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回到沖繩:終戰80年,「灣生」高里鈴代見證的戰爭與性暴力

未隨終戰而結束的暴力,在離散的沖繩「灣生」與過千個女孩身上蔓延開來。

回到沖繩:終戰80年,「灣生」高里鈴代見證的戰爭與性暴力
1940年在台灣嘉義出生的高里鈴代,在定義上確實是「灣生」無誤,任一個台灣人看她,都會說她是「日本人」。攝影:阿潑

編者按:「終戰」這個名詞,往往被用來指稱人類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就是80年前的1945年。然而,在烏克蘭戰爭、以巴衝突都膠著的2025年,我們不禁要問,「終戰」80年的今天,戰爭真的結束了嗎?而80年前的世界大戰,又留下了怎樣的歷史傷痕,在具體的個人身上長成了什麼樣子呢?在籠罩著戰爭焦慮的台海、沖繩、東亞、太平洋,本文作者帶我們回看上個世紀的戰火和暴力,傾聽親歷者的創傷,在世界格局被改變的大歷史中,看到沙塵一般被淹沒的生命,特別是女性的生命。我們邀請你一起閱讀本文,並且相信,無論是戰時或戰後數十年,這樣的傾聽與對話都有意義。

高里鈴代就讀中學時,在某次的女童軍露營活動的餐食中看到鳳梨,忍不住脫口而出:「啊,今天是『王梨』(ông-lâi,台語)呢。」

「你是灣生吧?」老師笑著回應。

此時,這個在宮古島長大、到沖繩那霸市上中學的女孩,才知道「在台灣出生的人」,會被稱為「灣生」,但她心裡更強烈的感受是:「老師居然也知道『王梨』的意思?」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