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
一再默誦過的
你那閃光的
臉
用黃金薄片打造的封面
昨日
你被風翻到七十七頁
便停住了
且成為海內外的孤本
而你的血
又在我血中鑄成了新字
在我的肉中
再版
──血的再版,洛夫
3月19日,詩人洛夫病逝於台北榮總醫院,享壽91歲。這突然離世的消息當然震驚了台灣詩壇。洛夫早從《石室之死亡》即奠定「詩魔」地位,又於2001年出版3000行長詩《漂木》,同年被評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首,並曾獲「國家文藝獎」等多項文學獎項。他與瘂弦、張默於1954年創辦的《創世紀》詩刊,至今仍舊為不少詩歌愛好者提供了發表的場域。這些都是詩歌讀者並不陌生的稱號與經歷。至今年3月初,他還發表了新詩集《昨日之蛇》。
這首〈血的再版〉,是洛夫替母親寫下的哀歌。而如今,當我們回望詩人創作七十多年的歲月,這首詩也講述了詩人的海外離散,以及在詩中追求的文化中國,彷彿替詩人一生留下了註解。而詩人在台灣所跨越的戰後歲月,卻又像〈血的再版〉裏頭描述的血緣問題,牽涉到了台灣戰後文學重新更換官方語言,文學史觀的重新建立,在族群政治或是文學中的中國因素,如今閱讀洛夫更為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