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無所依?——中國農村的養老困境

當無法忍耐,子女也無力負擔時,自殺是唯一出路。今年的春節期間,我父親小學同學的母親因為一萬多元的手術費喝下了農藥。

老無所依?——中國農村的養老困境
2016年3月17日,中國福建省沙縣的吉祥寺暨養老院,一名老人在晨禱前點燃蠟燭。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本文與低音聯合發布,首發於端傳媒。低音是一家非盈利的獨立媒體,致力於為那些被忽視的社會人群和議題發聲。

2025年農曆大年初八,爺爺跟我在院子裏算完一年的養老金收支後,又要騎三輪車到鎮上的化肥廠上班,他的工作是廠區門口的保安。保安室裏有床,一台老電視,一套桌子和椅子。他日常的工作,是操作工廠大門口的升降杆,確保沒有可疑的車和人進出。

「今年的養老金是1800塊一年,明年就八十歲了,就會變成2800塊。現在這1800塊裏,要交400塊的新農合醫保,水費一年是150塊,燃氣是330塊。胡錦濤的時候開始有糧補,最開始是50塊,現在漲了點。剪頭髮一個月是10塊錢,一年要120塊錢。」

這個位於湖北江漢平原的小鎮,支柱產業是農業和化工,人口老齡化嚴重。除了春節以外,大部分常住人口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鎮所在的縣級市60歲以上人口占比接近四分之一,顯著高於2021年《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公布的全國比例18.9%。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人口結構,小鎮算得上平靜,79歲的爺爺承擔這一工作並沒有太吃力,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是看電視,以及在保安室裏和其他老頭打牌,一天下來的輸贏也不過在十塊錢以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