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校園媒體的起落十年:新一代學子還會有新聞理想嗎?

熟悉的名字在慢慢消失。未來的某天,她們也會不得不放棄支撐多年的理想,放棄對這裏的關注和發聲嗎?

中國校園媒體的起落十年:新一代學子還會有新聞理想嗎?
2019年6月19日,中國南京,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典禮,學生正在拍照留念。攝: Yang Bo/China News Service/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引語

2023年6月,網紅教師張雪峰直播時的「不要報考新聞專業」系列發言,在大陸網路引起激烈討論。他隨後表態:「新聞專業別的不說,就業是真的不行。」這則發言下聚集了眾多剛結束高考的學子,有人聲援:張雪峰的建議切實「幫助」了他們志願填報時的選擇。

不久後的一則消息,似乎印證了上述說法。2023年8月,因2015年推出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而遭大陸「封殺」的前央視記者柴靜,透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恐怖主義襲擊專題新作《陌生人》,隨即再次被全網封禁。

柴靜曾被譽為「一代新聞學子的引路人」,2013年,她撰寫的從業自白書《看見》登上了當年中國圖書銷售榜首,也激勵了許多年輕人報考新聞專業並在畢業後從事記者工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