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同作家紅眼遊元朗:721白衣人事件之後,元朗人如何落筆不心虛?

「他們有他們的邏輯,例如你們不夠我了解元朗,憑什麼覺得元朗不好?但這樣解釋的話,別人會覺得我很『藍』。」

同作家紅眼遊元朗:721白衣人事件之後,元朗人如何落筆不心虛?
作家紅眼。攝:林振東/端傳媒
「其實我不鍾意元朗,但是這種不鍾意是來自一種鍾意。」

「你住元朗?」剛認識的大學同學總會半開玩笑問:「元朗還有沒有牛?」言者可能無心,紅眼卻聽出弦外之音,「就是看不起我出生的地方──那些同學通常都是住市區。」二十年前的舊事,紅眼仍然記住,無論如何也不是一件小事。

香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致分成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不計離島,假如你要橫越東西(元朗至柴灣)或穿越南北(鴨脷洲至上水),距離大約是45公里,開車要45分鐘,坐公共交通工具則至少要90分鐘,繁忙時段出入需時更長。曾經有網民討論跨區上班的地獄路線,連同行路、等車、塞車,部分路線可以長達120分鐘,足夠飛一程台北。假如算上一來一回耗費四小時,甚至可以飛一程東京。Threads 上有一篇迴響甚大的帖文,說明了香港人的距離感──柴灣、鴨脷洲、元朗、上水都「好遠」,台北、東京、首爾都「好近」。類比台北人的距離感,大約就是淡水、基隆、中壢都「好遠」,香港、沖繩、東京都「好近」。

紅眼在元朗土生土長,期間曾多次離開,第一次是去台北讀碩士。回港後,紅眼投身媒體行業,做報館早出晚歸,收工已經是翌日凌晨,回到元朗只會在「東方點心」食宵夜。後來轉到雜誌工作,忙起上來,平日有時索性在觀塘朋友的工作室留宿,元朗成為周末過夜的「酒店」。期間,他曾經離開元朗,搬到女朋友的住處,又試過搬去天水圍。2019年社會運動之後,加上新冠疫情影響,他才開始留在元朗生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