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為何香港foodpanda外賣員的二次罷工失效?——與十五年前紮鐵工潮的對比分析

紮鐵和外賣兩個罷工雖是異曲異工,將兩者作比較,是為了解香港罷工在什麼條件下產生,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有發展及結果。

2021年11月,foodpanda外賣員罷工,媒體對外賣員苦況有不少報道,引起公眾同情。去年10月至11月期間,foodpanda 外賣員又發動了兩次罷工,公眾對此有所聽聞,但都不大了了,不知結果。其實,事情並非不了了之,而是公司一直堅拒與外賣員談判。最後,外賣員的訴求不獲公司正視,憤怨有增無減。

適值去年是2007年紮鐵工潮15周年,當年紮鐵工人罷工勝利,與去年foodpanda外賣員罷工的結果對比,真有天壤之別。

兩次廣為人知的大型罷工,前後相距十五年,除了香港社會形勢大變,全世界資訊科技也迭代更新,勞動模式、勞資關係、社會組織模式亦隨之出現變化。新變化發生的同時,既有的事物仍然存在,新舊交雜和融合,犬牙交錯。近年新興的食物外賣行業,外賣員由電子平台全面操縱,各自工作,不需任何特殊技能;有上百年歷史的紮鐵行業,職場上依靠緊密的人際關係,需要團隊合作,講求個人體能和工藝。兩次大型罷工,在社會背景、工業性質和行業結構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差異,唯獨受壓逼的勞工始終反抗,爭取勞工權益的目標不變,可堪玩味。

一、兩次罷工的概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