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宏福苑大火至少55死:火勢為何急速蔓延、又為何未升至「災難級」?|Whatsnew

至本篇截稿前,宏福苑大火至少造成55死、123人受傷,但火勢已在控制中。

香港宏福苑大火至少55死:火勢為何急速蔓延、又為何未升至「災難級」?|Whatsnew
2025年11月27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26日下午發生的五級火波及7座大樓。攝:AKL/端傳媒

香港大埔宏福苑居住樓11月26日發生五級大火,火勢在數個小時內蔓延至8座大樓的7座,至本篇截稿前至少造成55死、123人受傷,72人仍在治療中。根據27日下午消防處最新資訊,4座大樓火勢已經救熄、裡面的求助個案也全數救出,其餘3座火勢控制中。

消防處目前仍在外圍用8架鋼梯旋轉車減低外圍熱力、阻止蔓延,同時動用4架無人機進行熱力監察,持續注意是否出現死灰復燃。而在火場之外,大批香港市民和小商家也自發動員,自行購買物資捐贈,還有多處出現志工「人鏈」傳遞物資。不過物資已將收點塞爆,當局呼籲暫停捐贈。

宏福苑火災是香港數十年來最嚴重災難之一,引發兩岸與全球媒體關注報導。本篇速遞整理引發香港世紀大火的已知可能原因,以及香港火警分級和救災制度。

2025年11月27日,大埔,一名老人被抬上救護車。攝:AKL/端傳媒

​​大火為何又快又大?

 端傳媒整理目前政府公開資訊,以及專家學者對於本次事件推估分析。目前已知讓大火迅速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有現場發現燃點極低的「發泡膠」,其餘的可能因素還有大樓使用的棚網疑似「不防燃」,加上高樓層「煙囪效應」,雜物堆積、風勢強、濕度等多重因素,導致火勢又快又猛。

發泡膠

香港高級警司鍾麗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其中一棟大樓每層樓的電梯間窗戶外都安裝了易燃發泡膠。她說,施工人員可能存在「嚴重疏忽」,導致事故發生、火勢迅速蔓延並造成如此嚴重的人員傷亡。

香港消防顧問梁錦德事發後在電台節目表示,發泡膠的燃點低,到了熔點後下墜,加快火勢蔓延。他提醒不要在裝修中使用「發泡膠及乳膠」,都有類似的易燃特性,建議使用「岩棉」。

香港執業安全師學會會長李光昇也指,現場發現的發泡膠十分易燃,在裝修過程使用發泡膠「這種方法錯得離譜」,燃燒時也會產生有毒氣體,導致火災風險更高,這顯示工地的安全意識不足。

棚網不防燃

外界指出,該建築外部使用的棚網疑似「沒有阻燃效果」,導致這場大火迅速蔓延。香港勞工處與屋宇署規定,竹棚架的安全工作守則需使用防燃網,如有違規將會調查。李光昇在香港電台節目指出,勞工處與屋宇署使用防燃網只是工作守則,不排除違規使用不防燃的棚網。他認為,大火燒得如此快速,與此有高度相關。此外,有居民多次表示看到工人「邊抽菸、邊燒桿」,他認為未落實安全措施就會導致意外發生。

此外,香港工程師學會消防分部發言人區家豪表示,火災現場有雜物及易燃物堆積,就易讓火勢蔓延。本次大火延燒數棟大樓,可能是雜物、風勢、濕度等多種因素助長火勢。 

煙囪效應

由於宏福苑居住樓為31層高樓,台灣資深消防員蔡宗翰曾針對高樓分析,高層建築易形成「煙囪效應」,加上強風吹拂,助長火勢。所謂的煙囪效應是一種熱對流的物理現象,如同在煙囪這類的垂直空間中,當有一端有燃燒物時,熱空氣密度較輕,具浮力作用,熱氣快速上升,冷空氣下降。當高樓發生火災時,熱氣從高樓層的電梯、樓梯往上快速流動,形成熱對流,導致火勢又猛又快。

天氣不利

香港冬季氣候受東北季風帶來乾燥大陸氣流影響,溼度降低,風勢加大。根據香港天文台資料,近日受東北季候風影響,沿岸天氣乾燥,風勢大。香港部分地區相對濕度下降至百分之四十以下,天氣非常乾燥,加上最高氣溫約23度,高地達烈風程度,提供火災現場充足氧氣,因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2025年11月27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26日下午發生的五級火波及7座大樓。攝:AKL/端傳媒

香港火警制度如何分類?

香港於1950至60年代火災頻傳,1962年更發生元州街唐樓大火造成44死21傷,此後香港消防處參考美國,自1964年開始實施火警分級制度。而香港火警分級制度當中,分類標準並非僅有「火勢規模大小」,而更多著重於「火災發生和影響範圍」,並且明確關乎到「可動用的資源」。

根據消防處過去在社媒分享,香港火警制度共分為六級,分別是一至五級,以及最嚴重的「災難級」。香港過去僅有三次「災難級」紀錄,一但升至為災難級,全港消防員都需要長期待命,不過宏福苑火災到達五級後未再擴大,並未繼續升級。

一級火警

最基本的火警,如一般商用或住宅大廈的火警警報,並且屬於「首次召喚,初步出動」。

派出俗稱「四紅一白」的基礎車輛團隊,包括:泵車、梯台車、油壓升降台、搶救車、救護車,其中「搶救車」指的是載有拆卸、破門、搜救或危險物品處理等技術工具的車輛。

人員方面約會派出20至24 名消防員,指揮官為消防隊長或高級消防隊長。

二級火警

與一級火警的主要區別在於,若災難地點涉及特殊公共場合安全,就會界定為二級火警。包括:加油站、酒店、醫院、危險品倉庫、鐵路站、遠離水源的地方等等。

加派或出動更多消防車輛,約5至15輛,包含處理危險物質的泡車。消防員人手增加至50名左右,指揮官包含高級消防隊長或助理消防區長。

三級火警

當消防隊到達上述火警現場後,由現場指揮官評估情況,如果出現大量濃煙、多人受困、火勢難以控制有蔓延趨勢等,就需要升級至三級火警。

此時通常約可動員15至20輛消防車,增加包含呼吸器供應車、照明車等種類;以及約100名消防人員。消防水喉增加到5至10條。

2025年11月27日,大埔,市民在整理送給災民的物資。攝:AKL/端傳媒

四級火警

當火場環境惡化、火勢持續蔓延,已經危及居民安全,或是建築物樓層較高等,繼續升級至四級大火。

通常動員超過20至35輛消防車、150人以上;指揮權提升至副消防總長。消防喉升至25條。

此次宏福苑火災,消防隊伍到場後30多分鐘便從二級升到四級。

五級火警

當火勢完全失控並快速蔓延、受傷或死亡人員持續增加、救援人手與裝備需求大增時,便會升為五級。

動用最少150人、35輛以上消防車;增加至26至50條消防喉。現場由消防總長指揮。更加緊急時,民政事務總署需要調度政府飛行服務隊、醫療輔助隊、社會福利署等各部門配合支援。

根據消防處27日記者會,至截稿為止,宏福苑火災出動11條滅火喉、26條搜救隊、304輛消防和救護車輛,逾1220名消防人員。

災難級

若火警仍然持續擴大,第五級派出的人手仍無法控制火勢,並有可能繼續波及大範圍、造成重大災害,並會升為最高的「災難級」。此時很可能幾乎無法滅火,需要等待火勢自然熄滅。

災難級僅有「消防處長」有權發出,一但發出,香港所有的消防員都需要輪替或待命出動,且預備長時間參與。災難級火警可能要求駐港解放軍或香港民眾安全服務隊協助。

此外,災難警報不只限於火災,其他影響範圍廣闊、或是短時間內連續發生的大規模災害也適用,例如土石流、人煙稠密地區,或是儲放大量危險物品的倉庫等等。

香港歷史上只出現過三次災難級警報,均發生於1972年:分別是1月9日伊莉莎白王后號(海上學府)大火;6月18日暴雨導致的嚴重山泥傾瀉;以及同為6月18日發生的寶珊道山崩樓宇連環倒塌事件,這場「六一八雨災」至少造成156人死亡、117人受傷。

五級火災在香港並不常見,宏福苑之前最近的是2008年旺角嘉禾大廈大火,造成4死55傷,兩名消防員殉職;此外1996年油麻地嘉利大廈大火,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傷,是分級制度實施後最嚴重火災。

而四級火災當中,2016年牛頭角淘大工業村迷你倉大火直直焚燒108小時才撲滅,造成2名消防員殉職、12名消防員受傷。今年4月的洪水橋房協地盤大火也是四級,焚燒近42小時,幸無人受傷。

2025年11月27日,大埔,一名災民在大埔宏福苑外休息。攝:AKL/端傳媒
香港紅十字會建議,如市民因大型事故感到不安,可採取以下措施:

・暫停接觸相關新聞或社交媒體片段大量重複觀看事故畫面可能加劇焦慮與情緒波動。可先暫停瀏覽與事故相關的影片、新聞或社交平台內容,讓自己有喘息空間。

・留意自身情緒反應在大型意外後出現擔心、恐懼、氣憤、失眠或持續想起事故畫面,都是正常的壓力反應。若上述情況持續或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尋求支援。

・考慮使用心理支援服務香港紅十字會提供「Shall We Talk」心理支援服務,如感到不安、恐慌或不知如何調適情緒,可致電(+8525164 5040 或透過 Telegram @hkrcshallwetalk 預約,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職員或義工提供支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