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寫詩是發覺敗壞生活的開端: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露伊絲.葛綠珂

在這個嚇唬人的世界,她發現了比喪失、死亡與遺漏更悲催的事──所謂死亡,就是好好過完一生;活著,就是好好做完一件事。

寫詩是發覺敗壞生活的開端: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露伊絲.葛綠珂
美國女詩人Louise Gluck獲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打破事件的沉默、述說痛苦或撕心裂肺的經歷,寫作是發現文字可能被聆聽的希望,如果它們被聆聽,那麼這些事件會得到判斷。當然,這個希望源於祈禱,而祈禱——勞作也是如此——可能源於說話本身。在語言的所有使用之中,只有詩歌保存著這個起源的最純粹記憶。

──John Berger〈詩歌的時刻〉

初讀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1943-,另譯「格麗克」等)的詩歌是在一位已逝師長的詩歌課堂上,師長每堂課前都會拿一兩本英文詩集給同學們傳閱。但我英文差勁,每每翻閱都尋找不到進入詩人靈光的途徑。某次師長給我們閱讀了葛綠珂的詩集──我已經忘記是哪一本了,明確的情感與節制的情緒深深打動了我,我立刻著手試譯:

失去的愛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