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1月17日通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提出的加沙(加薩)安全治理藍圖,俄羅斯與中國在投票上選擇棄權。在加沙陷入戰火2年多之後,這項決議被視為重大突破,提供加沙從停火過渡到重建的藍圖架構,也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重要功績。然而,停火協議最重要的兩方——以色列與哈馬斯卻都表達反對。
聯合國安理會此次以13票贊成、0 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決議,認可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計劃,而原本被視為潛在阻礙的俄羅斯與中國也棄權。俄羅斯原先還提出一份競爭議案,明確要求立即承認巴勒斯坦國,並主張由巴勒斯坦的自治政府統一治理西岸與加沙,但最終未達到共識。
特朗普版本的和平路線圖包括三大核心:第一是成立一支國際穩定部隊(International Stabilization Forc,ISF),進入加沙負責以色列撤軍後的安全、解除武裝與治理工作。決議指出,以色列軍隊需要依據「非軍事化相關標準、里程碑與時間表,正式從加沙撤出」,而這些標準會由ISF、以軍、美國與停火的保證方共同討論同意。
第二則是建立由特朗普擔任主席的「和平委員會」(Board of Peace),負責監督加沙過渡時期的情勢。
至於第三點,也是經過修訂後的決議中寫道,當上述步驟完成,「條件終於可能就緒,使巴勒斯坦自決與建國有一條可信的道路」。
雖然措辭模糊,但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其主導計劃中加入與巴勒斯坦國相關的文字,成功爭取到埃及、約旦、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印尼、土耳其與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國家的支持,並促使俄、中棄權而非動用否決權,達成聯合國在以巴議題上罕見的一致行動。
過去兩年,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造成加沙至少7萬巴勒斯坦人死亡,聯合國及許多人權組織陸續指控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形同「種族滅絕」。安理會多次試圖介入,都因美俄中三方角力而屢屢破局。
特朗普在社群平台發文稱:「祝福全世界,聯合國安理會剛剛進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表決,承認並支持由我擔任主席的(加沙)『和平委員會』,包含全世界最有力量與最受尊敬的領袖。」 他感謝包括俄羅斯與中國在內的各國,並說這次投票「將為全世界帶來更多和平」。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沃爾茨(Mike Waltz)於表決前發言稱加沙為「人間地獄」,並說這份決議是「救命索」。決議通過後他則表達感謝,「共同為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及整個區域的人民開啟新方向。」
安理會決議被視為具效力的國際法,雖然並沒有強制執行機制,但有權對違反者祭出懲罰措施,例如多項制裁。

國際穩定部隊、和平委員會的任務與挑戰
根據決議案,所謂國際穩定部隊的權限頗爲廣泛,例如解除多個組織的武裝,包含哈馬斯在內;同時也要在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後負擔起安全責任,保護平民、協助建立人道走廊,甚至還要與埃及和以色列合作,協助建立並訓練巴勒斯坦警力。
不過,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承諾派兵組成這支國際部隊。埃及、印尼、土耳其與阿聯等國曾表達有意提供兵力,但必須獲得聯合國的授權,否則其派出的部隊可能被視為「佔領者」,引發自身國內反彈。還有更深一層的挑戰在於,ISF將如何面對仍在加沙境內、且尚未或不願卸除武裝的哈馬斯軍事單位。決議指出,ISF也需要負責讓哈馬斯繳械,並摧毀加沙的基礎軍事設施。
哈馬斯一直不願完全卸除武裝,也對此決議表達反對,表示它未能滿足「巴勒斯坦人民的政治與人道需求與權利」。另一方面,以色列同樣堅持哈馬斯繳械的重要性。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達農(Danny Danon)說:「解除哈馬斯武裝是和平協議的基本條件。只要他們持有武器,加沙就沒有未來。」
至於特朗普希望主導的「和平委員會」,決議並未清楚說明其權責與任務,只提到需向聯合國報告,但又不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或聯合國直接管轄,因此也引發極大爭議,一度使決議差點破局。包括歐洲多國、俄羅斯與中國在內,都批評決議內關於巴勒斯坦建國與和平委員會的內容不夠明確。
俄、中批評美國多次未回應和平委員會的組成等問題。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邊賽(Vasily Nebenzya)表示,這份決議「又是一個未經檢視就買單的東西」。但沃爾茨也曾警告各國,如果決議失敗,加沙維持月餘的停火狀態可能將再次崩潰。
決議授權和平委員會管理加沙的期限到2027年底,同時加沙會由「有能力、非政治化的巴勒斯坦技術官僚所組成的委員會」來擔起日常治理責任。該決議還允許世界銀行為加沙重建撥款,並呼籲設立專門的信託基金。
特朗普表示,和平委員會的成員將在未來數週內公布,還會宣布「更多令人興奮的消息」。

巴勒斯坦建國的未來?
巴勒斯坦建國的未來,亦即兩國方案,則是分岐最嚴重的環節。法國、蓋亞那、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亞和索馬里等國都指出,決議沒有明確規劃巴勒斯坦建國方案,他們表示,都是為了維持停火、讓人道援助得以進入加沙,才會投票支持該提案。他們也重申,持久和平必須以兩國方案為基礎。
實際上,自10月10日達成初步停火協議以來,以色列對加沙的空襲從未完全停止,屬於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也有零星暴力事件,所謂停火實則脆弱不堪,聯合國各方都急切希望達成決議。
最後,文本加入了「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能道路」,儘管十分模糊,仍被視為重要象徵。阿爾及利亞大使本德賈馬(Amar Bendjama)強調,決議附錄有清楚寫明「不准併吞、不准占領、不准強迫遷移」,為加沙增加保障。本德賈馬是阿拉伯國家的協商代表,他感謝特朗普的親自投入,但同時表示不應忽視巴勒斯坦人的建國願望。
他說:「沒有巴勒斯坦人的正義,就不可能在中東達成真正的和平。巴勒斯坦人民等待獨立建國已有數十年。」
不過,涉及巴勒斯坦建國的新增文句,也引來以色列反對,尤其是國內強硬派的抗議,令外界質疑以方是否會落實決議內容。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16日說:「以色列反對在任何領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國,這個立場沒有改變。」
此外,哈馬斯也批判這是「強加的國際監護機制」,並批評所謂國際支持部隊的缺乏中立性且偏袒佔領的一方,拒絕解除武裝。
下一步怎麼走?
這份和平計劃能否帶來真正的停火、重建與政治解方,將取決於未來幾周內,各方能不能在政治阻力與風險之間找到前進方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聲明中表示,決議是重要的一步並呼籲各方遵守。他說:「現在最關鍵的是,將外交動能轉化為具體且迫切需要的實際行動。」
根據決議文本,近期最緊要的關鍵任務包括任命「和平委員會」成員、確定國際穩定部隊架構與指揮權;協調以、埃在邊界管理方面的合作,並建立專用信託基金;還有組成由加沙本地技術官僚擔任的「非政治化治理委員會」,擴大人道援助與重建工程。
若上述環節無法順利落實,決議恐淪為紙上的和平。但即使都能達成,以色列與哈馬斯是否能接受這些發展,仍然無法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