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被三間大學強行拆遷的六四雕塑展品,見證學生成長,連結校園內外,不限地域,不限時空。「在歷史洪流下,它成了有生命的實體。」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2010年6月4日,維園燭光晚會過後,中大學生會與逾千市民護送民主女神像進入中大,豎立於大學火車站對出的大學廣場。 攝:Tyrone Siu/Reuters/達志影像

24年前阿L把國殤之柱運入港大,是國殤之柱在香港的起點,也是他參與社會運動的起點;中國大陸出生的楊睿,留學時遇見民主女神,成了他的政治啟蒙,價值觀徹底翻天覆地;曾在中大讀書的台灣學生Justin,在彼岸眼睜睜看著民女被拆,悲慟不已;本土派風潮席捲全港,年青的潘嘉傑曾被標籤為「大中華膠」,站在六四浮雕前向同學講述六四歷史,還見證同學在浮雕前表白被拒……

告別總是突然,回憶帶著傷痛,端傳媒邀請他們用文字延續這場六四記憶之戰。以下文章為自述稿,由端傳媒記者整理:

國殤之柱的起點,也是我的起點

阿L,1997年港大香港學生,有份負責運送國殤之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