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在「算力即國力」的今天,美國最新的技術封鎖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美國選擇在「習拜會」之前發布這個重磅炸彈,完全不考慮中國可能的反彈,就是釋放出「別的都可以談,芯片免談」的信號。

在「算力即國力」的今天,美國最新的技術封鎖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華為Mate 60 Pro手機芯片由中國製造,以突破美國的芯片管制。攝:James Park/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今年10月16日公布的美國先進計算出口管制更新規則(全稱是Advanced Computing/Supercomputing Interim Final Rule,AC/S IFR),以及相應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更新規則(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nterim Final Rule, SME IFR),絕對是中美關係史上,乃至當代科技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與2022年10月7日發布的上一個版本相比,這一版本的技術封鎖在設計上嚴密了許多。雖然英偉達(台譯:輝達)仍然找到了一絲縫隙,又推出了H20這個新的中國特供版,但美國政府已經用實際行動宣示了,未來的管制紅線,會頻繁地移動,企業可以操作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這意味着中國用戶能夠買到的英偉達芯片總體性能未來只會越來越差。

在算力戰場,中國未來只有自主研發一條路可走,這當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會產生大量的贏家和輸家。

大模型算力之爭:我們這個時代的核軍備競賽

如果「軍用級」人工智能(雖然具體形態當前仍然模糊)是核武器,那麼算力芯片就相當於濃縮鈾。

以ChatGPT問世為分水嶺,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將分為兩種道路:有算力的(the GPU rich),和沒有算力的(the GPU poor)。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