000多名職場女性中,22%認為就業中性別歧視嚴重,比男性高出近8%;25%的受訪女性認為晉升狀況存在嚴重性別歧視,比男性高出7%。

陳玉馨在接受端傳媒採訪時這樣總結中國職場女性存在的普遍問題:沒有自信,缺乏人脈,身邊缺少榜樣。

上述調查也發現,職業規劃不清、缺乏職業指導和幫助、職場需要不斷學習是最多女性指出的「職場挑戰」。對缺乏自信和缺乏人脈的挑戰感受最強的,是21到24歲的未婚女性。

邱冬英有同感。她獨自在北京謀生,「大學同學走到職場上,就慢慢走散了」,「遇到困惑不知道該和誰講」,自然而然地在都市叢林中迷失。

陳玉馨指希望將 Lean In 理念傳遞給更廣泛的女性群體,鼓勵她們追求理想。
陳玉馨指希望將 Lean In 理念傳遞給更廣泛的女性群體,鼓勵她們追求理想。

在這樣的背景和定位下,「鼓勵女性追求她們為自己所定義的成功與幸福」的 Lean In 很快走出北京,在大陸20多個城市,50多所高校中孵化社區,並組成了勵媖中國(Lean In China),一家正式註冊的社會企業。

2016年1月,陳玉馨徹底離開律師行業,全職在勵媖中國工作。

但並非所有年齡層的女性都認為陳玉馨總結的「三無」是最大的職場挑戰。比如上述調查發現,30到39歲的女性認為最大挑戰是職業轉型困難,而40歲以上的女性則認為是持續學習。

而且報告顯示的「生育歧視」和家庭捆綁也不是自信、人脈或榜樣可以輕易解決。在經濟發展放緩和二胎政策開放的背景下,25至34歲,同時處於事業發展黃金期和生育年齡的女性,對就業性別歧視的感受最為明顯;而已婚無子女的女性,則對晉升中的歧視感受最強,她們生育的可能性被企業視為「風險」。

但是,這份報告指出,40%的受訪女性將在職業困境「歸結於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女性認為,造成職業困境的原因是要照顧家庭,導致職場投入減少、失去晉升機會。

女性在一起不應該只聊包包和八卦

在自我、事業和家庭之間,「女性可以擁有一切嗎?」——2017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北京三里屯 SOHO,端傳媒記者參加了一場以此問為主題的勵媖中國的活動。

那裏聚集着上百位參與者,絕大多數都是年輕女孩。她們談吐良好,化着淡粧,拎着輕奢手袋,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英文名。過去,她們被稱作「白領」,現在更常被叫做「城市精英階層」。

一位女孩站起來,談起從未示人的心結:父親病危時,她正在準備一個重要會議,因而錯過了回老家探望的航班,最終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她穿着合體的西服套裝,看起來精練能幹,但聲音飽含愧疚,淚如雨下。數年之後她都無法釋懷,因為本想要在事業上「Lean In」,卻犯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錯誤。

其他女孩紛紛接過話筒,傾訴相似的個人經歷,沒有人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案,大家的意見匯成了一句話:「不要因此而責備自己。」

3月8日的活動一直到深夜才結束。在場的女孩們自發組建了一個微信群,一部分人很快約定在同一周的週末一起吃 brunch(早午餐),將話題繼續下去。這個微信群很活躍,時不時有人在裏面說上幾句,或分享講座資訊和工作機會,互動一直持續到記者發稿時。

陳玉馨對端傳媒記者格外強調「女性互助」(Sisters)和「導師文化」(Mentors)的重要性,稱之為勵媖中國的核心精神。而在勵媖中國的網站上,幾乎所有活動都是互助圈子內部的交流和分享,聚集成員本身的成長,以各種「成功女性」「精英女性」為典範和榜樣,鮮少有面向社會、或關注社會性別權力議題的討論或活動。

「女性在一起不應該只聊包包和八卦,而應該像男人一樣介紹自己在做什麼樣的項目,認識哪些人,」邱冬英說,她加入勵媖中國後相當多的時間都在建立關係網絡(networking)。她認為女性互助,不只是情感支持,更重要的是資源的分享和互換。「這社會上的大多數資源都集中在男性手中,女性更應該去把資源拿出來,資源是越分享越多的。」

而陳玉馨覺得,在當今中國企業中擔任中高層職位的女性是「第一代真正具有國際視野的女性」,應該「充分利用她們的知識和經驗來塑造下一代中國職業女性」,並因此發起針對女大學生群體的「導師計劃」,也就是曾讓邱冬英「找到組織」、「改變自己」的那個活動。

導師有男有女,活動往往會涉及非常具體的問題:如何經歷職場中的妒忌和事與願違;怎樣在會議中避免「男式打斷」;MBA 該去國外讀還是國內讀……在每一次活動中,除了導師的演講,還會以小組形式供參與者和導師交流,並預留社交時間,用來進行資源的分享與互換。

一位名為「Tian」的成員回憶,這些活動對她最直接的幫助是她「拿到了近5萬元的補償金」。原先供職公司的北京分部要撤離,她在同期找到了滿意的新工作,卻不知如何處理過渡期的合約細節和賠償條款。在 Lean In 其他成員的建議下,她決定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東西」,和新、老公司的老闆談判。最終,她一邊處理老公司的收尾工作,一邊開展新工作,並拿到了屬於自己的賠償金。

「這不是告訴你去怎麼做。不是直接告訴你三十歲前不要結婚,不是讓你明天就去做 CEO,」陳玉馨解釋,「而是把我的經驗分享給你,讓你有一個參考。」她同時強調,勵媖中國不會向導師支付費用。

Lean In 過去舉辦的論壇上。
Lean In 過去舉辦的論壇上。

這是一個女性精英俱樂部嗎?

在北京 CBD 的一家五星級酒店的餐廳裏,端傳媒記者與陳玉馨聊起了某化粧品牌的廣告短片《她最後去了相親角》。

那條短片裏,幾位被稱為「剩女」的上海白領女性勇敢接受單身的現狀,告訴家人她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即便不結婚,也可以過得很幸福。批評的聲音指出,這些女性之所以能獲得家人和社會的理解,是緣於她們的階級,而非她們的性別。

短片中的女性從三四線城市或鄉村而來,在上海紮根並獲得事業成就,完成了階級跨越。因此有評論稱,「女性只有和城市、富裕、精英等等這些高級階級詞語共生時,她們才有選擇的權利。」

那麼,勵媖中國是不是女性精英俱樂部?

打開勵媖中國的頁面,細看講者和導師的履歷,或是企業高管,或是成功的創業者,或擁有頂尖商學院學位。幾位聯合創始人中,有人是一路名校畢業的高級專業人士,有人是出身名門望族的名媛高管。

但在中國,大多數女性沒有機會接受精英教育,生活在傳統父權體系之中,揹負着社會給她們的限制和要求,甚至掙扎在社會底層的泥沼當中。她們應該如何 Lean In?或者說,在中國的文化和制度制約之下,僅聚焦女性本身,號召女性克服內在障礙,而鮮少直接呼籲改變社會政策或推動法律進程,究竟能不能算是 Lean In?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陳玉馨回答,「或許我來自新加坡,另一個女孩來自中國農村,但我們志同道合不是因為我們的背景,而是我們的共同點——上進心。」

陳玉馨否認勵媖中國只服務精英,她亦不想設立門檻,但目前她們的受眾確實以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女性和女大學生為主。但她希望以「先富帶動後富」的方式將 Lean In 理念傳遞給更廣泛的女性群體,鼓勵她們追求自己的理想,無論這個理想是做職場女強人,還是家庭主婦。

「改變社會,就要先改變自己,」陳玉馨說,「如果你向前一步,別人會跟着你向前一步,慢慢形成一種效應。」

如果你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