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兩個七年級生的非典型清明節

二十世紀的東亞海域,時則自由來去,時則受戰爭封鎖,留下許多定位曖昧不明的移民,待後人將他們的故事重新訴說。

只要時間許可,清明節這一天,陳亭逸都會跟着家人到基隆的山上,給親生外婆上香。這條祭祖之路不算好走,得先穿過彎彎曲曲略顯陡峭的小巷弄,最狹窄處幾乎難以雙向會車,還好這天上山的車輛不多,沒有太考驗駕駛的開車技術。

位於半山腰的目的地,平日緊閉的鐵門已經打開,握有鑰匙的管理人蔣志龍還沒離開,來這上香不知道上了多少年,這是她們一家子第一次見到蔣志龍本人。

陳亭逸的親生外婆走得非常早,早到她當年仍然童稚的母親也沒什麼印象。母女倆多年以來有個問題一直藏在心底,明明親生外婆是溫州人,為什麼在台灣過世後,骨灰會被放到「一江山烈士紀念祠」來?與親生外婆作伴的骨灰罈有數百個,她們揣想,應該就是一江山戰役的烈士英靈吧。由於許多靈位沒有子孫奉祀,每逢清明節,陳亭逸一家人只要有來此上香,總會多帶幾把線香,補齊所見空缺。離開時,祠堂裏每一座小香爐,至少都會插着一柱香,不讓任何靈魂感覺冷清孤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