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從「冷戰俄匪」到「自由人」,台灣解密檔案中的陶普斯號真相

歷史的夾縫中,他們一邊被貶為「俄匪」,一邊被捧為「英雄」、「自由人」。他們究竟是誰,為何被囚?

從「冷戰俄匪」到「自由人」,台灣解密檔案中的陶普斯號真相
滯留在台的七位船員。圖:凌錫忠提供

【編者按】回溯歷史傷痕的時候,我們常會驚訝發現,即使戰爭的對象更換,政權一代代更迭,但相似的場景總是一再重演。揭開半個多世紀前從未被人聆聽過的故事,看到我們生活的土地上深埋的傷疤,會不會讓今日的我們,獲得理解和面對這個世界的線索呢?

這個故事,發生在大國夾縫之間。美蘇冷戰的年代,海峽兩岸對峙更甚今日,蔣介石為獲得更多政治籌碼,扣留蘇俄與波蘭等共產國家的船隻,軟禁其船員。這些船員被親美陣營定義為「俄匪」,但回到蘇俄又被奉為抗美英雄,甚至樹立雕像紀念;留在台灣的,則聲稱自己嚮往自由,甚至連共產國家的國籍都拋棄。斯人已逝,我們無從印證誰的信仰是真心,誰的選擇是被迫。然而,我們可以做的是,從情報機關的檔案中抽絲剝繭,將「匪」與「囚徒」還原為「人」。

生而為人,我們可以定義「我是誰」嗎?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否給了每個人充分的自由,去決定自己以什麼身份在何時何地而活,甚至,死後以什麼名字被銘記?我們是否相信人人都應有這種自由?這些問題,適用於冷戰年代,也適用於此刻和未來。

《蘇俄船員藏身台銀招待所 深居簡出唯一消遣看電視 大庭巨宅幾分神秘・六水手共譜思鄉曲》——這是《自立早報》1988年3月10日刊出的一篇報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