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專訪古典:知識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春藥,一種是麻藥

春藥就是加強你的競爭力,節省你的時間。麻藥就是說「你很好,你沒問題」。都不是貶義的,都會有人要買。

知識付費的體量有多大?據《2016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大陸幾大知識訂閲或分享平台,「喜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日活躍量分別是2554萬、974萬、215萬和52萬。這其中,既有便捷的移動支付提供現實基礎,也有時代加載在城市階層身上的焦慮和人們消費觀念的升級,以及版權意識的增強。

為此,端傳媒專訪了幾位知識付費領域的活躍人士,將他們在「知識付費」大潮中衝浪的經歷和體悟,整理成系列專題。本文為端傳媒特約撰稿人與得到「超級個體」專欄主理人古典的對談。

古典,知識產品創造者,創業者,職業生涯規劃師。

他曾經是新東方的一名GRE詞彙老師,也培訓過上千名新東方講師,曾「目睹無數中國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糾結」,「意識到對於很多這樣的年輕人,『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學』更重要」。2007年,他從新東方辭職,創辦一家名為「新精英生涯」的生涯規劃培訓與諮詢機構。2010年,古典曾出版《拆掉思維裏的牆》一書,熱銷三百萬。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