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大概是少數能如此緊密地連結兩岸三地的香港音樂人。身為美籍香港音樂人,常被台灣樂迷誤會是台灣人,後來又將其音樂陣地轉到中國,遷居雲南,並在雲南平靜離世。2025年2月21日,有不少樂迷還在期待他的新專輯《夢想家》中還未曝光的作品,就猝不及防地收到這個令人十分詫異的消息,知道他以四十一這年歲逝世了。
明明新專輯的宣傳還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專輯的進程就如與方大同養病的軌跡並行。不少樂迷及業界朋友,都難以消化一位處於康復階段,希望大家能夠聽AI唱歌之外也聽病人唱歌的音樂才子,驟眼抵不住肉身的限制,離開人世。
那一日,香港人,以及兩岸三地的聽眾,實在失去了一位堪稱華語樂壇奇葩的唱作人。一如每次見證一個明星的殞落、一個大師偉人的離去,大眾總不忘回顧其作品及創作歷程,以悼念和追溯那從此絕跡的耀眼生命,以及同時從此絕跡的時代。
方大同的離世,作為文化焦點(cultural flashpoints) 反照出的,不單是對他及他活躍的時代的懷念,也是普羅大眾在此時此刻,對自己、對身處文化及城市的渴望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