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是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第八十二個忌日。八十二年前的這日,香港該也是深冬,卻正值戰火紛飛,31歲的蕭紅在戰火、病痛、孤寞中病逝於香港,結束了她北起塞外白山黑水,顛沛流離過大半個中國的一生,惟文字永存於世。
為紀念蕭紅,我們邀請香港作家袁兆昌寫下他赴日尋訪蕭紅遺跡的文字。日本時期,是蕭紅流離一生中不多的安穩日子,也是創作高峰的積蓄期,作用關鍵但易被忽略,2014年許鞍華導演電影《黃金時代》中的「黃金時代」一詞,也正是來自這一時期的蕭紅自況之語。而今再訪,九十年時光相隔,舊跡仍可辨?
1936年8月27日晚上7時,蕭紅寫完一封信,湛藍墨迹停在日本「生長の家」印製的「便箋」上,附記一行地址和收件人:「東京麴町區富士見町二丁目九/五中村方」。
在地址九和五之間這個「/」符號,應是當年日人慣用的寫法,現在橫寫「—」為分隔號,完整意思是九番五號,而「中村方」相信就是房東居所門牌顯示的戶主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