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經濟清單:只因呼吸是生存的剛需

在霧霾終結,或你買下一張逃離的單程機票之前,這張清單會不斷生長,直到覆蓋你生活中所有會與空氣接觸的部分。
大陸 污染

霧霾肆虐的中國,人類與霧霾的貼身肉搏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戰。抵禦的方式層層升級,以防霾為目的的購物清單越拉越長。最後你才發現,原來終極方法只有一個,逃離霾都。

台灣男演員彭于晏在微博上貼出戴口罩的照片。
台灣男演員彭于晏在微博上貼出戴口罩的照片。

3M口罩

「霧有毒,戴口罩!」2011年,台灣男演員彭于晏的粉絲在微博上這樣提醒他。在霧霾壓城的中國大陸,口罩早已成為必備單品,當中最受推崇的是3M口罩。

3M是美國一家老牌的工業材料公司,生產工業用的防塵口罩已有半個世紀,在霧霾肆虐的21世紀中國,意外地成為民用爆款。以往,3M口罩零售銷售佔整體的20%,工業銷售佔80%,但從2013年開始,零售的需求達到工業銷量的幾倍。淘寶上假貨氾濫,3M緊急調動了全球的口罩庫存送往中國。根據淘寶給出的數據,2016年,霧霾高發期,3M單日銷售就突破15萬。

霧霾拉動了一個小眾行業,直接造了經濟學上的新詞——「口罩經濟」。2013年前,國內生產口罩的廠家只有500家,2016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全年生產6億只口罩。口罩需求飆升,生產者的行業規範卻還來不及創建,據悉,大陸全國批准生產「一次性使用口罩」的生產廠家為128家,而網絡上在售口罩品種不下1000種。

根據淘寶給出的數據,2016年,霧霾高發期,3M單日銷售就突破15萬。
根據淘寶給出的數據,2016年,霧霾高發期,3M單日銷售就突破15萬。

中南海專用空氣淨化器

至少自2010年以來,空氣淨化器已逐步成為中國不少城鎮家庭的「標配」(註:標準配置)。目前內地市場上,國產與進口空淨器「百花齊放」,價錢從幾千到數萬不等,2016年的產能已高達2000萬台。

一篇寫於2011年的舊聞《空氣也特供?遠大空氣淨化機成功案例—中南海篇》在2017年年初又火了一遍,文中寫道,「遠大淨化機為國家領導人創造了健康,清新的辦公環境,是百姓之福。」這一次,網民群情激奮,但實際上,文章只是揭示了一個6年前就存在的真相,「同呼吸共命運」並非現實,「霧霾面前並非人人平等。」

遠大空氣淨化機網站。
遠大空氣淨化機網站。

防霾飲食

除了外用還有內服。打開微信朋友圈,每天都可以刷出不少「防霾食譜」,比如「雪梨燉百合清肺」「銀耳蓮子羹潤肺」「鴨血和豬血清肺」……

枇杷花、羅漢果、桐桔梗、何首烏、茉莉花等各種保健類茶品都被打上了「PM2.5剋星」的稱號。

另一類崛起的是防霾功能飲料,聽上去和運動功能飲料一樣。比如有一款產品就叫做「梨來霧散」,配料是燉梨加草本。

但北京營養源研究所測評部主任嶽宏在接受媒體有關查詢時表示,呼吸道和食道是兩條完全不重合的途徑,想用某種食物來清除呼吸進去的微塵並不科學,但PM2.5進入人體之後會引起氧化應激水平和炎症反應水平升高,所以可以多攝入一些有利於降低炎症反應和提升免疫力的營養成分。

一款名為梨來霧散的防霾功能飲料。
一款名為梨來霧散的防霾功能飲料。

眼藥水和噴霧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在街上牽着你的手,卻看不見你的臉。」眼藥水不能防霧霾,也給不了你湛藍的世界,事實上它只能防止眼睛乾澀和發炎。

還有一款產品:防PM2.5噴霧,它是這麼宣傳的:一日一次、只需要輕噴於面部、頭髮,即可阻止病毒、PM2.5、花粉附着於身上、侵入耳、口、鼻。這真的有效嗎?

防PM2.5噴霧。
防PM2.5噴霧。

移動肺寶

你一定見過類似「移動肺寶」的設備,可能在講生化危機的電影裏。但不幸的是,如果你生活在「十面霾伏」的中國,它將在你的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

「移動肺寶」是一台可以別在身上——通常是上臂外側的小型空氣淨化器,一條長管子將其與面罩相連,構成一套輕便可穿戴的呼吸機。

「移動肺寶」的廣告圖片簡直就是未來的某種意象,在跑步、在堵車、在逛街、在睡覺,你無時無刻不戴著它。它告訴你,未來,我們24小時,都需要呼吸機。

移動肺寶銷售頁面。
移動肺寶銷售頁面。

躲霾之旅

和霧霾抗爭了五六年間,最終大部分人都會發現,霧霾,防不勝防。要徹底擺脱被「霾葬」的命運,只剩一個終極選擇,逃離霾都。不少旅行社開通了「躲霾遊」和「洗肺遊」。一路向南,去海南;一路向山,去高海拔的山上吸氧。有人還製作了一份《全球躲霾地攻略》。在廣西北海甚至還形成了一項旅遊產業,開設住宿餐飲一條龍服務,供老人和小孩寒假躲霾。

各式躲霾之旅行程。
各式躲霾之旅行程。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好吧,这是篇大陆网文,估计只有大陆人才懂得的幽默。

  2. 業配文哦⋯⋯

  3. 或許可以誘導一部分產業(特別是各種學生與院校),往東北遷移。 而且總覺得這樣的狀況,其實有固定軌道的大眾運輸,應該會比一般車輛安全一點,或許值得出台7層環的捷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