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五個理由期待《山河故人》

01 看華人的遷移命運 早在《三峽好人》,賈樟柯就關注中國人在全球化的當代遷移流散的命運,《山河故人》更加擴大...
風物

01 看華人的遷移命運

早在《三峽好人》,賈樟柯就關注中國人在全球化的當代遷移流散的命運,《山河故人》更加擴大關注華人的遷移發展。

最有象徵意義的是主題曲之一《Go West》── Pet Shop Boys 的一代迪斯科名曲《Go West》多次出現在電影的關鍵時刻,分別象徵了青春的騷動、不安分、對自由的微弱嚮往以及最終的不知何去何從。導演曾把它戲譯為《走西口》,這一玩笑背後卻透露了這首歌出現在電影裏的深度意義。

據維基百科:走西口是指明清至民國初年,由長城內的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及鄰近地區的居民因經商或謀生而向長城外少數民族地區的移民活動。同時它也是走西口的山西人傳唱的著名民歌的名字,《走西口》第一段一般都是是「哥哥走西口,小妹妹也難留,手拉着綿手手,送哥出大門口。」兩者既指向電影幾位主角的分別、留下與遠離,也指向整個中國的遷移變動。呼應着全球化時代中弱小個體的離散難料,不但山西的幾個青年,張艾嘉飾演的香港人也是 Go West 不能回來的。
 

02 看對發展至上的社會的諷刺

影片中出現的象徵物是超載的煤車,以手持 DV 粗糙畫質呈現的那輛超載深陷的煤車,既是山西的現實一種:為求多賺錢煤車司機往往超載,而村民則靠買路錢和撿拾煤塊謀利。但它的突兀出現,無法不讓人想起賈樟柯欣賞的電影《都靈老馬》,裏面那匹被尼采憐憫的老馬也是深陷路中被馬夫不斷抽打而不得出,當然還有《天註定》裏那匹馬。超載、泥足深陷,可能就是當下中國經濟。

另一細節是火車慢車與高鐵的對比──富有階層刻意選擇坐慢車,固然是為了親情,能讓親人共聚的時光延長。但同時重病的煤礦工人回家治病,月台上不得不等待慢車的他,看着對面的高鐵,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表明了他就是被高速中國拋下的那一部分底層。前者有選擇的能力,後者沒有。

還有數代手機的對比, iPhone 在電影中有着高頻率的出現,包括未來的無數通訊和教育工具好像都是 iOS 系統的,唯獨老人使用的是老式非智能手機,他只用它和故人聯絡。相對比的是在未來的父子,雖然使用超高科技的透明手機聯繫,兩人卻隔膜得完全不能溝通,諷刺也顯而易見。

《山河故人》劇照

03 看情懷

一是故土情懷,「山河故人」的山河不但是「滿目山河空念遠」的山河,還是具體的一個山河鎮——老人坐火車回山河鎮看望老戰友,猝逝於候車室,這是真正的故人來,從他的角度看來,托體同山河,未必不比那些飄泊異鄉不得歸來的人幸福。片中不斷的黃河、流冰、蜿蜒山路,甚至煤礦的暮色,對於出身此地的賈樟柯,也是這種情懷的宣洩。

二是賈樟柯的任俠情懷。片中那個扛着青龍偃月刀的男孩,與煤礦裏奉拜的關公一樣,是導演在叢林社會裏對正義感的寄託,同時也是絕望的象徵。現實中他可能是參加完地方戲曲演出後回家的少年,也呼應了《天註定》裏的姜武,作為一個無俠時代裏的慕俠者,註定失敗得可笑。在《山河故人》中固然沒有《天註定》的劇烈反抗,但在其未來部分,毅然選擇完全不同於舊中國人道路的年輕移民兒子,未嘗不是徹底否定舊世界的勇者。

04 看親情

趙濤這次飾演的角色,包括三角戀裏的女孩、喪父的女兒、離婚失子的母親,尤其以母親角色吃重,對演員是極大考驗,也能看出趙濤的演技飛躍。影片中的母子分隔十多年、遠處汾陽和澳大利亞,只有一條掛在脖子上的鑰匙維繫依稀的記憶。但最後中年母親獨自在準備過年的飯菜時,竟然幻聽到兒子的呼喚,這一神來之筆,不但是中國故事的傳統(試想公冶長傳說中母親的一聲穿越時空的呼喚),更開啟了電影的開放結尾,讓母親最後的雪中獨舞不只有寂寞和悲傷的意義。
 

05 看香港

看未露面的香港。香港在這部大跨度的電影中,除了以張艾嘉飾演的移民港人代表,更是以主題曲之一:葉倩文演唱的《珍重》串連全片。香港的舶來文化是賈樟柯一代七零後城鎮青年的成長背景,也是他們的情感催化和寄情物。《珍重》體現的去留兩難,雖然屬於1997年前的香港,也將在日後的大中華處處作痛。能夠如此深入理解香港曾經的困頓,也能理解當代和未來中國的悲情,這是賈樟柯在《山河故人》隱忍未全道明的一層期待。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