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白曉紅:在歷屆政府的「支持」下,極右翼在英國是如何被主流化的?

極右派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不是社會的反面,而是從社會的主導意識型態發展而來,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白曉紅:在歷屆政府的「支持」下,極右翼在英國是如何被主流化的?
2024年8月4日,英國羅瑟勒姆一家酒店外,一名警察與一名示威者發生衝突。攝:Hollie Adams/Reuters/達志影像

(白曉紅,記者、作家。著有《華人耳語:英國隱形勞工的真實故事》(2009年入圍英國歐威爾書獎)、《散沙:中國農民工的故事》(2013年獲頒英國前衛圖書獎)、《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憤怒的白人:直擊英國極右派》、《邊境人生:在歐洲顛沛流離的難民與移民》、《再見,烏斯曼 Made in Italy 背後的剝削和種族隔離》)

當位於英格蘭利物浦北部的南港(Southport)於7 月 29 日發生兒童被謀殺事件時,網路上的猜測和假新聞立即瘋傳。我的直覺告訴我,發生在無辜社區的可怕謀殺事件,將立即被這個國家的種族主義者和新法西斯分子以某種方式利用。果然,在當局公佈嫌疑人姓名之前,假資訊和網路動員就把數千名白人帶上了街頭。幾天之內,騷亂已在利物浦、赫爾、利茲、曼徹斯特、布萊克浦、米德爾斯伯勒、諾丁漢、博爾頓、桑德蘭、羅瑟勒姆、塔姆沃思、貝爾法斯特、普利茅斯、達靈頓蔓延開來。過去一週在英國各地的城鎮中展現出的街頭場景,令人不寒而慄地感覺到「EDL 回來了」,種族暴力又回到了英國街頭

這一週以來,社會大眾驚愕之餘,開始問到: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跟整件事情息息相關的媒體,也假惺惺地問,怎麼極右派「突然」上了街頭?怎麼會有這樣的暴力?(然而部分媒體只是把重點放在暴力,將這件事情劃定為治安問題,躲開了「為什麼這些人有這樣的思想」這個問題。)

我從2011年開始,為《憤怒的白人》這本書做採訪。那幾年期間見過,接觸過許多極右份子,其中有少數參與幾年後因為某些因素而痛改前非,也有不少食古不化的納粹份子。而為數更多的,是年輕到中年的「被領導的」 種族主義者和白人至上主義者。所謂「被領導」,就是在這個結構鬆散的極右組織裡,永遠是跟隨領導人,盲從假消息,可以被立即動員的基層份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