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有超過1000萬回族人口,他們信仰伊斯蘭教,分布在寧夏、北京、河北、內蒙古等各個省市。這是一個1949年後才被政府確立的民族,由唐朝以來入華的中亞穆斯林和本土民族通婚繁衍而成。但是,在時代的演進中,不少城市裏的回族——和當今世上所有的少數族裔一樣,正逐漸失去自己的民族習慣、風俗和信仰。
端傳媒試圖刻寫這些獨特性被時間一點點剝落的過程。在這篇報導中,撰稿人記錄了一個北京回族家庭長達90年的光陰,以展現祖孫三代信仰逐漸剝落的內心歷程。經過宗教改革、文化大革命和時代的層層沖洗,「回族」正在逐漸變成身份證上的一個符號。城市裏的一些年輕回族,不但無法理解宗教、對民族習俗陌生,更很難對自己的身份建立歸屬感。
明天發表的報導,將以北京知名的回族聚居地——牛街為樣本,記錄這個地理空間的獨特性是怎樣被剝落的。敬請期待。
「1244年至1265年,蒙古帝國三次對大理國發動戰爭,其中有幾位將軍是波斯人。我的祖先應該與這些人有關。」八零後瑪玉出生在北京一個十幾口人的回族大家庭。不久前,她做了一份基因檢測,祖源分析結果顯示,她擁有中東伊朗血統和佔比不低的雲南納西族血統。瑪玉在家族微信群中曬出了基因檢測報告,一個舅舅馬上回覆,他在美國也做了檢測,同樣顯示出伊朗血統。說起來,瑪玉的家人普遍身材高大,男性沒有一人低於1米8,女性也都在1米7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