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者對辯:教育應該培養「批判思維」還是「身份認同」?

2012年,香港政府建議在中小學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激起民間和學生團體抗議,最終醞釀成「反國教運動」,政府在龐大輿論爭議下擱置推行國民教育。然而,上任兩周的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和副局長蔡若蓮,近日都向傳媒表示有需要推動國民教育。是否獨立成科、教學內容設計,則交給教育專業團隊負責。身份認同教育再次進入公共議程。

教育應該培養「批判思維」還是「身份認同」?我們早前在圓桌進行討論,統計後發現,34位明確表態的桌友中,有21人認為批判思維在教育中所佔比例應該更大,有兩人認為身份認同是教育的基石,有11則認為二者並不存在對立衝突的關係。


「批判思維」與「身份認同」究竟各自在培養學生怎樣的意識?國族情緒與獨立思考扮演怎樣的角色?桌友們又曾經接受過怎樣的教育?一起來聽聽桌友們的聲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