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俄烏戰爭三週年,21世紀的下一場戰爭也將是這樣嗎?

曾幾何時,人們預計烏克蘭會很快戰敗,也有人預言俄羅斯會輕易崩潰。這些劇本都沒有發生。
2024年11月30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舉行的葬禮上,一名男子向烏克蘭軍官 Pavlo Vedybida 致以最後的敬意。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國際 政治 戰爭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軍隊越過邊境,從多個方向向烏克蘭發起全面戰爭,揭開21世紀至今最大規模戰爭的序幕。

時至今日三年過去,從俄軍初期的「閃擊」,到烏克蘭收復大片失地,再到「大反攻」受阻,俄軍重新進攻,前線拉鋸,然後是烏克蘭進軍庫爾斯克,俄軍在東線再次節節前進⋯⋯

烏克蘭戰爭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戰爭?不同的分析有著不同的答案。一些人認為,這場戰爭更像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雙方在泥濘的戰壕裡對峙、一寸一寸爭奪土地的控制權;亦有人認為這場戰爭已經是無人機的天下,傳統的裝甲戰車已經不再有用⋯⋯

但可以確定的是,俄烏戰爭是二戰後至今人類投入最多,最激烈的戰爭之一。在數千公里的戰線上,俄羅斯一方傾巢投入蘇聯時代的儲備;烏克蘭一方則幾乎消耗著北約全部的軍工生產能力。

曾幾何時,人們預計烏克蘭會很快戰敗,也有人預言俄羅斯會輕易崩潰。這些劇本都沒有發生。這場戰爭正在教育我們、提醒我們:戰爭和政治、和國家、和具體的人的關係,或許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能輕言預測。

時間進入2025年,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美國對烏克蘭的政策急遽逆轉。就在週末的2月22日,特朗普又稱和俄羅斯之間很有希望達成協議,他還激烈批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揚言讓烏克蘭歸還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款項。

特朗普宣稱,俄烏戰爭已經「死了太多人」,是時候停下來。戰火會否真的停止?

又或者,俄烏戰爭是否已經向我們展示:21世紀接下來的戰爭都會長成什麼樣貌?

我們整理了如下影像,帶大家回顧全面戰爭三年來,世界陷入的這場螺旋。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基輔,俄羅斯武裝部隊發動進攻襲擊後,大量基輔的居民駕車離開。攝:Pierre Crom/Getty Images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俄羅斯發動的一輪空襲擊中當地民居造成死傷,一名男子在一具遺體旁哀悼。攝:Wolfgang Schwan/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名被拘留的示威者坐在一輛警車上,舉著「禁止戰爭!」的反戰標語。 攝:Dmitri Lovetsky/AP/達志影像
2022年2月24日,一位女士在烏克蘭基輔的火車站等待候離開,神情焦慮。攝:Emilio Morenatti/AP/達志影像
2022年2月25日,烏克蘭首都基輔,俄羅斯發射炮彈擊中民居,一名女子激動走避。攝:Emilio Morenatti/AP/達志影像
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難民在波蘭梅迪卡(Medica)過境點重聚時相擁而泣。攝:Visar Kryeziu/AP/達志影像
2022年2月27日,烏克蘭西部的利維夫,乘客等待開往波蘭的火車。攝:Bernat Armangue/AP/達志影像
2022年2月28日,墨西哥墨西哥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人和支持者在俄羅斯大使館外舉行反戰抗議活動。攝:Luis Cortes/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日托米爾,隨著俄羅斯繼續入侵烏克蘭,一名平民訓練投擲燃燒彈來保衛這座城市。攝:Viacheslav Ratynskyi/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伊爾平郊區,一名烏克蘭士兵從鐵路上回來,經過俄羅斯士兵的屍體,在那裏曾與俄軍發生激戰。攝:Marcus Yam / Los Angeles Times
2022年3月1日,烏克蘭首都基輔南部城鎮瓦西里基夫(Vasylkiv),一名士兵在一座被炮擊炸燬的住宅前抱起一直流浪貓。攝:Justin Yau/Sipa via 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4日,烏克蘭利沃夫國家博物館,職員把一幅大型聖幛搬到安全的地方。攝:Bernat Armangue/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4日,烏克蘭伊爾平 ,Oleg 等待登上疏散列車前﹐在火車站圍欄與妻子 Yana 吻別。攝: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2022年3月5日,波蘭城市斯瓦夫庫夫(Slawkow),逃離烏克蘭的難民在火車總站專車前往全國各地的難民收容中心。攝:Grzegorz Celejewski/Agencja Wyborcza.pl via 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3月5日,烏克蘭人聚集在一座被毀壞的橋下,試圖越過烏克蘭基輔郊區的伊爾平河 (Irpin' River)逃難。攝:Emilio Morenatti/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近郊小鎮伊爾平,撤離中的市民慌忙走避突如其來的俄軍炮彈襲擊。攝:Emin Sansar/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2022年3月8日,烏克蘭首都基輔西部城市伊爾平(Irpin),一名男子站在一座炸燬的橋上。攝:Felipe Dana/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9日,俄烏戰爭期間,烏克蘭救援人員從一家遭俄羅斯軍隊砲擊的婦產醫院內運送一名受傷的孕婦。孕婦的名字叫Iryna Kalinina,嬰兒最終難產,Iryna Kalinina亦在半小時後離世。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11日,俄羅斯軍隊坦克在烏克蘭馬里烏波爾向 Mytropolytska 街 110 號的一棟公寓樓開火後發生爆炸。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12日,烏克蘭利沃夫,一對母子在等待登上前往波蘭的火車時睡著。攝:Dan Kitwood/Getty Images
2022年3月21日,俄羅斯砲擊烏克蘭米科萊夫,公墓瀰漫濃煙。攝:Salwan Georges/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3月25日,烏克蘭哈爾科夫,俄羅斯對當地發動襲擊後,一名男子帶著物品從燃燒的商店中奔跑出來。攝:Felipe Dana/AP/達志影像
2022年3月29日,烏克蘭基輔,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志願者們以沙包堆疊保護雕像。攝:Maxym Marusenk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4月18日,Victor Gubarev在當地購買麵包時喪生,女兒Yana Bachek在父親遺體旁痛哭,伴侶Yevgeniy Vlasenko及母親Lyubov在旁安慰。攝:Alkis Konstantinidis/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4月2日,烏克蘭布查一名女士的屍體躺在街上。攝:Zohra Bensemra/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4月3日,烏克蘭敖德薩遭到砲擊後,一名男子背後有黑色的濃煙升起。攝:Petros Giannakouris/AP/達志影像
2022年4月4日,烏克蘭,戰爭中受破壞的馬里烏波爾戲劇院內景。攝:Alexei Alexandrov/AP/達志影像
2022年4月5日,烏克蘭布查 (Bucha) 的一所房屋內,一隻狗站在一名老年婦女的屍體旁。攝:Felipe Dana/AP/達志影像
2022年4月16日,烏克蘭基輔郊區 Mykulychi 公墓舉行的葬禮上,70 歲的 Nadiya Trubchaninova 跪在她 48 歲兒子遺體的棺材旁哭泣。攝:Rodrigo Abd/AP/達志影像
2022年4月30日,一名婦女在基輔乞求施捨喂她的狗。攝:Emilio Morenatti/AP/達志影像
2022年5月2日,烏克蘭城市扎波羅熱,烏克蘭士兵Hryhorii與相隔一年沒見面的妻子Oksana擁吻。她剛逃離俄軍佔據的頓涅茨克地區,鄰近馬里烏波爾的一個小鎮,抵達扎波羅熱市的一個難民集合點。 攝: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2022年6月10日,從烏克蘭東部城市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看到北頓涅茨克市(Severodonetsk)冒起濃煙。攝:Marcus Yam / 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5月31日,烏克蘭基輔近郊,一名男孩在仰望被俄軍炮彈炸燬的住宅大廈。攝:Natacha Pisarenko/AP/達志影像
2022年5月16日,哈爾科夫,烏克蘭軍人在地下室撫摸一隻貓。攝:Bernat Armangue/AP/達志影像
2022年7月7日,烏克蘭哈爾科夫,一名男子坐在一名女子的遺體旁哭泣。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2年8月19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清晨遭俄羅斯砲擊後,一名工作人員在克拉馬托爾斯克技術與設計學院清理內部。攝:David Goldman/AP/達志影像
2022年8月24日,人們在烏克蘭基輔市中心的被毀壞的俄羅斯軍車周圍走來走去。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2年8月31日,烏克蘭布查,26 歲的Anastasia Ohrimenko在棺材旁邊哭泣,她的丈夫Yury Styglyuk是一名烏克蘭軍人,在頓涅茨克 (Donetsk) 的馬林卡 (Maryinka) 的一場戰鬥中陣亡。攝:Emilio Morenatti/AP/達志影像
2022年9月21日,烏克蘭哈爾科夫,67歲昆蟲學家Yurii Voitenko在海豚館內與一隻海豚玩耍。魚缸旁堆滿沙包,以防戰爭造成損毀。攝:Leo Correa/AP/達志影像
2022年9月21日,俄羅斯莫斯科,反對派示威者抗議總統普京下令徵召30萬預備役,警察在一次未經批准的集會上拘捕一名男子。攝: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11月22日,烏克蘭赫爾松,數名醫院員工在停了電的醫院嬰兒病房內照顧幼嬰。攝:Bernat Armangue/AP/達志影像
2023年1月2日,烏克蘭揚皮爾,「黑色鬱金香」人道主義任務中,37歲的Oleksii Lukov在挖掘一名陣亡烏克蘭士兵的遺體,若任務挖掘到俄羅斯士兵的遺體,將與俄方換回烏克蘭士兵的遺體送回其家人。攝:Clodagh Kilcoyne/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1月14日,烏克蘭哈爾科夫,一架損毀的坦克在森林中被雪覆蓋。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3年2月3日,烏克蘭基輔Kachalka戶外健身館,正在進行重量鍛鍊的一名男子。攝:Daniel Cole
2023年2月8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州,一名烏克蘭士兵在前線吸菸。攝:Yevhenii Zavhorodnii/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2月16日,烏克蘭哈爾科夫,一名女子在一個陣亡士兵墓地中走過。攝:Vadim Ghirda/AP/達志影像
2023年3月2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州恰西夫亞爾(Chasiv Yar),俄羅斯詩人Maxim Gorky的雕像被損毀。攝:Lisi Niesner/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3月8日,烏克蘭巴赫穆特,一名烏軍士兵坐在坦克車上抽菸。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3年3月10日,烏克蘭基輔聖麥克大教堂,總統澤連斯基出席了代號「達文西」的烏克蘭軍官Dmytro Kotsiubaylo的葬禮。 攝:Thibault Camus/AP/達志影像
2023年3月14日,烏克蘭基輔,在嘉許參軍烏克蘭戰士的志工日,人民來到陣亡將士紀念牆,向陣亡的烏克蘭士兵致敬。攝:Gleb Garanich/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4月26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與俄羅斯軍隊發生最激烈戰鬥的巴赫穆特,一座建築物冒出濃煙。攝:Libkos/AP/達志影像
2023年5月29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向頓涅茨克地區 Bakhmut 附近前線的俄羅斯陣地發射迫擊砲,士兵於發射一刻摀住耳朵。攝:Efrem Lukatsky/AP/達志影像
2023年6月29日,烏克蘭頓涅茨克的一場婚禮,代號Nikita和Polka的志願軍醫身穿民族服裝接吻。攝:Libkos/AP/達志影像
2023年7月10日,烏克蘭基輔,一名女士在醫院擁抱她的丈夫。攝:Libkos/AP/達志影像
2023年7月27日,烏克蘭基輔波迪爾的一次拍攝,一名女子手持鮮花走過。攝:Jae C. Hong/AP/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1日,烏克蘭赫爾松地區一個村莊的廢棄導彈碎片上,出現一道彩虹。攝:Oleg Petrasyuk/EPA/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22日,烏克蘭基輔下雪,烏克蘭的祖國紀念碑及新的烏克蘭國徽盾牌。攝:Kostya Liberov/Libkos/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24日,烏克蘭尼任(Nizhyn),原定上年被俄羅斯軍隊處決的軍人Oleksandr Matsievskyi把制服外套披在自己睡房的床上。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25日,烏克蘭尼任(Nizhyn),33歲的烏克蘭士兵Oleksandr Revtiukh在今年戰爭的多次地雷爆炸中失去左臂和大部分左腿,第一次回到家鄉休息,和朋友去洗桑拿後賣弄他的拳擊招式。 「想像你是個沒手沒腳的初生嬰兒,有些事你以前就知道,但除此之外,你將重新了解這個世界。」他續說出座右銘:「不要害怕犯錯,總有條路能穿過荊棘抵達星空。」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月2日,烏克蘭基輔,一名消防員在俄羅斯飛彈襲擊後的火災現場工作。攝:Yevhen Kotenko/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月17日,烏克蘭切爾尼戈夫地區,烏克蘭士兵在白俄羅斯邊境參加反破壞模擬演習,期間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攻擊。攝:Gleb Garanich/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2月12日,烏克蘭基輔的公寓裏,妻子和兩名孩子等待爸爸、丈夫回來。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4年2月14日,一名烏克蘭軍人手舉Diana Savita Wagner的肖像,她是一名德國戰地軍醫,為志願者加入了烏克蘭軍隊,於俄羅斯攻擊烏克蘭期間被俄羅斯軍隊殺害。攝:Valentyn Ogirenko/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3月31日,烏克蘭扎波羅熱, 步槍訓練中心為平民舉辦了免費射擊課程,女士們練習射擊步槍。 攝:Elena Tita/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6月17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前線,烏克蘭軍人正在觀看歐洲足球錦標賽(Euro 2024),國家隊對陣羅馬尼亞的賽事。攝:Alina Smutko/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7月8日,烏克蘭基輔,Okhmatdyt 兒童醫院被俄羅斯飛彈襲擊後的現場。攝:Alex Babenko/AP/達志影像
2024年8月31日,烏克蘭頓涅茨克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烏克蘭第25空降旅的一名士兵在前線發射了一台作戰無人機。攝: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Serhii Nuzhnenko via 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9月24日,烏克蘭德魯日基夫卡,當地居民聚集在一片著火的田地附近。攝:Pierre Crom/Getty Images
2024年10月4日,烏克蘭車尼希夫博布羅維察(Bobrovytsia),一名女士在烏克蘭亞速團士兵Ihor Kusochek的葬禮上哭泣。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4年10月8日,烏克蘭基輔,一幅由烏克蘭街頭藝術家Eugene Gladenko描繪,在俄羅斯襲擊中陣亡的烏克蘭士兵Maksym Bordus的壁畫前,一名婦女正在喂飼白鴿。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11月19日,烏克蘭基輔的「祖國」紀念碑前,軍校學員正在點燭紀念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第1000天。
2024年12月6日,烏克蘭伊久姆(Izium),聖尼古拉斯節慶期間,孩子伸手觸摸肥皂泡。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2024年12月18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居民瓦倫蒂娜 (Valentyna) 在前線附近的波克羅夫斯克鎮,抱起貓神情哀傷。攝:Alina Smutko/Reuters/達志影像
2025年1月1日,烏克蘭基輔一棟居民樓在俄羅斯無人機襲擊中受損,煙霧瀰漫在城市上空。攝:Valentyn Ogirenko/Reuters/達志影像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