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達成邊境巡邏協議,關係或回暖,「印度最贏」?|Whatsnew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在俄羅斯的金磚國家喀山峰會期間開啟關係正常化進程,也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地緣政治形象加分。
2024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於俄羅斯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會面。攝:China Daily via Reuters/達志影像

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10月21日,在俄羅斯喀山即將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前夕,印度外事秘書米斯里(Vikram Misri)放出消息:中印已經就2020年發生衝突的部分邊境爭議地段的巡邏問題達成協議,將幫助兩軍在邊境地帶脫離接觸。次日,中國外交部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22日的發佈會上被問到相關問題時表示:「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中印邊境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目前雙方已就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中方對此予以積極評價。下一步,中方將與印方落實好上述解決方案。」

緊接著的10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在俄羅斯喀山舉行了正式會談。儘管此前數年兩人曾在諸如G20峰會、南非金磚國家峰會上有過當面交流,但舉行正式的雙邊會談,這還是2020年年初中印邊境發生血腥衝突之後的第一次。

習莫會後,印度官員表示中印關係「正常化的進程」已經啟動。莫迪在和習近平會面時稱:「我們時隔五年舉行了正式會談。」他還於會談後在X(Twitter)上發推文表示:「在喀山金磚國家峰會期間會見了習近平主席。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對我們兩國人民、地區和全球和平與穩定都至關重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體諒將指導雙邊關係。」

中國官媒新華社的報導則指習在會談中稱:「中印正確把握歷史潮流和兩國關係發展方向,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雙方應該加強溝通合作,增進戰略互信,相互成就彼此發展夢想。雙方也要肩負起國際責任,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作出表率,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作出貢獻。」

此前5年,中印關係呈現異常冷淡和對峙的局面。2020年年初,中印雙方軍隊在中印邊境西端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一帶出現對峙。同年6月15日,雙方數百名士兵在該地的加勒萬河谷(The Gallowan River)發生大規模械鬥,導致印方20人、中方4人死亡。

兩國雖然此後防止了局勢進一步升級,但是多年來首次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的衝突,加之正處在疫情蔓延期間,兩國此前的熱絡關係快速降至冰點。

2020年7月29日,印度孟買一家商店,一名戴著印有TikTok標誌的口罩的男孩正在使用手機。攝:Himanshu Bhatt/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6月底,印度政府宣布封禁包括抖音海外版「TikTok」和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手機應用,指其存在國家安全風險。其後,印度也開始嚴格限制中國公民的赴印簽證——旅遊簽證暫停、商務簽證要經歷嚴格審查,中國民間一些觀點認為印度幾乎不為中國公民提供簽證;《環球時報》則刊文稱印度已經將簽證「武器化」;2023年6月,印度要求佔據印度市場較大份額的幾家中國手機企業——小米、OPPO和VIVO任命本地僱員擔任重要管理職位、實施供應鏈本地化,及提高本地企業的持股比例等;同年,中印雙方更互相驅逐了最後的對方記者。

兩國之間的直航航班,在2020年疫情停航後也沒有再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以「戰狼」著稱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外交,近年來對印度的口徑頗為低調。自中印關係惡化後,中國駐印使館和外交部對印度沒有採取劍拔弩張的姿態。一些分析認為,這顯示出中國政府的謹慎,擔心關係持續惡化會將印度完全推向美國陣營,造成中國被「印太戰略」合圍的局面。

中印雙方的關係,在2024年以來似有一定的緩和跡象。尤其是2024年6月的印度大選中,莫迪所在的執政黨的席位大幅下降,雖保住了執政聯盟,但已經失去國會單一政黨的過半多數。隨後,中印關係出現了一些變化,包括印度開始放鬆對中國企業職員的簽證限制等《日經新聞》的分析認為,莫迪政府感知到了更大的對經濟的不滿和吸引外資發展經濟的壓力。這是中印關係出現一定好轉的背景之一。

不過,此次雙方的邊境巡邏協議,疑似反映出北京的部分妥協。據《今日印度》雜誌報導,協議經過了17輪工作機制會議和21輪軍事對話才最終達成的,將保證幾處爭議地區的巡邏和放牧活動「恢復到 2020 年的狀態」。報導指根據協議,印度軍隊將恢復在 Depsang plains 和 Demchok 兩處區域的巡邏權限。而這是印度過去4年一直提出,中國方面一直拒絕討論的內容。因而最終協議是「印度的外交和軍事勝利」。

2021年2月24日,甘肅省蘭州市的烈士陵園,當地武警向四名在中印邊境衝突中喪生的烈士致敬。攝:Hou Chonghui/VCG via Getty Images

亦有中國網上博主結合地圖分析認為,中國是「拒絕四年之後,答應了印度的這個訴求」,其表示兩國背後或有其他層面的磋商,如中印可能在藏南/阿魯納恰爾地區交換了其他條件,但中國軍隊將在上述兩處撤出哨所,並以兩國軍隊約好時間交叉在爭議地區巡邏互不相見的形式實現「變相的緩衝區」。

對印度而言,和中國的關係正常化或有其他地緣政治利益。此前數月,因涉嫌情報機關直接在加拿大和美國暗殺美加公民,印度和美加兩國,尤其是加拿大陷入了外交戰。兩國更是在今年10月互相驅逐了對方的大使級外交官。而面對日本新首相石破茂提出的「東亞北約」構想,印度外相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也表示了拒絕

有分析認為,莫迪時代的印度外交政策將持續印度前駐華大使、現任外交部長蘇傑生提出的策略,即「接觸印美關係、管控印中關係、培養印歐關係,鞏固印俄關係、開啟印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在俄羅斯的金磚國家喀山峰會期間開啟關係正常化進程,也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地緣政治形象加分不少。面對歐美制裁,普京日益轉向「全球南方」路線,其中印度和中國不配合制裁、和俄羅斯保持緊密關係,是俄國經濟和外交避免孤立的極為重要一環。

儘管習近平和莫迪的會面氣氛融洽,但中印關係恢復「正常化」的前景,目前並不明朗。中國民間的一些商業分析近年來已經轉為強調印度市場對外資的不穩定性。如一些網絡文章認為印度的保護主義嚴重,外資入場容易受到股權限制、高稅收和各種其他障礙,從而「被印度割韭菜」。

在地緣政治變化、多年來積累的不信任和民間情緒渲染下,中印的政治、經濟和民間往來關係是否能在新的協議下實現「正常化」,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