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反修例運動後,國安法和煽動罪等帶來的種種刑責、離散,以及觸不到紅線,讓不少港人狀態低沉,情緒定格在連結和盼望消失的瞬間,沒法往前走。
作者訪問四位身在漩渦中的人,這一年多以來他們如何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和動力,又如何預視自己的未來。第一位是職工盟的前幹事,職工盟創立於1990年,2021年10月因受政治壓力而自行解散。職工盟的前主席吳敏兒則因參與民主派立法會初選,於2021年3月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民主派47人初選案),該案多名被告還押至今,案件尚未知開審日期。另外,新工會「香港言語治療師工會」五人因發布「羊村」系列兒童繪本(羊村案),於2021年7月被控煽動刊物罪。當組織群眾變成罪名,受訪者無法走出迷茫傷痛。
第二位是一位前通識科老師,矢志教授學生明辨是非。反修例運動後,政府歸咎通識科引致學生參與社運,2021年4月殺科,改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取代,新學科被指為愛國教育一部分。受訪者經歷幾場大型社運,加上「殺科」,觸發躁鬱症發作。
第三位是一位前區議員助理。2021年10月,港府要求區議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此前已引發民主派區議員離職潮,而多名區議員宣誓後亦遭港府褫奪議席,各區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場變為建制派主場。受訪者以大量酒精來麻醉自己,他不知道這時代還能做什麼,但最後發現,可能最微小的探訪、陪伴,已是支撐他人和自己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