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六四創口拼圖:沉默、冷感與不被允許擁有的記憶

「我們一直處在後八九時代,無論你對這個事情如何不在意,你都生活在它的影響下。」

六四創口拼圖:沉默、冷感與不被允許擁有的記憶
六四天安門事件29週年,香港支聯會主辦的維園燭光晚會有11.5萬人到場,坐滿6個足球場。

【編者按】:六四天安門事件29週年,香港支聯會主辦的維多利亞公園(維園)集會悼念當日到場11.5萬人,坐滿6個足球場,大陸「搖滾教父」崔健六四前夕在廣州低調獻唱,而中國大陸社交媒體則繼續一篇噤聲。此外,香港九家大專院校學生會繼續缺席集會,有讀者留言亦提及中國海外留學生對六四的同樣冷感,千禧世代對六四的沉默成為成為天安門事件本身之外的另一個焦點。

政治意識啟蒙,歷史觀的基色,不被允許擁有的記憶,符號化......歷史疤痕的疼痛感似乎仍然歷歷,時間卻在世代間劃下屏障,我們整理了讀者們在圓桌「六四周年」標籤下文章的評論,希望用讀者的觀點和感受,拼湊出六四創口如今的樣貌。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布,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溫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community@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