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葉蔭聰:香港故宮館,何以成為任人挪用的符號?

林鄭的確「好打得」,但她忘記了,搞博物館不是打擂台,香港還有丁點專業精神、民意及公民社會,香港也是要講常理的地方。

香港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鬧得滿城風雨之際,我把女兒(三歲)未脫運動鞋便想脫褲子的搞笑場面寫在臉書上,以博親友一笑,並加了一段俏皮話:「女,做嘢要講基本程序,唔係所有野都可以特事特辦的。」

林鄭月娥以及一眾她的專業團隊成員,心急如焚,就像褲子脫了一半,又要俯身去解鞋帶,有點狼狽。

我與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對故宮博物院,以及當中的文物,不算很認識,但本來沒有很大抗拒,也談不上愛憎。以我個人為例,中學時我有踏足過北京的紫禁城,自問看不出個所以然,但也對當中的歷史文化心存敬意。長大後,讀過一點中國城市史,對故宮這個明清北京的中心點,以及它內城其他建築物構成的中軸線,也有點印象與興趣。香港每年也有不同主題的北京故宮藏品展覽,我也去過。去年底,我還特意陪伴老父去過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雖然走馬看花,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我甚至對電視台的《觸得到的故宮》的內容也沒有反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