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香港島的北角有一道油街,作家潘國靈就住在附近。適逢香港文學生活館與油街實現合作的「油街寫作-隱匿的鯨魚歌唱」計畫邀請他去駐場,於是誕生本篇〈我在油街的日子〉。錯置與曖昧,他的筆在流動書台間挖掘了怎樣時空的深重連繫?

父母家住炮台山,油街實現這地方我是不時經過的,但真正與它建立更深連繫,還要等到去年十一月,獲邀參加「隱匿的鯨魚歌唱──在油街寫作」計劃,為期三月,算是第一個我在本地參與的駐場寫作計劃。這計劃也是油街實現首次舉辦的,在一個以視覺藝術為主的展覽活動場所中,開放地融入了一點文字文學的元素。我是首位參與這計劃的作家,但凡開荒牛的角色總添上一份吸引(當然也有疑慮),最初便抱着難得有此機會,何妨一試的心情參與。
猶記去年十月十八日,為這計劃到油街實現首次開會時,正值大雨滂沱(翌日發出黑雨警告),一級助理館長珍妮花穿着水靴上班,凌厲的雨水落在路面角落積聚成一個個淺淺的水窪,天氣惡劣無阻這城的持續拆建,前邊酒店在拆後邊大型住宅酒店在起,重型拆建聲如四面楚歌襲來,包圍着這幢上百年歷史建築物。那時心想,未來三個月在這地方不知可實驗出什麼東西來?眼前的橫風橫雨比風和日麗更好,離開自家書桌,轉換環境,有時就為了迎接多點陌生和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