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蝙蝠俠》(2022):超級英雄從主題樂園到電影本質的一次回歸

抗壓面市,《蝙蝠俠》(2022)為超級英雄注入了普通人的衝動和魯莽。

《蝙蝠俠》(2022):超級英雄從主題樂園到電影本質的一次回歸
《蝙蝠俠》劇照。

在經歷了多次因故推遲後,《蝙蝠俠》(2022)終於在一眾影迷和超級英雄迷的期盼中登場。影片也不負眾望地用高口碑和高票房讓 DC 又揚眉吐氣了一回:爛番茄85%的新鮮度和90%的觀眾評分,及 metacritic 72分的專業影評人評分,足夠證明瞭影片扎實的口碑。同時影片上映近三周北美票房3億美元全球票房6億的票房成績,也使蝙蝠俠成為了疫情後繼蜘蛛俠第二位「拯救」全球影市的超級英雄。

這樣的成績自然是令人滿意的,這部再度重啓的影片,毫不意外地承載了巨大的期待與壓力。一方面是蝙蝠俠作為美漫超級英雄的絕對頭牌,每一次選角和改編都會引起極大的關注、爭議和討論。這使得只要和蝙蝠俠相關,無論是角色還是故事的呈現,電影公司都需要小心翼翼慎之再慎,否則難免被口誅筆伐。遠了不說,此前的兩任蝙蝠俠 Christian Bale 和 Ben Affleck,在公佈選角之初也都引發了很多議論,直到幾部作品和觀眾見面後才逐漸平息。到了這一部,壓力自然給到了迎難而上的 Robert Pattinson,好在從結果看這位新任蝙蝠俠還是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沒有落得被群嘲的下場。

同儕壓力也是懸在 DC 影片頭上的一把劍。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在漫威的運作下,已成為了全球電影產業最重要的吸金題材,疫情前一度成為全球票房冠軍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自然不必多說,疫情後的北美影院也是靠著 Spider-Man: No Way Home 揚眉吐氣大回血。相比之下,在漫畫領域與漫威並駕齊驅的 DC ,在院線市場則始終處於落後和尷尬的境地——起步更早但未形成明確風格體系,想照著漫威構建宇宙又失敗,最後落得一個哪邊都沒討好的境地。在這樣的狀態下,拍好一部讓所有人都能滿意的蝙蝠俠電影,自然成為了 DC 必須做同時也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蝙蝠俠》劇照。
《蝙蝠俠》劇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