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普及哲學系列來到第三篇,看看這一理想如何與現有教育體制切實發生關係,產生怎樣的結果。記者訪問了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協會(PHEDO),也深入去見證他們在南港高中的實驗哲學課;又訪問了在香港中學普及哲學的推手林志明,也親自見證了他在香港協恩中學的哲學課堂。究竟兩地的中學生在經過哲學教育後,會給他們的思維帶來怎樣的可能?
2016年川普當選、英國脫歐、難民危機衝擊全球,致力推動普及哲學的愛爾蘭總統 Michael D. Higgins 在11月說,「世界日趨複雜、糾結,變數日增,哲學是我們手上最有力為孩子充權的工具之一。」Philosophy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we have at our disposal to empower children into acting as free and responsible subjects in an ever more complex, interconnected, and uncertain world。
環顧世界,提供全國性中學哲學教育的地方不算罕有,像法國、西班牙、巴西等國,均規定中學生要升大學,必修哲學課;英國、愛爾蘭、美國、澳洲等地,學生則可選修哲學。那怕各地開辦哲學課程的歷史源起和授課形式皆不同,但大都有一共通理念:以哲學課培養獨立思考的公民,而不是單向的道德灌輸。(亞洲 unesco 詳情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