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楊路:中美貿易談判的很多壞消息和一線曙光

中美貿易談判一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那樣,沒有達成任何結果。中國經此一役,也應該可以拋棄對特朗普所謂「回心轉意」的幻想,鄭重對待中美之間經貿關係矛盾極其深重的現實
中美談判雖然沒有結果,但絕不會是最後的談判窗口。而美國終於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清晰的,並且彼此之間連貫的要求清單,這對於談判接下來的推進,是至關重要的。

中美貿易談判一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那樣,沒有達成任何結果。美國戲劇性地選擇在五四紀念日提出了一系列極其強硬的談判條件,不知道是否考慮到了在99年前的這一天,另一紙國際條約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軌跡。最終,雙方沒有在哪怕是最基本的問題上達成共識。懲罰性的貿易關税很有可能成為現實,投資限制措施也會接踵而來,中美經濟關係還在滑向更深的谷底。然而,在一片黑暗的前途中,也有一線微弱的曙光。

首先是很多壞消息。包括彭博社在內的多家媒體在週五報導了一份美國代表團在談判開始前提交給中國代表團的立場文件。這份題為「平衡中美貿易關係」的文件共四頁,分為八個章節,完整列舉了美國的立場和要求。整份文件語言簡單直接、毫不客氣,頗有分析價值。

美國要求之一:削減雙邊貿易赤字,降低關税和貿易壁壘

雙邊貿易赤字是整個貿易戰表面上的導火索。美國在談判中要求中國在2018年6月開始到2020年底,削減至少2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赤字。美國同時明確要求這2000億美元中,中國需要增加美國進口貨物的比例(第一年75%,第二年50%)。換句話說,美國不希望中國以減少對美出口的形式減少貿易赤字,而是增加從美國的進口。

這是一個完全沒有可能實現的要求。中國2017年對美貿易順差達到3750億美元,降低2000億美元就是1750億。而中國從2005年開始,對美貿易順差就沒有低過2000億美元。美國的要求,是讓中國用兩年不到的時間,逆向消解過去13年形成的貿易順差水平。的確,中國大部分商品關税高於美國,但是即使中國政府願意大幅降低關税,也需要逐步推進,否則將對供需關係、市場秩序,乃至人民幣匯率和貨幣政策形成衝擊,得不償失。而且中國的貿易順差也並不全是由於關税形成,很難想像僅僅通過調低關税就能夠迅速消解如此巨量的貿易順差。美國的削減貿易赤字要求完全脱離實際。

另外有趣的是,美國特別強調了降低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條件,這很顯然是選舉考量──美國中西部農業州是特朗普(川普)的票倉,中國此前宣布的貿易報復也重點瞄準了農產品。

美國在談判中要求中國於2020年底,削減至少2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赤字。其中美國特別強調了降低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條件,顯然是選舉考量──美國中西部農業州是特朗普的票倉,中國此前宣布的貿易報復也重點瞄準了農產品。
美國在談判中要求中國於2020年底,削減至少2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赤字。其中美國特別強調了降低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條件,顯然是選舉考量──美國中西部農業州是特朗普的票倉,中國此前宣布的貿易報復也重點瞄準了農產品。

美國要求之二:保護美國技術和知識產權

這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也是美國301調查的核心。在這個部分,美國提出的要求包括:

  • 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提供可能導致產能過剩的政府支持和補貼;

  • 停止外國企業技術轉讓要求;

  • 停止政府支持或者容忍的,通過網絡手段竊取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行為;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

  • 在2019年前取消對在華外資企業實施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

這個部分涉及到一系列中美經濟關係中最核心的議題。對於中國來說,加強對網絡攻擊的執法,以及提升知識產權保護都不是特別困難的問題,而且這兩點對於中國的市場經濟秩序也有幫助,屬於共贏的選擇。

而取消技術轉讓要求,則需要中國削減針對外國企業的投資限制。中國官員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中國沒有法律要求,也不可能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行業外國投資者不能獨資經營,甚至不能控股,造成在事實上,不少外國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通過轉讓技術來換取中資合作伙伴。所以技術轉讓問題,本質上是市場開放問題。

停止補貼「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對於中國來說,則極其難以接受。因為這不僅僅是個別產業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幾乎全部的中國高端製造業。中國的產業升級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深深嵌入當前的中國政經體系。在中興事件輿論之下,中國政府更不可能將技術競爭拱手讓人。而政府對於高新產業的補貼和扶持政策,更涉及到經濟上下游的方方面面,短時間內解除有極大代價。一旦政府補貼撤出,不少企業將會立即面臨經營困難。地方政府的補貼和扶持,與國家性政策互相關聯但又不盡相同,各自涉及財政、金融、就業和官員的政治激勵,不可能短期之內取消。因此,美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追求這個目標,將會成為未來談判中的一個重要變量。

美國提出中國需停止外國企業技術轉讓要求,不少外國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通過轉讓技術來換取中資合作伙伴。所以技術轉讓問題,本質上是市場開放問題。
美國提出中國需停止外國企業技術轉讓要求,不少外國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通過轉讓技術來換取中資合作伙伴。所以技術轉讓問題,本質上是市場開放問題。

美國要求之三:限制中資在美投資敏感技術

美國要求中國「確認」美國可以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技術領域中,對中國企業投資加以限制。這條預期說是「要求」,不如說是預示了美國下一步要採取的,一系列對中資在美投資限制的措施。目前仍未能確定投資限制的細節(比如美國國會正在醞釀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The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 FIRRMA),但根據目前公開的信息,基本可以確定美國未來的投資限制措施對中美兩國企業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中資企業在美活動受限不說,在中國有分支業務的美國企業也極有可能遭到波及。這樣的政策甚至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科技的進一步「巴爾幹化」(科技企業因為不同地區之間的政策和監管差異,而無法實現統一的服務和經營)。

美國要求之四:開放市場,改善外資負面清單制度

此前已經提到,美國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問題上的部分要求同時也是市場開放要求,而中美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沒有根本性的分歧。這個問題更多地體現為中國開放的速度和程度,在與外界的耐性賽跑。中國此前已經表達了不小的加速開放市場的意願,比如在今年內開放部分金融行業和製造業中的飛機、船舶和部分汽車行業外資准入。這樣的宣示當然是善意的舉措,但是美國的要求顯然不是個別行業的「小修小補」,而是中國以一攬子的外國投資「負面清單」代替「正面清單」。

中國自2017年開始實行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並存的外商投資審核制度。修訂之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雖然包含了一個負面清單,但範圍卻非常之廣(63項)。還有一些行業雖然沒有上負面清單,卻受到其他法律法規的約束,而在事實上屬於限制領域。因此,中國的開放程度與外界期待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中國早前已經宣布將在2018年「完善並統一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因此在這個方面並沒有根本的分歧,只是負面清單的具體內容會有談判空間。

美國要求之五:中國取消對美貿易報復和WTO對美申訴

美國要求中國取消對美貿易報復和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美的申訴,這作為單方面要求貌似強硬,但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如果雙方達成共識,那麼報復和申訴自然會取消。如果達不成,那麼中國必然會報復和申訴,這個條件也就沒有意義。

縱觀以上五個主要要求,美國的初始叫價不可謂不高,個別條件完全離譜,一部分非常難以接受,僅有一小部分可能有談判空間。考慮到兩國很難在美國301調查後續措施生效之前再組織一次官員集體談判,本次談判的草草收場,意味着特朗普之前宣布的針對中國的關税措施,極有可能變成現實。而中國也極有可能按照已經宣布的報復清單,對美進行貿易報復。

這裏唯一的小小懸念在於,美國的第一輪關税打擊,究竟是針對500億還是1500億中國商品,即特朗普回應中國貿易報復時看似隨意增加的那1000億額外關税對象,究竟算不算數?如果真的是1500億,那中國將面臨一個難題,2017年美國對中國貨物出口總額不過1300億,中國即使對全部美國商品加徵關税也無法做到完全的對等報復。

2018年5月4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等率團訪華,與中方磋商貿易議題。
2018年5月4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等率團訪華,與中方磋商貿易議題。

完整談判清單帶來的一線曙光

那麼一線曙光是從哪裏來的?平心而論,美國代表團5月3日抵達北京,5月4日就離開,掐頭去尾兩天不到的時間,對於解決中美經濟關係在過去近二十年間積累下來的問題,顯然不可能足夠。因此這樣的結果,完全不意外。然而與很多人之前對美國談判團內部立場不一的預測不同,美國在這一次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前後連貫的要求清單。先不論內容,這個清單的出現本身對於化解危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從3月至今,不管是特朗普的電視講話,還是各個政府部門的調查報告,又或者是各類的新聞採訪,美國的各種「願望清單」毫無結構,沒有條理,在各種語境下漫天飛舞:一會兒是削減貿易赤字,一會兒是知識產權,一會兒是技術轉讓,一會兒又成了產業政策。問題並不是美國的要求太多,而是這些要求缺乏一個統一的語境和邏輯,因而往往顧此失彼,在很多地方難免自相矛盾。

比如,特朗普在宣布232調查(鋼鐵和鋁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結論的電視講話中說「(產品傾銷)和中國無關,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但事實上,232調查在後續執行中,豁免了大部分國家的關税,只保留了針對少數幾個國家的關税,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鋼鐵一度是典型的中國產能過剩領域,國家安全也是中美貿易戰的核心之一,事後來看,232調查理所當然是中美貿易戰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但光聽特朗普的232調查講話,卻極有可能得出「這和中國無關」的錯誤結論──類似的矛盾信號,實在是太多。

從中國的角度出發,認為特朗普只是「虛張聲勢」的聲音,直到不久之前,還大量存在。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什麼特朗普的成功計謀,北京的混淆對美國來說並不是好事。貿易戰不可能在肉體上消滅對手,因此其本質是政治談判的前奏,所有的關税、限制、制裁都是談判的砝碼。如果對手連談判桌都找不到在哪裏,那麼手上的砝碼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從衝突管理的角度,談判框架和程序的建立是管控分歧的重要一步。中美從沒有談判到正式談判,從不知談什麼、從何談起,到有一個明確的談判框架(即使短期內無法達成一致),這本身已經是重大的進展。

因此,此次中美談判雖然沒有結果,但絕不會是最後的談判窗口。而美國終於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清晰的,並且彼此之間連貫的要求清單,這對於談判接下來的推進,是至關重要的。中國經此一役,也應該可以拋棄對特朗普所謂「回心轉意」的幻想,鄭重對待中美之間經貿關係矛盾極其深重的現實──99年前的五四運動,由對外條約而起,但並沒有簡單演化為一場排外的民族主義運動,而是引發了中國對自身前途命運的重新審視。

(楊路,自由撰稿人)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其实我想知道,如果中国政府像99年前一样全盘接受这些不平等条约,是不是很多人会拍手称快?为什么有的人恨中共,连带着连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也不放过,是不是我生在共产国家,如果我不被迫害、被逮捕都是有原罪的。即使共产党不是好的领导者,但是我可以断定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可以取代共产党的更好的领导者。所有的反共的人不是考虑百姓的生死,而是一心想推翻中共,即使百姓再次陷入百年前的境地,也在所不惜。我没有看到可以让我追随的下一个“孙中山”,却听着自以为是的人在”幸灾乐祸”,你们告诉我,怎么反抗,来信任这些不靠谱的“嘴炮君”们

  2. “巴尔干化”——大陆的icloud由云上贵州运营算是其中一例么?

  3. 中资企业在美活动受限不说,在中国有分支业务的美国企业也极有可能遭到波及。
    在华有分支业务的美国企业其实早就已经遭殃了。比如思科。

  4. 我最好奇的是这场似乎已经无法避免的贸易战会对两国以及世界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高度绑定的现实中,这种影响更是会被放大很多倍。

  5. 这次贸易战若是能促成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也不失为一次契机。但以目前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风气,对于一场「对自身前途命运的重新审视」运动,持悲观态度。

  6. 即使談判成了,衝突也會以其方法繼續。

  7. 希望最後一句。可惜,民族主義是中共能夠繼續執政的基石,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利用這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