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垃圾年代重新走進一家書店:香港崩壞時的獨立書店新浪潮

經歷亂世,能量流轉,如果一本書救一個人,那一間書店呢?

在垃圾年代重新走進一家書店:香港崩壞時的獨立書店新浪潮
梅窩「瀞書窩」。

書店不好做這件事已說了很多年,不獨香港,全世界亦如此。每有書店倒閉的消息傳來,總令愛書人惋惜。然而過去兩年,香港雖百業摧殘,卻意外迎來了獨立書店的「春天」,多家獨立書店在不同地點開業。

例如去年6月,「蜂鳥書屋」和「夕拾x閒社」分別在中環和觀塘開張,9月和10月有深水埗「一拳書館」和梅窝「瀞書窩」的接力,後來又有太子的「閱讀時代」和元朗的「書少少」趕在2020年結束前開業。這波獨立書店的熱潮在2021年繼續延伸,3月有炮台山的「Vhite Store」,4月有觀塘的「紙本分格」和西貢的「神話書店」。經歷了亂世,香港人懷着複雜的心情,也需要時間和空間去沉澱,而新冒出的獨立書店是否正好可以回應這些需求?

元朗「書少少」:當老闆寫「我不賣書」

「書店這個空間本身就預你停留好久,不像以前可能不喜歡你打書釘。大家來到一起坐,一起看看書,談得來就一起聊天,不是進來就要消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