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國榮的「香港地」:當「香港人」的身分認同,經歷高潮之後

事情很困難,環境很亂,香港是否「仲係我屋企」,「之前係,而家係,將來都係」?

河國榮的「香港地」:當「香港人」的身分認同,經歷高潮之後
藝人河國榮。圖:影片截圖

香港藝人河國榮最廣為人知的軼事之一,是他因為喜歡張國榮而改名「國榮」。河國榮原為Gregory Charles Rivers,澳洲籍白人,1987年來港,1988年加入無綫電視成為藝員。在其三十多年漫長的香港藝人生涯中,他緩慢而持續地進入香港觀眾的視線。

在很早的時候,他一口流利而接近純正的廣東話已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許多年後,他離開了以節目製作方式僵化因循見稱的無綫電視,也減少飾演他過去經常被電視台定型的「殖民地外國人」角色——如傳教士、外籍警司、殖民地官員或外國專家等。

觀眾和網民亦轉而關注他「如何成為香港人」的一面,例如他來港經歷、他在香港的生活、以及對香港文化的熱愛等。亦正因如此,近日傳出河國榮自殺的消息,令人惋惜傷痛之處,也慘雜著人們對香港整體社會正在墜落的感慨。

河國榮的「鬼佬」形象則多了一些更緻細的本土味。他的廣東話相當純正,某程度上是突破了「鬼佬」的刻板印象。這種突破成了一個契機,增益了「香港人」對自身族群的認知方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