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編輯手記:解嚴30年變遷這麼大,但我們的數據動畫限時3分鐘

就是一個艱巨的取捨旅程......

台灣解嚴數據的發想,其實是在香港回歸20週年的經驗上,希望同以數據動畫的方式,呈現解嚴三十年來的台灣社會變遷。經過上次經驗,團隊很快地確定,數據動畫長度不能超過三分鐘,而平均每個數據項目的時間要控制在15-20秒間,反推回來,我們只能選出12-14個左右項目,綜覽台灣解嚴後三十年的歲月。我們便據此開始了發想與取捨的旅程。

在後台表單上,數據項目被分為幾個大類:報禁、黨禁、經濟自由化、教育、出國旅遊、言論自由、民生指數。戒嚴的本質,其實是國際冷戰與國共戰爭所延伸出的動員體制,迫使台灣社會長期進入軍事管制狀態;落實在具體政策上,最廣人所知的就是報禁、黨禁,管制言論自由,與禁止集會遊行,成為我們數據開頭的幾個項目。


報禁開放後的影響,比較顯而易見:報紙、電視、雜誌家數都有爆炸性的增長,我們選擇以報紙為代表。那麼黨禁呢?或許也可以直觀地選擇使用政黨數量統計。畢竟台灣的政黨數量也是一個奇蹟:在藍綠對峙的大格局下,竟然有超過兩百個不知名的小政黨,呈現了解嚴後人民組黨的蓬勃動力與參政心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