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春節期間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最受關注同時也引發爭議的就是《流浪地球》。此片號稱國產第一部硬科幻電影,在海外一些地區同步上映,上映之後隨即引發廣泛熱議。支持者認為這是國產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電影,電影工業化製作,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特效做得有好萊塢水準,值得鼓勵。而反對者則認為,從純電影角度來看,該片從劇情設置,人物塑造,科學原理細節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之處,勉強及格可以,並不值得如此讚譽,並不應該因為是國產電影就盲目拔高。在電影評分網站豆瓣上的評分也呈現兩極化,五分黨和一分黨則爆發了罵戰。與此同時,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也成為了一個熱議的話題。
先撇去這些電影技術層面的爭議不談,先來說說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在網上流傳甚廣的公開課,哈佛公開課《正義(justice)》的第一課裏面,提到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又叫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這是一個著名的倫理學思想實驗。有一輛失控的有軌電車,在軌道上行走。軌道前方有五個人,旁邊還有一個岔道,岔道前方有一個人。如果你可以控制道岔,是否應該扳動道岔讓車撞向1個人,還是不扳動道岔讓車繼續撞向5個人。功利主義者認為,犧牲部分人保全大部分人的利益是必須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能達到利益最大化。而康德主義者認為,道德應該建立在必要的義務責任上,如果不殺人作為一種道德義務,就不應該做這種選擇。課程講授的討論過程中還提到,支持殺一人救五人的觀點,為獨裁者和種族清洗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從小受集體主義教育長大的國人,舍小家為大家的思維幾乎成為本能,無疑都會選擇犧牲1個人保全5個人。大概不會明白《拯救大兵瑞恩》裏面付出八個人的生命只為了救一個人,這種犧牲的價值何在。 而對於這種道德困境,並不存在哪種道德準則更好的問題。電車實驗還有變種,就是在電車前進過程中,路邊有個胖子,是否可以把這個胖子推向軌道,阻止電車前進,從而拯救鐵軌前方的5個人。課堂上的人幾乎沒有人同意這這麼做。而電影《流浪地球》中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