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世紀暴雨中的港府施政:只要「極端」,一切應急失能均可被稀釋?

李家超政府看來相當沉迷於FB、微博、發新聞稿執政,對與市民溝通方式有自己的偏執與喜好。

世紀暴雨中的港府施政:只要「極端」,一切應急失能均可被稀釋?
2023年9月9日,香港,暴雨後,身穿個人防護裝備的工作人員從農場移走一頭豬屍體。攝:Lam Yik/Reuters/達志影像

超強12級颱風蘇拉近距離掠過香港後,9月7日,香港迎來由另一個颱風海葵帶來的一場近17小時黑色暴雨,讓香港人對氣候變化連帶政府管治能力,經歷一場全新體驗與洗刷。筆者動筆之時,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暴雨為「五百年一遇」、暗示應對不足有理,香港輿論對此啼笑皆非。

不單如此,特區政府連日應對天災的欠佳表現,亦令問責官員大受壓力,在前線連日工作的消防員與清潔工人在網上得到的感激與讚譽,遠高於所有問責官員,情況直接反映官僚系統當前民望。特區政府應對暴雨的施政能力,面臨香港市民嚴厲批評和質疑。

意識早、變化快、行得慢

香港政府針對氣候變化議題作出施政有十多年時間,但政策步伐予人越走越慢、落後全球大勢之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