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繼而在社交媒體和新聞平台持續發酵。撰文者自稱是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某10歲男孩的母親。上個月,她的兒子在學校男廁被同學把垃圾桶倒扣在頭上,桶內含有尿液和沾著排泄物的紙巾。兒子回家後情緒激動,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中關村第二小學是北京名校,有45年歷史。不過,當這位母親向校方和涉事學生的家長投訴時,學校老師卻將此事定性為「一個過分的玩笑」,並屢次勸說她放棄「處理、懲戒施暴的孩子」、或是「讓施暴者的家長道歉」等訴求。
就在這個10歲男孩遭遇霸凌的當月,中國教育部等九個部門印發了《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據教育部統計,僅今年5月至8月,就有68起校園暴力事件上報。