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三國反對任何一國宣示「過分的海洋主張」,也反對單方面地 「以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領土控制現狀」。這是其與中國的核心矛盾。
2021年9月5日澳大利亞達爾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潛艇出現,這是澳大利亞海軍和印度海軍兩年一度的海上演習。

9月15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國領袖在聯合視像會議中宣布,三國將建立一個名為「澳英美」(AUKUS,又稱「奧庫斯」)的「增強版三方安全夥伴關係」(enhanced trilateral security partnership) 。由於美英澳三國都是傳統的海洋國家。筆者在這裏以「海洋三國協約」稱呼之。

作為首個高規格、深層次的多國軍事同盟,締結海洋三國協約的消息一發表,就震驚世界,也引來很大爭議。本文嘗試解釋一下這些爭議。

第一,海洋三國協約是否專門針對中國?

三國在反對以進取的方式宣示「過分的海洋主張」的同時,也反對任何一國單方面地 「以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領土控制現狀」。這才是海洋三國與中國的核心矛盾。

海洋三國協約毋庸置疑有防禦中國的成分,但針對中國並非其唯一目的,其更主要的目的是捍衞「基於規則」 (rules-based)的國際海洋關係。三國聲明中沒有提及中國,反而一再強調合作是「基於三國長期理想以及共同的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承諾。這意味著,海洋三國協約要應對的是是全球性的問題。

三國的地理分布非常值得一提。澳洲是唯一本土同時直接面對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的國家(權威的國家地理學會在2021年6月世界海洋日正式承認南冰洋為世界第五大洋)。英國本土雖然只鄰接大西洋,但其海外領土廣闊地分布(或鄰接)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南大洋,英國更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海洋帝國。美國是全球唯二(和加拿大)本土同時直接面向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國家,海外屬地遍及太平洋,其海外軍事基地更遍布五大洲、五大洋。海洋在這三國的歷史和傳統中都極為重要。從三國領土這種遍布全世界和面向海洋的地理也可看到,中國、亞太甚至印太只是「目前」三國最關注的地區,在世界範圍內維護現行的海洋規則體系,保障海洋的開放,乃是三國終極關注。

只是不巧,中國目前應該就是三國認定的「過分海洋主張的進取的提倡者」。大致上,中國被三國認為「過分的海洋主張」有以下幾個:主張領海的「無害通過」必須實現得到沿岸國的批准;把管轄權擴張到領海和毗鄰區以外(即「國際水域」);高調指責別國行使「國際海峽通過權」;利用直綫領海基綫擴大群島地區的領海範圍(西沙);把暗礁視為「領土」;把遠離其他陸地的低潮高地視為可獲得領海的基點;把不能維持經濟生活的礁石視為經濟專屬區的基點;試圖用人工島把暗礁、低潮高地、礁石提升到有法律效力的島嶼;主張「九段綫」內為中國的「歷史性水域」……

此外,近年來,中國涉及的海洋爭議越來越多,各國反應也越加強烈。除了以上「過分的海洋主張」,還涉及了島嶼領土主權紛爭(東海和南海)。應該指出,海洋三國和中國沒有領土衝突(或許是巧合,或許也是考慮成員國時的一個因素),在中國和鄰國的領土爭議中也保持中立。但是三國在反對以進取的方式宣示「過分的海洋主張」的同時,也反對任何一國單方面地 「以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領土控制現狀」。這才是海洋三國與中國的核心矛盾。

有的人把海洋三國和中國的這種關係形容為「企圖阻止中國崛起」,這在相當大程度上誤讀了三國的真正目的。可以預期,如果有其它國家以進取的方式改變國際海洋規則和現狀,它們也會成為三國的目標。

2021年9月22日美國華盛頓,澳大利亞總理史考特·莫里森與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 米奇·麥康奈爾會面。
2021年9月22日美國華盛頓,澳大利亞總理史考特·莫里森與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 米奇·麥康奈爾會面。

第二,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技術是否違反《核不擴散條約》?

這些限制不包括和平用途的核發電站,也不包括以核反應堆為動力的潛艇和航母。

海洋三國協約聲明中最轟動的一點就是核潛艇。美英兩國不但向澳洲出售核潛艇,還與澳洲分享核心技術,長期目標是澳洲能在本土生產核潛艇。

核潛艇可長期隱蔽地在海底活動,多半還帶有巡航導彈或彈道導彈能力,是真正的戰略級別的重磅武器。國際上,共享核潛艇的先例只存在於「特殊關係」的美英之間。除此之外,有單一的租借核潛艇(印度向俄羅斯)的個案,但出售核潛艇的例子還沒有。與較為臨時的「租借」或者單純的「出售」相比,在海洋三國協議中的技術共享對澳洲更意義重大,它讓澳洲一下子將擁有核潛艇的技術。更「貼心」的是,為了應付開發和建造核潛艇的空窗期,美國還決定先以「租借」形式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提供即戰力。如果事成,澳洲將繼美俄中英法印六國後,成為第七個國家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一下子躋身海軍強國之列。

很多媒體指責,海洋三國協約違反了《核不擴散條約》,然而這種指責並不成立。

《核不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是簽訂於1968年的國際公約。目前全球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南蘇丹沒有簽署。其中,南蘇丹沒有簽署的原因大概主要是剛剛獨立不久還來不及;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三國一開始就準備發展核武,自始至終就沒打算加入,它們都在1968年之後陸續掌握了核武器。朝鮮則在簽署後退出,雖然「退出條約」是一國主權,但簽署後再退出代價重大,朝鮮為此遭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制裁至今。另外,簽約國伊朗暗中發展核武器,也遭到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制裁。可見,《核不擴散條約》是一份嚴肅的、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

《核不擴散條約》無疑規定了有核國家不能向無核國家擴散核武器,也規定無核國家不能發展核武器。然而,這些限制不包括和平用途的核發電站,也不包括以核反應堆為動力的潛艇和航母。

根據《馬克思普朗克國際法百科全書》(Max Planck Encyclopedias of International Law,MPIL)中「核動力船隻」(Nuclear Powered Ships)的詞條 ,配備核動力的船隻與配備核武器的船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種類。該百科全書中的「核武器」(Nuclear Weapons and Warfare)詞條 ,同樣清晰定義了核武器是指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以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為基礎的爆炸裝置(Nuclear weapons are explosives that derive their destructive force from either fission or fusion of atomic nuclides.)。

《核不擴散條約》沒有提及核動力船隻。另一方面,核動力船隻有自己的國際多邊條約,不在《核不擴散條約》之內。這些條約主要是1962年「Convention on the Liability of Operators of Nuclear Ships」,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也有相關規定,此外還有一些雙邊或小範圍的多邊條約。這些條約都沒有規定「核動力船隻不能擴散」。事實上,核動力船隻除了軍用之外,也有民用的,蘇聯和俄羅斯都有核動力破冰船

因此,把有核動力的船隻說成是「核武器」,把美英向澳洲分享核動力技術說成是「核擴散」,無疑是不符合事實的。

除了《核不擴散條約》,中國還指責澳洲破壞《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和《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然而,《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 只規定在「南太平洋無核武區域」不得製造獲得和使用「核爆炸裝置」(即核彈)(第三條),不得儲藏核爆炸裝置、不得測試核爆炸、不得廢棄核廢料等,並無規定不能使用核動力船隻。而且,「南太平洋無核區域」也不包括澳大利亞印度洋一側的水域(附件一B)。

類似地,《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 只規定簽約國不在「東南亞無核武區」內製造、使用、測試核武器和廢棄核廢料(第三條)。這也和核動力船隻無關。有趣的是,《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開放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大國簽署,但五大國無一簽署

2017年7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駛入香港。
2017年7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駛入香港。

第三,為什麼美英向澳洲共享核動力技術?

這正是原有的平衡正在被打破,另一方於是不得不也加入這種競賽才能回復平衡的寫照。

儘管如此,核潛艇畢竟是戰略級別的武器,美英為何要共享給澳洲呢?事實上,這正是過去十幾年中,戰略級別武器在亞太不斷增加和擴散的必然結果。

最顯著的是朝鮮,它同時發展核武器和戰略彈道導彈兩種戰略武器。中國雖然沒有向朝鮮輸出核武器技術,但在美國每次試圖向朝鮮加大制裁以讓它放棄之際,中國總是背後給朝鮮撐腰的那個。

朝鮮發展戰略武器,讓亞太國家不得不跟進。其實在東亞,美國一直是壓制日本和韓國不發展戰略武器的國家,以自己提供保護傘換取兩國「甘於被限制」。顯而易見,這種限制總有一個限度:當盟國不再信賴美國能無條件防衞自己,它們採用的必然做法就是把主導權奪回來。在朝鮮節節發展戰略武器之下,韓國也不得不要求美國放鬆對韓國發展彈道導彈技術的限制。今年文在寅訪美時,美國終於答應韓國放鬆限制。現在韓國已試射彈道導彈。顯而易見,韓國早有這樣的技術儲備,一旦鬆綁,發展一日千里。

類似的邏輯也在日本上。日本是科技大國,但在和平憲法和美國壓制下,軍工產業卻長期受限。日本不能發展航空母艦,只能發展直升機母艦。至於導彈技術,日本還在韓國之後。這與日本的科技不相稱,完全是受限制的結果。朝鮮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嚴重威脅日本。日本也有發展戰略武器的呼聲。早在數年前,筆者已撰文悲觀地預料,亞洲必然最終成為戰略武器的比試場地。這正是原有的平衡正在被打破,另一方於是不得不也加入這種競賽才能回復平衡的寫照。

美國現在向澳洲提供核潛艇也是同一邏輯的延續。但不同的是,對手是中國。最近幾年,中國正大規模發展戰略武器。

今年最大的軍事新聞,莫過於一年內有兩次報導,中國疑似在玉門和哈密正建造大批核導彈發射井,外間形容「玉門和哈密的發射井建設,是中國核武庫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擴張」 。

中國的航空母艦現役已有兩艘,與英國並列第二。算上正在建造的第三和第四艘。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航空母艦大國。以中國的造船速度,以後在總量上趕超美國不是夢。由於中國海軍急速發展,美國也重啟造艦計劃,同時把更多的航母編隊調配到亞洲。

中國在中程導彈上的飛躍同樣令人矚目。美國和俄羅斯此前有美俄雙邊《中程導彈條約》,銷毀了一大批中程導彈,也不能發展新的中程導彈。中國得以大力發展而趕超美俄。目前已在中程導彈武器競賽中獨佔鰲頭。美俄同意廢除《中程導彈條約》,正是因為這個條約讓中國得益,兩家再原地踏步就被中國全面壓制了。美國希望中國加入美俄軍控談判,中國斷然拒絕。美國現在已計劃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應對。

更重要的是核武器。今年最大的軍事新聞,莫過於一年內有兩次報導,中國疑似在玉門和哈密正建造大批核導彈發射井,外間形容「玉門和哈密的發射井建設,是中國核武庫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擴張」 。而此事發生的背景,正是拜登上台後,逆轉特朗普時代的政策,同意把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Treaty)延長。特朗普政府原先之所以提出不再延長,著眼點也是這個條約和《中程導彈條約》一樣,「綁住美國(和俄羅斯)的手腳」,讓中國「佔便宜」。拜登延長條約後就傳來中國正在加強核武器庫的消息,對拜登政府誠然是一大打擊。

中國官方對是否正在增加核武器不置可否。有媒體說那些「發射井」實際上是「風力發電站」。但早在2020年,中國《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已在微博吹風,說中國「應該在短時間內把核彈頭增至千枚」 。在「發射井」事件後,胡錫進再次發文,重提中國最緊迫的工作是「不斷快速提高核彈頭和東方41(彈道導彈)這種高遠程、高生存能力導彈的列裝數量」,「一定要多到讓美國瑟瑟發抖」。鑒於胡錫進常常是中共的吹風機。外國有理由相信,中國確實正在急速發展核武器。

美國不斷敦促中國也要參加軍控談判,中國再次斷然拒絕。到了9月7日,就連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警告「中國的核武庫正迅速擴大」,提出中國參加軍控談判,中國依然拒絕。外交部軍控司發言人聲稱,「如果美國願意把核武器庫削減到中國的水平,中國將樂於加入美俄談判」 。他還反稱「炒作中國因素致使美方轉移國際注意力的把戲,意在為其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製造藉口」。然而,如果拜登政府要為退出這個條約找藉口,一開始又何必逆轉特朗普的不延長條約的決定呢?

中國指控海洋三國「違反《核不擴散條約》」,上面已論證其非。值得指出的是,中國雖然以「有核國」的身份加入條約,確實與澳洲「無核國」身份不同,然而這不等於《核不擴散條約》就對有核國沒有約束力。《核不擴散條約》規定的不單單是「不擴散」,還有不發展和削減核武器的條款。第六條規定:「每個締約國承諾就及早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項在嚴格和有效國際監督下的全面徹底裁軍條約,真誠地進行談判。」

美國在1968年簽署條約之後,核武器總量就一直在減少 。在冷戰巔峰時期,美蘇都有數萬枚核武器。美國最多的時候正是1967年3萬枚左右,之後基本一直削減,現時扣除退休的彈頭,只有不到4000枚。蘇聯的頂峰在1980年代中期,高達4萬多枚,但現在也基本削減到不到5000枚。英法中三國長期位於第二梯度,數量一直控制在二三百枚左右。如果中國按照胡錫進的說法,要快速提升到千枚左右。這不但沒有「核裁軍」,反而類似「進行核軍事競賽」。雖然難以說中國就一定違反了《核不擴散條約》第六條,但明顯與第六條的精神不符。

很明顯,亞洲正在進入另一個戰略武器失衡的狀態。要知道,軍備發展從來不可能完全是一國的內政。一方急速發展,另一方不可能坐著什麼都不做。既然中國說「內政不可干涉」,又拒絕任何軍控談判,那麼其他國家也只能跟進了。美英給澳洲輸出戰略武器核潛艇,正是這種反應。如果照這種趨勢,印太地區無可奈何地會螺旋式地進入戰略武器競賽的時代。在英德一戰前,美蘇冷戰時,都令人遺憾地看到類似的趨勢。

2021年9月22日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澳大利亞總理史考特·莫里森和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於五角大樓會晤期間,桌上擺著澳大利亞和美國國旗。
2021年9月22日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澳大利亞總理史考特·莫里森和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於五角大樓會晤期間,桌上擺著澳大利亞和美國國旗。

第四,海洋三國協約會否影響美法關係?

這次法國暴怒不但在「搶生意」,更多在於感覺被瞞騙。

海洋三國協約剛宣布時,抗議最厲害的反而是法國。中國媒體也趁機推波助瀾,宣傳「美國只顧自己利益」、「美國不可靠」,「隨時會背棄盟友」(法國)等。這種說法也不盡正確。

面對原先的潛艇合同不得不被廢除,法國固然有理由生氣。然而,該合同的執行早就出現至少四大問題。一曰造價:原先預算是500億美元,相當於每艘柴油潛艇四十多億,已被不少澳洲人質疑造價太高,可是法國在簽訂合同後還不斷要求增加預算,最近一次已增加到900億(最近一次),幾乎翻倍,這樣算下來每艘是七十多億。作為對比,美國的主力核潛艇「維珍尼亞級」,每艘才28-34億。二曰延期 ,潛艇設計不斷改版以致嚴重滯後,光是設計至今已超過原先預期九個月。原先預定第一艘潛艇在2020年代中期下水,現在預計要再過十年。三曰技術,法國計劃換上一種以前從未實用過的螺旋槳推進技術,在澳洲看來,法國人未免把自己變成白老鼠。四曰生產地,潛艇在何處生產,固然有推進就業等經濟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澳洲獲得自己本土生產和維護潛艇的技術,是一個戰略性決策。原先協議至少50%的生產在澳洲本土進行,然而後來卻漸漸變得不可能,澳洲大感上當受騙。

更何況現在美國提供的是「高檔」得多的核潛艇選項,還結成三國協約,對澳洲的戰略意義大得多了。澳洲這個抉擇是理性的,完全符合澳洲的最大利益。法國生氣歸生氣,最終也只能諒解。

這次法國暴怒不但在「搶生意」,更多在於感覺被瞞騙。美英澳三國的外交手腕上出現問題是重要原因。誠然,三國協約涉及重大軍事機密,不可能在敲定前就大肆宣揚。但若三國外交人員有足夠智慧,可發揮技巧加以暗示,或者在宣布前先知會法國,讓法國不至於得知消息時這麼愕然。這個責任該歸誰,大概三國都有點責任,但最重要的還是澳洲而不是美英:因為澳洲才是「背約」的當事人。澳法潛艇合約飽受批評不是新聞。根據澳洲總理莫里森的說法,澳洲一早就和法國討論了潛艇合同出現問題,還暗示有可能取消;但法國說「從未得到暗示」。這裏是溝通出現問題,還是有一方不老實,只能是羅生門了。法國政府的強硬姿態還有應對國內壓力的原因。顯而易見,法國作為大國,不可能連憤怒都不表示一下,更何況馬克龍還面臨明年選舉的壓力。

無論如何,法國與美英澳等國本來就是盟友,也有共同價值觀,他們之間再吵鬧也不過是兄弟之間的爭吵而已,並非無法解決的大事。法國本身就是印太國家:在印度洋(留尼旺)和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和新喀裏多尼亞)都有海外領地,也在印太地區也有傳統利益。作為海軍大國,法國在印太的利益也和美英澳一致,對國際水道的自由航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以及印太地區的安全受衝擊深感焦慮。而且,美法在歐洲、中東、非洲也還都有大量共同利益,怎麼可能真的翻臉?至於說,法國會推動「歐洲聯軍」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其實法國增加軍事開支正是美國歡迎的。法國和德國軍事開支遲遲不達到GDP的2%的最低限度(法國目前為1.8%),美國已從奧巴馬時代抱怨到拜登時代。果然,隨著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通電,雙方的緊張關係已放緩。

2021年4月1日澳大利亞霍巴特,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潛艇抵達澳大利亞霍巴特的港口。
2021年4月1日澳大利亞霍巴特,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潛艇抵達澳大利亞霍巴特的港口。

第五,海洋三國協約是否讓其他盟國感到「親疏有別」?

海洋三國協約之所以是這三國,並不是完全僅僅是隻有這三國才是「自己人」的原因。

中國媒體另一種論調是,三國協約讓其他盟國感到「親疏有別」,「冷了美國其他盟國的心」,「搞了半天,只有昂撒人(盎格魯薩克森人)才是自己人,印度日本情何以堪?」。

這同樣有點「挑撥離間」的宣傳當然也是經不起推敲的。海洋三國協約首先由美英澳三國締結,當然不可避免有「自己人」的原因。美英澳都是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他們不但共享價值觀,還共享母語,共享歷史,還共享海洋國家的傳統,一定程度上,它們確實都是「自己人」。但其他國家不加進來,有其客觀的考量。比如,美英澳都是五眼集團成員,海洋三國協約成了五眼的「核心加強版」。同樣是「昂撒人」英語國家,為什麼不把其他「兩眼」加拿大和新西蘭加進來?

這一方面涉及國家意願。比如,美國本來有意願把五眼打造成更高級的同盟,然而,新西蘭卻只想維持「情報交流」的層次。連加強五眼都不願意,新西蘭又何來會願意加入海洋國家協約?另一方面就是敏感的核潛艇問題。不是所有國家都願意採納核技術。1980年代,新西蘭因制定了無核政策,不允許美國核潛艇進入新西蘭港口,美新鬧得很不愉快。新西蘭又如何會加入?加拿大的問題也是類似。因此,儘管海洋三國協議並非一定是封閉的,但其他國家加入會非常困難。比如日本,最大的障礙就是日本自己的反核政策,如果日本不改變,即便美英澳肯接納日本,日本也無法加入。因此,海洋三國協約之所以是這三國,並不是完全僅僅是隻有這三國才是「自己人」的原因。

海洋三國協約目前的高標準帶來一定封閉性。但海洋協約剛剛開始,其發展還有很多可能。比如將來可能以海洋三國為核心,把其他海洋國家拉進來,在三國核心上加入「第二梯隊」國家(不共享核潛艇),組建一個「海洋協約擴大版」。

海洋三國協約三國協約不會讓其他國家感到「被拋棄」,反而會美國以它為核心與其他區內同盟體系進一步合作,促進其與其他機制的互動。比如,剛剛舉行的首次四國夥伴的元首綫下峰會,就充分肯定了四國夥伴在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合作的重要性。表明三國協約不會削弱四角夥伴的重要性。

其實,印太地區的同盟關係本來就錯綜複雜,多個體系並存。為說明,筆者繪製一圖如下。

雙邊關係用直綫表示:美日、美韓、美菲、美新加坡。此外,澳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英國和文萊,也有軍事同盟的關係,但這對印太爭霸關係較為邊緣,這裏用虛綫表示。三邊和以上的同盟關係以圓圈表示。三邊關係:海洋三國協約、美澳新(新西蘭);四邊關係:美日澳印四角夥伴;五邊關係:五眼同盟(美英澳加新)、五國聯防(英、澳、新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同盟之間的深度,用不同的粗細表示。紅色代表的海洋三國協約是最粗的,四角夥伴則稍微弱一些。如此類推。

這個同盟體系以美國為核心,但顯而易見,目前已經從「中心——輻條」狀向網狀演化。不少國家在不同機制下並行不悖。現在多了三國協約,澳洲隱然有成為「第二中心」的感覺。日前傳來,日本和英國正進行軍事合作談判,若成功又會在這個網上再加一條綫。筆者預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體系,最終會在多重條約共同作用下,形成美國一級中心,日本、澳洲、英國二級中心的結構。大家盡可拭目以待。

讀者評論 2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東亞屬於東亞國家 這不就是大日本帝國搞大東亞共榮,驅逐美英鬼畜的那一套嗎😅

  2. 商量討論這麼久,結果今天還是拿出「違反核不擴散條約」這個來回應和指責,真的是越活越過去了。
    唯一覺得無力的事,這種垃圾新聞只有少部分人能分辨出來,大多數人還是會聽之信之。

  3. 中国的国家主义者说东亚属于东亚国家,这个不就东亚版本门罗主义,那属于军事实力最强的。日本韩国想要中国军事实力削减和自己一个水平,实现东亚是属于东亚国家目的。中国的国家主义者赞同吗

  4. 中国的国家主义者说东亚属于东亚国家,这个不就东亚版本门罗主义,那属于军事实力最强的。日本韩国想要中国军事实力削减和自己一个水平呢东亚是属于东亚国家目的。中国的国家主义者赞同吗

  5. 屁股歪不歪靠国家主义者说得算吗,来判断分析问题是否正确,按进步主义者立场来说国家主义者的屁股可以上绞刑架了。

  6. 国家主义者来墙外说责任全在美国,有点好笑,把自己给骗傻了还是把别人当傻子骗,为什么国家主义者总把自己想成了白莲花。这个分析说得合情合理有说错吗,别只靠立场判断,国家主义者要谈立场是否是善的,那国家主义者的立场在全世界范围是什么样的呢,国家主义者不如闭嘴了呢。亚洲现在没有美国制衡中国,亚洲就和平,有些政治幼稚,自我中心主义。没有美国,中国的军事力量会不断扩张亚洲势力范围。日本韩国亚洲各国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实力,明天就可能发生台海战争了,而且台湾的位置对于日本和韩国关乎资源粮食运输的航行自由,现在军事力量一直在扩张,有了个海外基地,这些是国家主义者说几句话能掩饰的吗。不想有军备竞赛,除非中国和现在德国一样大且亚洲各国军事能力都差不多,现在国家主义者能够接受这些条件吗,否则小国想制衡地区大国霸权,都加个大国来制衡临近的大国扩张。

  7. 楼下国家主义者认为别人不客观,不中立,但是站在国家主义立场为所有任何军事外交其辩护, 反对所有任何不利于自己伪装的文章分析,那是想什么时候再一次掀起法西斯战争。

  8. 反驳别人提出分析只靠猜测别人立场怎么样,能反驳个啥

  9. 屁股歪就屁股歪,何必搞得自己很中立很客观一样,文章的核心意思搞海洋三国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合理合法,情有可原,反而是中国的问题,要不是中国扩大武器装备,美英澳也不会搞这个,这个逻辑要还能说是客观中立可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试问作者美国的经济体量有几多,对应的核弹、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有多少?中国的经济体量又有几多,对应的核弹、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又有多少?双方把这些数据拿出来比一下,看看到底是谁应该增加谁应该减少?朝鲜发展核武器为何呢,金正恩看了萨达姆、卡扎菲之流的结局难道要坐以待毙?美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你最好真的有,这就是朝鲜的逻辑,按照作者的高论逻辑,朝鲜发展和武器岂不是因为美国时刻威胁要推翻金氏政权,责任在美国啊!?按照作者的逻辑,东亚不搞军备竞赛方法很简单,美国撤军,然后把自己的核武器等战略性武器缩减到和中国一个水平岂不是就皆大欢喜了吗,所以反推而言,东亚搞军备竞赛责任不是在美国时刻要维持自己的地缘军事优势来压制东亚的国家吗,美国又不是东亚国家,东亚地区的利益自然应该归属于东亚各国,目前这种怪物房子的局势岂不是错在美国?!综上所述,当今东亚之格局,囚徒困境,双方都不互信,谁都没有更大的责任,期盼和平但只能保持谨慎的乐观,也要做好意外发生的准备。

  10. 指責他人違反核不擴散原則的,也不想想巴鐵為什麼會有核武器,烏鴉跑去笑豬黑,真以為做了沒人知。

  11. 上世纪30年代的伦敦海军条约明面上是限制了日本的海军发展,但实际上是在维持美日海军力量的平衡。以美国的工业实力,一旦全面开动,可以很轻松在海军舰艇吨位上碾压日本。
    现在中国似乎处在了和当年的日本相似的情况。一方面拒绝军控谈判,一方面又大力发展军备打破平衡。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在美国的支持下,澳日韩印乃至东南亚诸国的军备发展必将加速。到那时不知道历史的悲剧会不会重演。

  12. 文章本身很好,挑个小刺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k)是量子物理先驱,是叫Max而非Marx,而且普朗克是名Max,卡尔·马克思则是姓Marx,我不知道为何如今中文世界很多地方(不止本文)硬要把Max Plank译成马克思·普朗克?

  13. 提到日本的導彈科技不如韓國,我覺得作者的判斷是不完全準確的。日本本身作為航天大國,在航天火箭上的科技算是位居世界前列,比韓國要領先得多。考慮到航天火箭與彈道導彈科技的高度共通性,日本發展彈道導彈更多是由於和平憲法和戰敗國地位帶來的限制,一旦日本修憲成功,美國放開對日本的政治限制,在彈道導彈上的發展只會比韓國更快。

  14. 習近平雄才偉略,不怕與美英澳為敵。

  15. 如今美國肯定會為日本改憲鬆綁開綠燈。澳洲核潛艇不過是前菜而已。最近世界人心浮躁,越來越想用武力而不是以規則協商去改變現狀啊⋯⋯亞洲的軍事競賽嗎⋯⋯

  16. 中国自认为「强大」了,开始惹是生非的结果。

  17. 美國除了阿拉斯加就周邊專屬經濟區外沒有對北極的領土進行申索,而是跟文中提到的一樣要求自由航行權,這跟北方鄰國加拿大的主張有衝突。樓下舉的那些例子就跟中國用核不擴散條約打AUKUS一樣,都是似是而非,混淆視聽而已。

  18. 直布羅陀是可以公投決定跟西班牙還是英國的,而且已經舉行了公投。塞浦路斯自上世紀從英國獨立後,只保留兩個軍事基地,而且軍事基地跟周邊居民的關係並不差。樓下的還是想清楚再發言

  19. 所有国家间军事组织都有一个设立和存在的明确目的,就是共同的强大威胁。
    但是事实证明,北约设立后,即使共同的威胁(苏联)消失了,可蛋糕都分好了,没有愿意接纳俄罗斯做盟国了(叶利钦一厢情愿倒向欧盟),再多一个人分蛋糕总是不好的。

  20. 这不是欲盖弥彰吗?为了告诉所有人“我不是针对中国”,而扯得理由太站不住脚了。
    等什么时候美英澳三国派军舰去南千岛群岛巡航(俄日争议领土),再来说我只是反对“过分的主权索取”和“单方面改变现状”。
    等什么时候澳大利亚放弃南极领土主张、美国放弃北极领土主张,英国放弃直布罗陀和塞浦路斯的领土主张,这个时候再来说“反对过分的主权索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