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動蕩時代中,我們還需要「制度決定論」嗎? ——評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包容性制度對一個國家的根本性意義,也許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更加明顯。
2024年10月14日,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教授James Robinson獲悉自己獲得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後,會見大學的同事、學生和媒體。攝:Scott Olson/Getty Images
國際 大陸 政治

2024年10月14日一大早,我就被同事滿是興奮的短信吵醒:「我們系也接待過諾獎得主啦!」打開新聞,發現202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和James Robinson(下簡稱AJR)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理解制度如何促進繁榮方面的貢獻。去年春天,James Robinson造訪了我任教的南方小城教堂山。系裏舉辦的政治學方法討論班,請他來講最近關於伊斯蘭世界政治制度的研究。此前雖看過不少他線上的演講,真人卻始終未曾謀面。身着灰衣的他出現在電梯口的瞬間,竟讓人恍然有亦真亦幻之感。過去十餘年中,關於三位新晉諾獎得主的種種回憶,不由涌上心頭。

制度、地理,還是人力資本?

我第一次聽到 AJR的名字,是2011年,在北京大學汪丁丁老師的新政治經濟學課堂上。彼時我剛從數學系轉入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念碩士,對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都充滿好奇。第一節課,丁丁老師便提及,美國經濟學界當下最為重要的一場論戰,便是AJR三人跟哈佛大學的Shleifer和Glaeser之間,關於何種因素決定了長期經濟發展的探討。

AJR上承North以降的制度經濟學傳統,認為對當權者的制約和對產權的保護乃是繁榮的根源。這種觀點自然不算新奇,但如何證明制度和發展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卻是讓經濟學家束手無策的難題。畢竟Lipset早就斷言,富裕的國家更有可能採用民主制度來調節社會分歧。而各種混淆變數的存在,也讓分離出制度因素的作用變得充滿挑戰。

AJR的天才之處,是將當時剛發軔於勞動經濟學的「可信性革命(Credibility Revolution)」引入了政治經濟學領域。他們在2001年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的名篇中提出,前殖民地國家今天的政治體制,往往是從昔日的殖民宗主繼承而來。而殖民者在到達一片土地之後,選擇建立怎樣的制度,則在很大程度上由當地的自然環境決定。若是氣候溫和適宜定居,他們會傾向於在此建設家園,並向母國借鑒較為包容的政治制度;反之,若瘴癘肆虐生存不易,他們則會依賴代理人開展攫取性的統治,以最大化地侵吞當地資源。

2024年10月14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新聞發布會上,大會宣布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攝:Tom Little/Reuters/達志影像

如果我們認為,歷史上自然環境對殖民者的友好程度,只決定一國的政體包容與否,而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無關;那麼,至少在前殖民地國家之間,人均收入的差別就可以完全歸結於制度的不同。 Robinson在採訪中提到,Acemoglu曾在MIT與2021年諾獎得主Angrist共同教授勞動經濟學課程,並從他那裡學到了利用「自然實驗」,即社會中演進過程中出現的隨機分組,來識別因果關係的技巧。

但是,假設自然環境跟經濟發展無關,顯然跟Diamond在名著《槍炮、細菌與鋼鐵》中論述的「地理決定論」相悖。於是,他們三人繼而於2004年在《經濟學季刊》發文,指出了所謂「命運逆轉」的現象,即很多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如北美大陸,在歷史上並未出現高度發達的文明,直到大航海時代才後來居上。而中南美地區雖有過印加和阿茲特克這樣的大帝國,在近代卻被北美遠遠拋在身後。這正說明,地理的作用遠不如制度顯著。

在2005年的論文中,他們進一步用這套理論解釋了歐洲各國在大航海時代的發展差異,並發現初始制度較為包容的國家,商人階層能從跨大西洋貿易中獲利更多,從而帶動本國之後的經濟繁榮。在AJR引領的風潮下,用歷史數據檢驗經濟理論成為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

當然,反對AJR的聲音也始終存在。有學者指出,他們2001年的文章用殖民者的死亡率來近似自然環境的宜居程度。但是,死亡率數據來源各異,未必能夠直接比較,而且他們的分析過程有挑選數據的嫌疑。更有力的挑戰來自Shleifer和Glaeser。在他們二人看來,殖民者帶去新世界的,不僅僅是母國的政治制度,還有自身的人力資本。這兩種機制始終同時存在,讓我們無法分辨出制度的影響。

作為回應,Acemoglu和Robinson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完成了一系列工作。首先,他們進行了大量案例和國別研究,在塞拉利昂、博茨瓦納和大革命之後的德意志地區分別驗證了制度的重要性。這些研究最終凝結成了2013年的著作《為什麼國家會失敗》,他們在其中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概念,並將其運用於理解歷史上多個國家的發展軌跡。包容性制度下,權力由社會各階層共用,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因此普通民眾有更強的激勵進行創新和投資,經濟繁榮隨之而來。其次,他們收集了更為詳盡的時間序列數據,以期提供更為堅實的統計證據。於2008和2019年發表的兩篇論文中,他們基於跨國分析,斷言高收入未必會帶來民主化,但民主化的確會促進經濟增長。

那些年裡,儘管AJR三人在大洋彼岸風頭正勁,遙遠東方的社會科學學者們,對他們的理論卻並不十分感冒。按照AJR的預測,經濟增長在中國這樣一個攫取性政體中應該難以持續,但事實卻顯然並非如此。那麼,現有理論裏到底還缺失了什麼因素?是產業政策?社會結構?還是文化傳統?懷揣著這一疑問,我走上了赴美求學的道路。

2024年10月14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 (MIT) 經濟學教授 Daron Acemoglu 出席於雅典舉行的會議。攝:Alkis Konstantinidis/Reuters/達志影像

可置信的承諾和民主轉型

我的第一站,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經濟系。這裡的學術氛圍和我預料的不同,系裡大部分人都在研究產業組織、巨集觀經濟和勞動教育這些經典問題,對政治經濟學感興趣的則寥寥無幾。當我興奮地提起AJR的論文時,已經讀到博士四年級的室友一臉茫然,表示從未聽過這幾個人的名字。

心灰意冷之下,我開始探索其他的可能性。經師兄的推薦,我去隔壁政治系選修了Scott Gehlbach教授主講的政治學形式理論(formal theory)。沒想到,在那門課上,我竟又一次與AJR重逢。Scott專攻東歐政治,所著教材中用了一整章來總結Acemoglu和Robinson關於政治轉型的理論研究。那時我才明白,之前讀過的實證文章,背後有著更深刻的關懷。 二人最初的興趣,是解釋所謂「第一波民主化」為何發生,何以成功。

在經典的唯物史觀看來,民主制度是新興資產階級同地產貴族進行利益鬥爭之後達成的妥協。 Acemoglu和Robinson則問道:如果只是事關利益,那為什麼統治者不試圖通過再分配來解決爭端,反而要允許政治制度的改變?二人指出,威權制度的核心問題,是統治者無法做出可置信的承諾。面對革命的威脅,他們當然有激勵做出讓步。但只要革命者輕信他們許下的諾言,放下武器,清洗便會隨之而來。而民主制度一旦建立,就讓整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均衡,各方都更願意藉由選票來實現利益分配,不會輕易訴諸武力。新興階層藉以動員民眾的「實際權力」也由此被轉化為受制度保護的「法定權力」。

作為經濟增長領域的專家,Acemoglu率先將「理性預期」的思想引入了轉型研究。他們理論中刻畫的各方勢力不再只關注當前收益,還會將未來的各種可能性納入考量。民主制度下,各方的預期收益都更為穩定,因此即使是統治階層也願意讓渡一部分當下所得,以換取革命浪潮的徹底平息。相比之下,威權政治中,博弈的結果完全由實際權力決定。即使各方都有妥協的意願,也因為缺乏可置信的承諾,而只能不斷爭鬥,至死方休。基於以上邏輯,Acemoglu在2003年作出了著名論斷:「政治裏沒有科斯定理」,也就是無法通過談判讓社會達到有效率的均衡狀態。

2006年,Acemoglu和Robinson將數篇論文中的見解集結成書,題為《民主和獨裁的經濟起源》,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技術進步導致新興階層崛起,改變了實際權力的分佈。他們在革命風潮湧起,「機遇之窗」打開的時候,會逼迫統治者讓渡法定權力,推動政治轉型,以鞏固自身在新政權下的地位。這樣,一國的政治制度就變得更加包容,更有利於長期的經濟繁榮。

根據他們的預測,一個社會在不平等程度加劇時,更有可能爆發民主化運動。但現實顯然遠比這更為複雜。新世紀的前二十年裡,俄羅斯的寡頭們紙醉金迷未曾停歇,中國的權貴階層距離普通民眾也日漸遙遠。然而,民主的曙光卻始終未見蹤影。革命之火雖然席捲了阿拉伯世界,新的社會均衡卻未能形成,經濟增長率也並未跟先前有太大差別。美國主導的制度建設並未讓阿富汗和伊拉克煥然一新,2008年的金融危機反而暴露了西方國家內部的諸多缺陷。包容性制度,也許並不是萬能良藥。

2024年10月14日,華盛頓,經濟學家Simon Johnson在家中與他的狗合影留念。 攝:Ben Curtis/Ap/達志影像

超越制度決定論?

再後來,我轉到紐約大學攻讀政治系博士。 不久就聽說,Robinson跳槽去了芝加哥大學,從此他跟Acemoglu的合作不再像先前那般頻繁。這段時間,Acemoglu和兩位博弈理論家Egorov和Sonin一道,將政治學中經典的執政聯盟理論推廣到了動態情況,試圖從人才選拔的角度解釋制度和發展之間的關係。

在他們看來,威權統治者最大的擔憂,是新鮮血液的湧入會永久打破聯盟原有的力量平衡。新勢力本身也許不足為懼,但他們會跟聯盟中其他成員合作,換取更多自己人在政府中任職,最終導致舊制度徹底垮臺。因此,即便知道身邊都是庸才,統治者也未必有選賢任能的動機,以防止自己將來地位不穩。在一個不能人盡其才的社會,經濟發展自然也受到諸多阻礙。

這一次,中國似乎又成為了反例。2012年之前,中國政府建立了一套不同於民主制度,卻又看上去運轉良好的政治體系,最高領導層的定期更換和地方官員的唯才是舉,帶來了持續三十餘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模式」的特殊性乃至優越性一時間甚囂塵上。轉型研究不再時興。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威權政權政體的韌性,或是民主政治的衰敗作為課題。Acemoglu的新作雖然仍在頂刊發表,卻未能引起如之前一般的關注。再往後,他的研究逐漸轉向社交網路和人工智慧。

2023年,他和Simon Johnson合寫了新書《權力與進步》,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闡述為什麼技術進步並不總是帶來繁榮和幸福。他們的觀點是,制度安排決定了新的技術是否能夠惠及普羅大眾。只有包容性的制度,才能防止技術被統治者壟斷,抑或是成為維系統治的幫兇。而包容性制度的維持,需要更加平等導向的政策制定,和公民社會的廣泛參與。

與此同時,Robinson在芝加哥繼續推進著他們之前的實證工作,但視野愈發全球化,也更加強調非制度因素的作用。在非洲,他跟同事們一起研究了剛果歷史上的庫巴古國,發現中央集權國家的存在推動了族群融合,但也培養出了鑽制度空子的社會風氣。在巴基斯坦,他通過實驗證明,信息公開可以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降低他們對非政府組織的依賴。在英國,他檢驗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如何削弱了天主教會的力量,進而促進了農業發展。跟伊朗學者一起,他探討了伊斯蘭教法如何對統治者的權力產生限制。

不過,Acemoglu和Robinson並未忘記他們學術之旅的起點。2022年,他們在時隔多年後合作了一本新書,題為《自由的窄廊》,其中總結了兩人近年來的思想歷程,並明確地將「公民社會」納入到了制度決定論的理論框架之中。他們認為,無論是保障自由還是實現發展,都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力量達到微妙的平衡。國家能力過強通向暴政,過弱則難以維繫政府的權威,引發秩序的崩潰。通向美好社會之路,只是一條狹窄的走廊。威權政體之下,國家和社會也許能在短時間內互相制衡,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但最終,當權者繼續執政的慾望會壓倒一切,讓他們鉗制不同聲音和任何的潛在挑戰者,親手摧毀發展所必需的脆弱基礎。

2024年10月14日,芝加哥,芝加哥大學教授James Robinson 獲悉自己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會見媒體、同事和學生。攝:Scott Olson/Getty Images

回到制度決定論?

我已經不太回憶得起Robinson那天演講的細節,只記得結束之後,聽眾紛紛排隊上前跟他合影留念。 想來像我一樣,讀著AJR一路走來的社會科學家不在少數。因為系裡下午還有其他活動,我幸運地獲得了陪他午飯的機會。終於,我得以當面向他問出埋藏在心中許久的那些問題。

我問Jim你跟Daron是怎麼認識的?他說我當年在LSE面試,作報告的時候台下第一排坐著兩個博士生不斷發問,後來知道他們一個叫Daron Acemoglu一個叫Thomas Piketty。我說你怎麼變成了一個政治學家?他說我第一份工作在澳洲,後來我跟Daron的工作被伯克利的政治學家們留意到,於是讓我去那邊任職。因為政治系還有寫書的傳統,我們才寫了《民主與獨裁的經濟起源》。我說你現在還認同制度決定論嗎?他說我覺得文化因素可能更加根本。你看,我們的理論對中國的預測始終不太成功,可能就是對文化考慮得不夠。我說有沒有可能你們其實沒錯,只是過去二三十年太過特殊,全球化讓威權國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抵消了攫取性制度的負面影響?當全球化浪潮褪去,民主也許還是最具競爭力的制度。畢竟,當政府不斷做出愚蠢的決策之時,民眾至少還有個換人的機會?他想了想一下說,這樣講也不無道理。

對於AJR,社會科學家們始終懷有十分複雜的看法。他們提出了一套極富野心的研究議程,試圖解釋不同社會中繁榮的根源,並在方法論上帶來了徹底的革新。如今,基於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已經成了理論學者的常用工具,而在歷史事件中尋找自然實驗,更成為了無數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習以為常的研究範式。但也一直有人在質疑:我們究竟從AJR那裡學到了什麼?不錯,我們有了更好的工具和更多的證據。但以理論貢獻而言,他們似乎並未真正超越North所奠定的基礎。他們鼓吹的制度決定論,很多時候也顯得過於武斷,跟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所幸,AJR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自身的局限。在過去十幾年間,他們不斷地從各個維度超越了曾經的自己,將更多變數納入了考察範圍。他們提供的答案當然遠非完美。但他們提出的問題,打通了經濟學和政治學之間的壁壘,讓年輕學者得以用更加普適性的方式,去探索政治和經濟的互動關係。如今,我們越來越清楚,制度不是唯一的解釋變數,民主也遠非毫無缺陷。

但在這個動蕩的時代裏,AJR所強調的,包容性制度對一個國家的根本性意義,也許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更加明顯。正如他們所說,只有制度上的轉型,才能讓社會進入一個新的均衡狀態,讓自由和繁榮獲得穩定的根基。面對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去相信一個救世主式的領袖,去打破制度施加的種種桎梏,推動激進的社會變革,無疑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選項。然而,救世主並不存在,再天才的政治家,也有自身的局限。制度的毀壞,在短時間內未必會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但當自由一步步被侵蝕,生活中的每一秒都處於監控之下,整個國家都被統治者的個人偏好支配之時,我們終將清楚地意識到,缺乏包容性制度保障的繁華盛世,只能是虛幻。

參考文獻:

Acemoglu, Daron. “Why not a political Coase theorem? Social conflict, commitment, and polit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1.4 (2003): 620-652.

Acemoglu, Daron, et al. “The consequences of radical reform: The French Revolu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1.7 (2011): 3286-3307.

Acemoglu, Daron, et al. “Trust in state and nonstate actors: Evidence from dispute resolution in Pakist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8.8 (2020): 3090-3147.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Coalition formation in non-democraci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5.4 (2008): 987-1009.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Political selection and persistence of bad governmen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5.4 (2010): 1511-1575.

Acemoglu, Daron, Georgy Egorov, and Konstantin Sonin. “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constitutions, coalitions, and club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2.4 (2012): 1446-1476.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5 (2001): 1369-1401.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An african success story: Botswana.” (2001).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4 (2002): 1231-1294.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Robinson.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3 (2005): 546-579.

Acemoglu, Daron, Tristan Reed, and James A. Robinson. “Chief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lite control of civil society in Sierra Leon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2.2 (2014): 319-368.

Acemoglu, Daron, et al. “Income and democra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3 (2008): 808-842.

Acemoglu, Daron, et al. “Democracy does cause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7.1 (2019): 47-100.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Why did the West extend the franchise? Democracy,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5.4 (2000): 1167-1199.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A theory of political transi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4 (2001): 938-963.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Crown Currency, 2013.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s,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 Penguin, 2020.

Acemoglu, Daron, et al. “Democracy does cause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7.1 (2019): 47-100.

Albouy, David.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 reexamination based on improved settler mortality dat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Working Paper (2004).

Diamond, Jared M., and Doug Ordunio. Guns, germs, and steel. Vol. 521. New York: Books on Tape, 1999.

Glaeser, Edward L., et al. “Do institutions cause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9 (2004): 271-303.

Heldring, Leander, James A. Robinson, and Sebastian Vollmer. “The long-run impact of the dissolution of the English monasterie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6.4 (2021): 2093-2145.

Johnson, Simon, and Daron Acemoglu.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Hachette UK, 2023.

Lowes, Sara, et al. “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and institutions: Evidence from the Kuba Kingdom.” Econometrica 85.4 (2017): 1065-1091.

Robinson, James A., A. Arda Gitmez, and Mehdi Shadmehr. “Missing Discussions: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in the Islamic Political Tradition.” (2023).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