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昺崙:閱讀史明,閱讀台獨運動的百年歷史

對於台灣人來說,史明作為一個革命家的熱血象徵,比他所談論的戰略、戰術、紀律、大眾路線還清晰許多。這是史明晚年遇到的難題,他所談的大多是「實務」問題,革命如何實踐、理念如何傳播等等,但台灣人對他大多是「務實」的工具性理解,史明只是個符徵(形象),而符旨(意義)則可以任意填空。

江昺崙:閱讀史明,閱讀台獨運動的百年歷史
台獨運動先驅人物史明(輪椅者)逝世,享年103歲。

史明,本名施朝暉,台北士林人,出生於1918年11月,卒於2019年9月,生年101歲。臺灣獨立精神領袖之一,曾著作《臺灣人四百年史》,以左翼觀點建構「臺灣民族主義」史觀,也曾從事過臺灣獨立的「武裝反抗行動」。是臺灣在二戰後少數被敬稱為「革命家」的體制外政治人物。

思想啟蒙:父親與台灣文化協會

當代臺灣政治思想,可以粗糙劃分為左右及統獨四個象限,而史明就是「左獨」象限的代表人物。至於史明的左獨意識根源是什麼?可以從他生平的兩大思想啟蒙開始說起:

第一個啟蒙點,是他父親與臺灣文化協會的影響:當時日本統治臺灣已經將近23年,距離一場大規模武裝反抗事件「台南玉井事件」也過了三年。日本政府逐步建立起國民教育制度,成立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及總督府國語學校,培養了臺灣第一批現代知識份子。臺灣社會逐漸從武裝抗日,轉變成知識份子領導的反抗運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