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上,特別留下了編輯部和社媒的同事盯住金馬獎,配合著已經、或準備好發表的專題,加上即時報導,自以為安排得很妥當,可以順順利利完成2018年、第55屆金馬獎的報導。
沒料到的是,這一屆金馬獎舞台上政治話題發爐,爭議一時間炸開了鍋。風波之後,一種評論意見是高呼:「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但首先,對《 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還口誦心維的人,大概不會有什麼呼籲「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的正當立場。其次,對於真誠擁護自由創作,但希望「金馬這個電影人大家庭」不要遭「政治汙染」的評論者,仍然有一些觀念可能落進誤區。
首先,金馬獎從來就不是「政治止步」的無菌室,任何人都不可能期待電影不涉及政治題材。早年「反攻復國」那一段就不談了,即使到了199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興起,金馬獎評選標準日趨專業嚴謹時,牽涉敏感政治、歷史議題的電影入圍獲獎,仍然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